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80后成为楼市炒作的一个话题,宁波也不例外:“奥林80”干脆以80后命名并以“婚房专家”自居,连合生创展的别墅有段时间也来拿80后来说事,这就有些费思量了。
那么,80后,缘何而热?
80后溯源——源于文学的梦想
追踪溯源,目前流行的80后概念,其实是发端于文学领域。是由一批80后诗人——主要是大学生群体提出,并通过网络这一载体,迅速延伸到整个社会领域的。我的高中同桌,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80后诗人,为表示这一诗人群体的特色,所取的笔名就是八零。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并在02年的时候出版了自己的诗集,80后的概念大抵在在这一年被渐渐认可,我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概念。
青年,永远是一个社会萌动的力量;而诗歌,永远是青年永恒的梦想。
80后,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与青年,与文学,与诗歌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网络的影响与商业的炒作,80后概念随着80后日益成长,成为社会各界谈论的话题,其内涵远远超越了文学的界限,尤其是当这部分群体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他们的争议日益增多,负面评价远多于正面。
80后生于改革以后,正值中国现代化进入起飞阶段这一关键时期;大都是独生子女,成长在一种物质相对富裕和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在迈入社会以后,面临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与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下,80后能否担当重任,一直争议不断。
08年奥运、反藏独、抗震救灾中,80后所显示出来团结、爱国、充满爱心的品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人们此前对他们“倒掉的一代”的印象。而楼市的80后概念是最近几年的事,尤其是07年宏观调控以后,80后成为楼市刚性需求最有力的证据,为房地产界所乐道。期间,出现了“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说”,可为代表言论。
高房价——80后不能承受之重
80后作为一个时代的群体,其群体自觉发端于艺术,喧嚣于商业的炒作,而且由书商炒作最终不可避免的演化到房地产的炒作;80后青年,由心怀文学梦想的理想青年,而沦为高房价的牺牲品,而自身曾创造并且争取的概念,却成为高房价的有力辩词!
历史的发展很是吊诡。
应该说,80后是目前高房价的最大受害者。这些所谓的刚需们,毕业时赶上大学扩招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好容易稳定下来,手头还没有什么积蓄,又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房价又节节攀升,以宁波来说,动辄一万多的房价,让月收入三五千的80后靠自己的收入买房,估计80%是没有这个力量了。
网上有则网友的调侃,比较有意思:“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目前,除了少部分特别优秀者或者家境优裕者以外,大部分购房的80后,都是采取父母首付,自己按揭的方式来购房,而且随着房价的攀升,购买单身公寓与二手房的比例开始大幅攀升。同时,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足支持首付,或者个人收入不稳定的80后,购房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即使租房,租金的攀升与频繁的搬家也让人心烦,而且没有房子,以后孩子的落户、读书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绝不仅仅是专家一句“80后买房攀比”就能够批驳得了的。
高房价下,80后其实失去了很多,对于很多人来说,奋斗的最大目标就是一套房子,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们这一代,已经没有了政治理想,对于传统的道德理念也嗤之以鼻,网络上发泄的更多是对现实的不满,相比五四青年,相比70年代的人,80后是混沌的一代:既有的理想体系崩溃,而新的体系没有建立,而且80后也丝毫没有扛起这个重担的意思。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对房价的关注,远远大于意识形态——如果现在,发动一场关于真理的大讨论估计是应者寥寥,而发动一场房价的大讨论,则是轻而易举。
其他,还有文学。
以我的朋友与一些80后的诗人而言,许多人并不能像韩寒、郭敬明这样幸运,离开大学的象牙塔后,就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恐怕就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精力进行文学创造,像我的同学这样,坚持写诗的人恐怕并不多。
简单的说,理想,就像一本诗集,没心情时读起来味同嚼蜡;现实,就如高房价,每一次深入了解后都增加痛苦。
爱情与房子,80后女生的选择
记得大二时,我跑到我的诗人朋友那里玩——他在校外蛮远的一个村落里租了房子,买了个破自行车做交通工作,在他的蜗居中喝酒的时候,他开玩笑说:“我现在有房有车,也算是成功人士了。”当然,成功人士的标准是否可以如此划分,还有探讨的余地。但是,对80后女生来说,不同的年龄段,却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那时候,这个朋友是校文学社的社长,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80后诗人,虽然长得离英俊潇洒有点距离,但是写情诗可是一把好手,在中文系女生眼里,那可是个才子。所以这小子找女朋友可是有的挑有的检的,一辆破自行车照样载得美人归,一间农家陋室同样藏得佳人躯。
谈恋爱时追求爱情,等到80后女生踏入社会,就没有这么好糊弄了。据说,某市女人把男人分成四类:一是有房有车无房贷;二是有房有车有房贷;三是无房无车无房贷,但是马上就能有房有车有房贷,属于现金储备充足的一种;四是无房无车。对第一类男人,可以马上谈婚论嫁,二、三类可以考察后谈婚论嫁,第四类免谈——当然,租农民房、骑破自行车的尤其是在免谈之列,所以我的朋友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同样在为房子烦恼。
爱情与房子,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对于未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爱情往往是凭感觉的;而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则往往首先看房子——爱情的归宿是婚姻,而房子是家庭的基础,心甘情愿接受租房度日的毕竟是少数。
年龄越来越大,房价越来越高,80后成家日益艰难。为了一套房子,相信每一个80后家庭都有一个故事,不过有的是幸福,有的是心酸,有的是苦楚……有多少爱情因房子而终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随着房价的攀升,这个比例在急剧的扩大……
于是,80后的男士压力之大可想而知:80后女生可以选择70后,甚至60后,自己可没有这个能耐,怎么办?买房啊!
