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0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春晚剧组首次签订保密协议 泄密者离开春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2 14: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春晚节目组保密措施升级,消息全面封锁,但媒体的新闻大战没有降温,超过一半的网友也并不排斥春晚剧透(根据网易娱乐此前所做调查,明确表示不愿意提前获知春晚消息的网友只占四成【详细】),这都给春晚节目组的保密工作带来了压力。春晚节目组今年都采取了哪些保密规定?节目组是如何从昔日"后台随便拍照"走到"泄密即开除"这一步的?下面将为你详细解读。(撰文/梅子笑)



兔年春晚宣传方针:严格保密,适度爆料
   在兔年春晚节目审查前,春晚剧组就宣布将与所有演职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剧组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原因就在于有观众打电话向央视反应,媒体提前曝光剧情、台词,导致大年三十没有新鲜感。这也导致了兔年春晚成功的成为了近年来最为低调的一届央视春晚。而据记者了解,兔年春晚节目组的宣传定为“严格保密,适度爆料”八字方针。
   参审不同节目之间演员也不能互相泄密
   据悉,春晚剧组与所有演职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中最重要的三条是:审节目时不能携带录音、录像设备以及通信设备,不许拍照、不许录音;进组后,保证不将春晚的节目具体内容、剧情、台词提前向媒体公布,不得提前曝光春晚节目的审查过程及内容、细节;如违反保密协议,一经查实,演员将自动离开春晚剧组,泄密严重者,视情况承担法律责任。主要条款下还规定了具体细则,比如过去审查节目,所有剧组人员都能到审查现场观摩学习。今年非受审查节目的演职员,不能到节目审查现场观看。参加一审的节目演职员不能去看二审的节目,二审的演职员不能去看三审的节目。春晚剧组点到哪个审哪个,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现场观看。


兔年春晚排练现场管理十分严格,演员只有带着"春晚排练"的袖标才能进入。


兔年春晚办公室大门紧锁,对远赴北京采访春晚排练情况的记者采取保密态度。



和谐期:后台明星随便拍,剧组宴请媒体(90年代初—1998年)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仍然没有被媒体广泛关注。当时大多数报纸都是在春节上班之后对春晚节目进行泛泛的评论;媒体首次在春晚彩排期间开始报道节目和演员始于1995年春晚,率先介入春晚前期节目报道的报纸便是《华西都市报》。
    据参加过春晚十五年报道的记者杜恩湖介绍,1995年春晚前20天,他最先去上海希望报道上海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但遭遇拒绝,因而来到北京参与报道春晚,当年春晚导演是张华山、邹又开,袁德旺,对前来报道的记者表示欢迎。在彩排后台,大量明星如毛阿敏、彭丽媛、赵本山都处于刚刚成名阶段,对记者的傻瓜相机拍照都是“来者不拒”,当时参与报道的娱乐记者因为“跑春晚”积累了大量的明星采访资源。
    1995年春节晚会前,导演组邀请了北京、上海20多家平面媒体一起在央视职工食堂吃饭,欢迎大家给春晚剧组提意见,媒体与剧组的关系相当融洽。
    从1995年开始到1996年,春晚剧组与媒体关系都很好,1997年有一篇有关“毛阿敏退出春晚”的小报道,引发大量媒体跟进。
龃龉期:王菲经纪人拒绝无妆拍照,首发冲突(1998年—2000年)
1998年,春晚剧组与媒体开始产生直接矛盾。当年,李琼首次参加春晚并演唱《山路十八弯》,还可以任意拍照和采访;后期,王菲参加节目彩排演唱《相约98》,王菲的经纪人按照香港的操作方式,要求在王菲化妆后才可以拍照,并且拒绝接受傻瓜相机的拍照。但不少报纸记者因为截稿,等不及直接拿相机拍照,导致矛盾产生。同年,南方部分报纸开始批评今年春晚剧组没有创新,与春晚剧组的关系开始紧张。

对峙期:全面封锁消息,设置记者黑名单(2000年—2004年) 2000年前后,互联网开始兴起,网络的介入和网友的热辣批评,使春晚与媒体的关系十分紧张。赵本山开始在春晚大红特红,东北报纸大量报道春晚,全国平面媒体蜂拥而至,竞争尤为激烈,进入春晚现场只能靠“混”。当时,以邓鲁平(《齐鲁晚报》)、杜恩湖(《华西都市报》)为排头军的记者群顺利进入春晚现场。
    其中,邓鲁平以节目(小品)策划人的形式进入春晚内部,发布了大量的独家报道,但随后被剧组发现并计入黑名单;杜恩湖则以炒作演员为合作方式,进入春晚内部,但被导演组发现过两次,被扭送到保卫处,后经过周涛和赵忠祥说情才能平安脱身;2003年到2005年,央视内部设置了媒体黑名单,杜恩湖和邓鲁平的照片被提供春晚保卫处,两人混入春晚非常困难。春晚演员“大本营”影视之家也开始监控记者,节目现场不允许录音、不允许拍照,并现场没收手机、相机。
    当时媒体进入春晚现场主要靠混在演员车中,把照相机放在演员包里或藏在大衣里,开始“间谍游戏”。


缓和期:导演组可接受采访,媒体曝光台本(2005年—2010年) 2005年、2006年,春晚进入“郎昆时代”,出现了《卖拐》、《买车》等优秀的小品。郎昆接受媒体采访,并透露春晚消息,媒体与春晚的关系进入一个阶段的和谐时期。随着春晚影响力的加大,以及娱乐媒体的数量和影响力加强,全国上百家媒体跟进春晚。2008年2009年春晚导演陈临春,对待媒体也很和善,并出现《火炬手》、《不差钱》等多个小品,赵本山逐渐成为“娱乐大佬”,部分媒体全文曝光赵本山小品,导致观众打电话给导演组批评保密措施不严格,导致春晚播出时没有惊喜感。随后,2010年,金越执导,相对前些年严格,但媒体发展为“集团化作战”,媒体之间出现多个“小集团”,“抱团”曝光春晚消息,保密措施仍然不到位。




  
2010年,春晚流程单由媒体事先曝出。


--------------------------------------------------------------------------------


2011年,直到四审结束,媒体才得到仅有的几张春晚审查照片。   封口期:签订法律条文保密,参加人员有明显标记(2011年)
鉴于多年来春晚消息的泄露情况,去年观众打电话给央视表示春晚过度报道没有惊喜感,兔年剧组首次借鉴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经验,与所有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虽然春晚剧组签订了保密协议,但每年参与春晚的演职人员多达上千人,其中包括大量演员。据跟踪报道春晚多年的记者透露,多年来他得到的春晚消息,70%来自演员,30%来自其他渠道,但今年基本上没有消息来自剧组,更多记者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打作战,依然能够获取大量消息。
沙发
发表于 2011-2-2 14:49 | 只看该作者
额...不就是春晚吗?有必要这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2-2 15:54 | 只看该作者
春晚就像是鸡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5-8 02:01 , Processed in 1.85330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