和山论坛

标题: 23岁以下的反手 [打印本页]

作者: xliuhaoran    时间: 2009-3-24 23:02
标题: 23岁以下的反手
23岁以下的反手
以下文字(包括图片)选自08年3月《网球》
文/付饶
时代变了!
曾经威风八面的80主将萨芬只挣扎了两下就倒在85青年巴格达迪斯拍下;西里奇19岁,那支粗壮的双反打得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大龄青年冈萨雷斯满地找牙;新将军德约科维奇轻轻松松就把80“发育”得最早的前世界第一C’Mon先生收拾得得服服帖帖;浑身上下都是火药的特松伽直落三盘搞定状态神勇的80老大哥尤兹尼……另外,还有,老柳、莫亚第一轮出局;费雷罗、达维登科拼尽九牛三虎之力也只撑到第四轮;听上去强大得很的纳班与罗迪克,不夸张地说,似乎患的是“中老年更年期综合症”,情绪跌宕无常,状态波动陡然。
接着看澳网男单四强,有三个席位为23岁以下年轻人所占,恰似 “三个代表”。纳达尔代表男子网坛最牢靠的防守力量,特松伽代表男子网坛最无畏的进攻精神,德约科维奇代表男子网坛最科学的攻防关系,并最终由三个代表之一的德约科维奇成功登顶。人们沸沸扬扬叫嚷了两年多的“85后来了”,现在,终于来了。
继桑普拉斯时代结束后,休依特、萨芬、费雷罗迅速崛起,之后是罗迪克、费德勒、冈萨雷斯、布雷克、费雷尔等一干人马。除了被尊封为球王的费德勒,这一代优秀球员最明显的特质是,统一不会上网!不上网的替代办法是,一方面他们有较之桑普拉斯们更强的球场覆盖能力,另一方面多数人都拥有一锤定音的正手买卖,因此这代人都不约而同地驻扎底线。然而,底线里惟一一个让这代人无法调和的问题是,在底线两侧同时具有均衡且强力的正反手技术。这代人中,往往正手强的反手弱,反手强的正手不足,平均的往往意味平淡。

辛吉斯传统缠绕颈部的随挥有更多向上的挥动痕迹,显然,这在制造旋转的同时却牺牲了水平速度,而且左手发力不充分。

五年后……
德约科维奇、特松加、纳达尔、加斯奎特、伯蒂奇、穆雷,以及更小的德尔波特罗、西里奇一个个茁壮成长起来。抛开早熟已久,拥有三个法网冠军,被有人看作与费德勒同时代的纳达尔不算,上面那一串在最近一两年才真正成熟起来的人名中,这代人的技术与五年前休依特、罗迪克们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注意这批名单,以德约科维奇为代表的85新军,不仅精通底线,还能打网前,会放小球;不仅可以在全场任何位置发动进攻,还能用出色的脚下移动照顾全场的每一寸土地,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比休依特、罗迪克等人更为全面、扎实的基本功。而这代人最大的共同点还在于,在底线已拥有了上一代人梦寐以求的两翼起飞的打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澳网半决赛,德约科维奇在正手对话丝毫不出于下风的同时,精准与威力并重的反手一度让费天王的单反相形见绌。
如果说费德勒、罗迪克、冈萨雷斯这代人对网球的贡献在于把正手技术提升至了一个新另高度,德约科维奇、加斯奎特、穆雷、伯蒂奇们的出现则必将把反手带入一个新的层面。
在剖析“85后”的双反技术之前,首先有这样一个非技术特征不得不注意,他们无一例外的身材高大,最高的德尔波特罗和西里奇达到了1米96,最矮的德约科维奇和特松伽也有1米87。可以想象,时下最盛行的底线上旋压制反手打法在“85后”面前将要打折扣了。利用身高,强劲的双反抢点打压那些别人眼里的高球,在 “85后”的比赛中,那都是家常便饭。
从技术角度上看,无论是德约科维奇,还是穆雷,或者是特松伽,双反的随挥都不再有球拍停留在肩膀上方的动作了,而是完整地绕过身体,停于肩膀外侧,而且位置也较以前低(如下图)。其原理在于,更大程度地释放拍头的水平速度,以及非持拍手(左手)的力量。其要求是,击球点必须更为靠前。这两点完全类似正手技术的演变,完全释放拍头速度的正手击球,随挥后的球拍位置较之从前也已大大降低了高度,多数停留在腋下、腰间。
事实上,现代双反技术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库尔尼可娃、辛吉斯退役那阵,就广泛在男女网坛流传开来,只不过,这样的技术只有在这帮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大身材的“85后”男选手手中,才能将其优势发挥至最大。除此之外,“85后”双反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们懂得不失时机地运用单反切削的诡异旋转和节奏变化,配合双反的强势打压,掌控局势。穆雷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很好地填平了单反与双反之间那条看似不可跨越的鸿沟。
加斯奎特,他是“85后”群中较少使用单手反拍的球员,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反手中的蛟龙。他的单反在后引拍时,会把球拍远远举过头顶,这是他独树一帜的引拍方式(如下图),一举解决了单反势单力薄,难以应对上旋高球的“长期病痛”。 毫不夸张的说,加斯奎特的单反抽击技术具有技术革命,引领技术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
空话了半天,我们要问,这些反手在实战中的效果到底又如何?
网坛有个很简单的检验反手优劣的办法,那就是拿去让纳达尔的正手试试,要是经得起“纳达尔转”的考验,那么,这样的反手就是过硬的、优良的。这其中,德约科维奇取得了最近与纳达尔三次交锋中的两次胜利;特松伽刚刚直落三盘血洗之前一盘未失的纳达尔。诚实的纳达尔赛后一个劲儿地表示,特松伽不仅发球无懈可击,反手又从不失误,我打得不错,却毫无办法。另外,伯蒂奇也号称纳达尔硬地球场上的克星,最主要原因就是他那支高高仰起,足以抵挡甚至打压的“纳达尔转”的双手反拍。穆雷以非种子的身份在去年澳网也与纳达尔拼到了5盘决胜,比赛中,穆雷用双反强打纳达尔赖以生存的占先区外角发球屡试不爽,这一度让纳达尔失去了发球的方向。首度入围2007大师杯的新人加斯奎特,也用华丽的单反在与纳达尔的正手上旋对峙中,多次上演令人惊艳的制胜球……
这样说来,“85后”的反手是的的确确经得起考验。盘活了左路,本来就强硬的右翼,加上不凡的中路网前,这让他们的底线攻势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犀利难当。
远看,23岁以下这一代是技术全面精良,战术丰富多变,打法立体美观,遍地都可以开花的一代。
近看,23岁以下这一代实为反手鼎盛的一代!
作者: 棉花大糖    时间: 2009-3-25 12:00
楼主辛苦了,多谢给我们这些网球爱好者带来这么好的资源。。




欢迎光临 和山论坛 (http://www.hs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