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人事局等单位,昨天联手举办一系列“2011年杭州市大学生暑期实习见习岗位推荐会”。
首场推荐会共有396家单位进场,涵盖金融证券、医药化工、酒店餐饮、IT、教育等20多个行业,提供岗位10429个,其中实习、见习岗位有3175个。参会大学生8千多人,3千多人达成初步意向。
小企业相对受冷落
招聘会现场,从杭城各高校赶来的大学生们很多。但很多企业发现,今年大学生在实习和见习岗位的选择上心理预期普遍较高,很多人“只围观不下单”。
“我在这里一个小时,只收到一份简历。”杭州玺隆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俏俏说,“这也许是因为,我们是一家创办还不到两年的大学生企业。”
孙俏俏的公司是设计、制作、推广动画产品的,2009年底成立,目前有7个人。由于发展很快,准备再招11位员工,同时招一批见习、实习的大学生。
“我发现很多大学生是冲着大企业去的,中小企业相对受冷落。其实,对于见习、实习生来说,到哪个企业去待遇都是差不多的。”
大学生为啥不愿去中小企业实习、见习?浙工大英语专业的大二女生小刘说,除了到大企业能给履历表“镀镀金”外,今年实习岗位的选择余地较大,同学之间也存在着攀比心理,“除了挑企业,还要挑岗位、挑待遇”。
很多大学生在实习、见习期不能坚持到底
本次招聘会上,大企业也并非全能“吃饱”。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事业单位一共带来156个见习岗位。不过,从岳庙管理处、杭州名人纪念馆、钱江管理处等单位的情况来看,报名人数全都少于岗位数。
“可能是因为岗位大多数是门票、营销、讲解、服务等范畴,一些大学生认为不能发挥专业特长。”一位人事专员分析。
“有的大学生认为,实习、见习期不受合同约束,一遇到问题,或不适应,招呼不打就走人了。很打击企业培养、招聘大学生的积极性。”团市委青创部副部长、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秘书长武长虹说,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很多大学生在实习、见习期不能坚持到底。
“见习、实习其实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缓冲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学会做人、做事、团队合作,积累经验和培养技能。杭州非常鼓励大学生去见习,见习期给予每个月917元的生活补贴。很多企业在这个基础上,还增加了饭贴和住宿、交通补贴等,诚心诚意想培养、留住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