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需要转车的 直接到西站做下午两点40分的杭州到里叶的车 就到了 |
回复 15楼 金澜 八月份都在家了 不能一起过去了 不然可以十来个人一起坐火车去 哈哈 ![]() |
回复 14楼 金澜 呃 我从游多多找的图片 游客拍的 ![]() |
回复 13楼 unique伊维 那就还好。。。有人带路。。。 八月份去就更好了 可以偷石榴。。。。 |
回复 12楼 unique伊维 ![]() |
回复 10楼 金澜 我们住小鱼家 ![]() |
回复 11楼 金澜 游多多是网站= = ![]() |
回复 9楼 unique伊维 游多多?是谁。。。 多多?多多我认识。。。 |
最好结伴去 那个地方要转好几次车 还是有点难找的 住的地方 我没记错 我住的那挺好 好像是叫天一阁 那时候应该是最好的了 不贵 我们住的是三人间 一天差不多好像不到九十 最好住二楼 那个天一阁就好在有二楼 二楼是花园 其实应该是药园 八卦村有句话 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所以 那个地方是根据当地的药园改造的 很舒服 二楼打开那个落地的木门 风景很不错 |
回复 8楼 金澜 呃 你传游多多了吗? |
熟悉。。。怎么有几张照片那么像我拍的 |
寿 春 堂 位于下塘北岸的“寿春堂”药店,是2000 年经整修后对外旅游开放的。有二进二明堂和五间二搭厢等几幢古建筑组成。民国以前是诸葛后裔和绍兴人开的一家当铺店。 正门面对下塘,青砖门面,铇钉铁门。进门靠右是药柜,药架上整齐摆放着盛装中药的药瓶,靠左吸壁樘板上,挂着多块用金粉书写的介绍丸、膏、丹、散功效的挂匾。正中间堂楣有一古匾,上书“寿春堂”三字,二旁金柱上的楹联很有寓意: 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后堂楼是用于作坊的,现展示着一些中药炮制加工用具和炮制程序。有煎制驴皮胶、鹿角胶的铜锅,捣药的药臼、磨药的药磨、碾药的药碾、切药的药刀。一般药店都是前店后作坊,“寿春堂”药店也不例外。 向右进一小门是一小展厅,展示的是诸葛村村民中收集来的一些原诸葛族人在外经营药业时保存下来的药用器具,有明代的石药碾、药坛,有清代的药碗、钱称、药匙、药壶,还有百年老店“天一堂”清代期间制售的 “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眼药膏”。“天一堂”、“保仁堂”的药店印章。 诸葛村原有三个药店,小病不看医,购药不出村,伤风咳嗽妇妪皆知用药。寿春堂中的中药购物商店,布置得古朴典雅,中间靠壁的展柜中人工制作的大人参与灵芝栩栩如生,购物柜中中药材琳琅满目,有祖传秘方配制的药酒配料和八卦茶,各种保健药材,应有尽有。 诸葛族人在大江南北经营中药行业,皆以“地道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相标榜。药店内后金柱上的楹联: 散称诸葛行军,驰名于世;学传濒湖本草,精义入神。 正是对诸葛药业的肯定。 大 经 堂 位于下塘路边的大经堂,是诸葛村的十八厅堂之一,建于明代,具体时间家谱无记载,是诸葛村仲分雍睦堂房派下的私己厅,共三进,苏式砖雕的门头。原在它的正前方二十步外有一门台,装饰豪华,木雕精致,可惜1972年被拆,墙基尚存。大门二旁有一对旗杆石,据家谱载,清乾隆年间历任江苏八县县令的诸葛蓉就是大经堂房派的人。诸葛村有7座厅堂有旗杆,大经堂就是其中之一。 诸葛族人大多从事中医药业,兰溪有句民谚:“徽州人识宝,诸葛人识草。”大经堂现辟为中药标本展馆。馆中近千味中药标本就是诸葛后裔自己采集制作的。前厅金柱上的对联这样写道: 药业经营,遍南布北,可从志书查记述;医道高明,救死扶伤,且由《宗谱》说端详。 中药业是一门专业性很高的行业,从采集到制作各种丸、膏、丹、散不仅要有很熟练的技术,而且要研读药书,诸葛族人明清时代从事中药业起就以父传子,以亲带邻,形成独特的诸葛药业文化。县志和宗谱中记载,四代以上经营医药的就有十四家。后厅前金柱上的楹联这样赞颂: 丞相子孙勤劳处世;高隆儿女医药传家。 后厅中展示的是几百种药用动物标本,有穿山甲、林麝、羚羊、玳瑁等。大经堂右侧是一小园,园门门台用小斗拱、托拱搭建,小巧精致。小园中种植杜仲、金银花、麦冬等药材和花草。 雍 睦 堂 雍睦堂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仲分宗良公享祀厅堂,门面以苏式砖雕装饰,精美而华丽。中央部分突出于两侧檐口之上,成三楼式,高约10米,檐下有砖的小斗拱,枋上有亚字纹,上方的竖匾刻有“进士”二字,二侧的墙全是平整的素面,烘托出中央的富丽精细和轮廓跳动。顶上有一葫芦,上插方天画戟,使得整个门面显得有节制、有层次也相当明快。