于是,大批的房奴就应运而生了……
买房与创业,80后男士的抉择
选择爱情还是房子,是对80后女生的考验;而80后男士同样面临一个抉择:买房,还是创业?
房价在节节攀升,对于大多数80后来说,买房意味着家底掏空,外加欠银行半辈子债,沦为“房奴”。这还不算,80后结婚后很快面临着宝宝以后的教育问题,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同时还要企望不要有个病有个灾什么的,尤其不要失业,否则压力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如果按揭压力太大,80后的抗风险能力将大大下降:怕丢饭碗,不敢跳槽,不愿接受异地的发展机会,创业这种高风险的行为,更是要慎之又慎。等于说,一套房子,将一个人的青春年华与创业机会,都交给了一套房子——郑渊洁都说了:80后一买房,就变成了50后。
所以,王石建议:“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在40岁之前租房为好。”
然而,在房价动辄暴涨的情况下,什么能有房产赚钱?
我们看到,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都在投身房地产领域,以宁波来说,雅戈尔(服装)、维科(家纺)、奥克斯(空调)等都在搞房产;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外加公务员们,都在投资房产;普通老百姓,包括80后,买套房子,一年没准可以赚个10万8万的,做什么生意有这么好:不用什么专业知识,随时可以操作,银行支持贷款,而且利率打折。
如果创业呢?
你得对某个专业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得懂市场,得懂管理,得注册、租房、装修、置办公设备、招聘、培训、开拓业务,最重要的是你得有钱——想找银行贷款,得抵押,而且要利率打折,没门!
最要命的是,中国的税负高居世界第二,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十年来中国的个体工商户的急剧减少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所以说,创业是一件艰难而且是高风险的事,就算是赚钱,也非常辛苦。最起码,就我所接触的一些中小企业主来说,很多已经生意做了很多年了,但是提及房产,就大摇其头,后悔不该往企业投钱,同样的钱炒两套房子,赚的比开公司好多了。包括很多做房产的老板,有钱更多的是选择炒房子,而不是投钱给公司。
买房甚至是炒房,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最起码现在是这样。国家实际上是鼓励买房,鼓励炒房的,在资金支持上,比对创业者支持的力度大得多。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对于买房,动辄百万,很多80后是全力以赴;对于创业,10万20万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对于大部分80后来说,工作也没几年的功夫,资金、人脉、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尚未具备,创业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较好的背景,或者机遇,创业还是需要谨慎,能买房还是先稳定了再说。
现在的问题是,房价已经高达一万二了,一套90平米的白坯也要动辄百万,对于普通80后来说,买房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了。以前,还可以父母凑个首付,自己付个按揭。现在,买套90平米的普通住宅,即使是父母付个40万,自己按揭60万,20年按揭下来,每月要还3700 元,而普通白领的工资是多少呢?
高房价已经把大多数80后近期的购房梦无情的敲碎了。
现在的问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靠着一份并不优厚的薪水,买房已经非常困难了。因此,巨大的压力之下,创业的欲望反而被点燃了——反正房子是买不起了,还是留着创业吧,大不了拼一把,还有可能赚大钱——否则,这辈子只有租房了。
80后创业,我们正在路上
房价高企最大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让大批80后沦为“负翁”,失去了冒险精神——而这,正是创业最珍贵的品质。所以,时下的中国,80后最大的热情是考公务员,而不是创业;最大的投资是房产,而不是未来。与父辈们相反,他们是先创业,后买房,再求稳,最后才想起享受;80后是先享受,后求稳,再买房,最后才想起创业。
对于80后创业,媒体虽然广为宣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80后源源不断的充实着白领的大军,而老板的群体却属于他们的前辈,能够创业的80后是凤毛麟角。的确,经济的发展与制度的完善,造成了创业空间的不足;税费成本的增加与竞争的加剧,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与风险的增加,使得一些传统行业80后介入的空间已经很小。但是,一些新兴的行业,如IT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80后大有可为。宁波各个科技创业园区,就活跃着大批的80后创业群体。
创业非常艰难,尤其是80后。
在知识水平上,他们比前辈们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社会阅历上却大有差距,而中国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关系好办事”的国度,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或者需要与行政体系打交道的时候,更是如此。他们谙熟商业规则,可以付出极大的脑力劳动,甚至体力劳动,接受客户苛刻的要求,却对盛行社会的各种“潜规则”无可奈何,对各种所谓的“关系网”不知所措。
坦白的说,80后创业,最核心的阻力,是前辈们用权力与金钱编织的庞大的保守势力,没有冒险精神只是表象而已。应该说,相对于前辈的创业环境,80后面临的是更加复杂,也更加不公正。因此,注定80后只能在权力运作相对较远的领域发展,而目前最能够对抗权力的是商业的力量,尤其是一些新兴的领域,权力既无法遏制,也没有能力创造的地方,譬如IT行业。
创业非常辛苦,尤其是80后。
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因为我也创过业,现在也在创业的过程中,身边也有朋友在创业。与前辈们相比,80后除了知识水平与通讯设备更加发达以外,没有更大的区别,同样是艰苦创业、精打细算,同样是任劳任怨、加班加点。
其实,在创业这一点上,80后应该赢得尊重。因为:
这是一个高干子弟占据了90%的亿万富翁的时代;
这是一个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几乎可以用作监狱点名册的时代;
这是一个一个公务员岗位有成千上百人争抢的时代;
这是一个80后一年工资买不了一个卫生间的时代。
如果,在高房价下,我们以自己的力量安家立业,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成为公务员、企业金领、技术精英、娱乐明星、业务骨干等高收入群体,否则就得甩开膀子,开始创业。
多少80后在创业途中,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越来越来的80后整怀揣着创业的梦想,而高房价让一些人退缩,同样会激起更多的人奋进。以文负山 / 文
80后,正在创业途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