气势雄伟而壮观。 雍睦堂共三进,门前有一小广场。左边有一侧屋,右边隔一小弄是保存很好的楼上厅民宅。清嘉庆年间仲分进士梦岩公倡首大修一次,民国三十二年又经重修。解放后雍睦堂归生产队使用。因年久失修,于1980年后进被毁。1995年重修时后进予以恢复。 重修后的雍睦堂现辟为蜡像馆。有进士诸葛岘少年用功读书时蘸墨作蜜吃的故事,有“一科三举”的群组蜡像,还有进士诸葛琪,历任八县知县的诸葛蓉等的事迹展览。 农 坊 馆 诸葛村的文化,是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市井文化为一体的村落文化。在这里,您可以亲身感受诸葛亮历代后裔宁静淡泊的村居生活和积极进取的民俗风情。 纺纱、织布是诸葛村妇女们--从小姑娘至老奶奶都必须从事的劳动任务之一 。诸葛村的农坊馆里面有作板、古老的织布机、碾坊、碾盘、油坊、炒锅、小手磨等等! 作板:用这根细长的竹杆卷取弹松的棉花,然后用搓板搓紧,做成一根“棉卷”,就像纺纱厂里粗纺工序一样。棉卷经过纺车的纺捻,成为棉纱。这是一门很有讲究的手艺,要求双手并用,用力匀称,棉纱粗细匀称,松紧匀称,否则织出来布就很难看。碾坊:是用来碾米的它和碾盘,碾子,碾槽,这叫碾拖,碾斗,构成了一部联动的机器,用牛来拖动。 把整萝的稻谷倒在碾斗里,牛一拉动,碾子就跟着转,打开碾斗开关,稻谷就自动撒在碾盘上了;经过碾轧稻谷就成米和糠,通过碾槽,用箩筐收集起来,倒回到碾斗时,再碾一遍。如要吃糙米,碾两遍;如想吃精米,则碾三遍。碾好的谷糠连米一道在碾床里过筛,先过米筛,再过糠筛,剩下的放到风车里过风,把所剩下的米糠风干净,就成大米了。小手磨 :一个人坐在凳子上操作,炒豆、炒米、炒玉米、炒麦等磨成粉,就由它来完成。两只手分工使用,也不太容易。不过熟练了,也就得心应手了。油坊 :是榨油用的。我们这是主要榨菜籽油。供食用的,另外也是榨桕子油,工业用的。炒锅 :这是大碾,这是榨床,这是榨锤。把菜籽炒熟,上碾,用稻草打包,有铁箍箍好,放进榨床里。然后不断用榨锤撞击榨榫。达到一定的压力,油就被榨出来了。榨油是一桩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好几个五大三粗的青壮男子汉,高唱着劳动号子,即齐心合力,又解困解乏,别有一番情趣。在农坊馆内,您可以观赏到玲珑剔透的建筑筑木雕,以及竹雕、竹编、刺绣、剪纸和砖雕。从中领略诸葛村人的民俗风 。 孔 明 生 平 展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从政治国的二十多年里,他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为中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军事方面也建树颇丰。他宁静淡泊的情操,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治国治军的雄才伟略,深受后世称颂,被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他忠于国家,公于用人,勤于职守,廉于律己。正确看待荣誉、权力和钱财,留下了许多妇孺皆知的动人故事,成为中华民族后世子孙、特别是从军从政者永远的楷模。 其留传后世的《誡子书》一直影响着诸葛后裔,造就了许多无愧于先人和后世的光彩夺目的业绩。原中纪委书记尉建行和省委书记李泽民视察诸葛村时曾先后提出了 “《誡子书》可以作为党政干部廉政教育的辅助教材”,“诸葛亮官居高位不谋私利,是廉政的典范”等观点。今年四月份中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视察诸葛村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要尽快做好诸葛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要求。 为了宣传和宏扬诸葛亮忠于国家、公于用人,勤于职守,廉于律己、廉政勤政的思想和业绩,诸葛八卦村景区投巨资创办的诸葛亮及后裔史迹展馆,于十月一日开馆。展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大量的诸葛亮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展馆分七个部分,采用现代科技方式展示,勾画出这位历史伟人的生平和不朽业绩,同时也展示了这位伟人的后裔们继承遗风的典型事例。他们的思想和事迹为人们所借鉴学习,是一个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