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61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volife】遥远的梦想 魅族MX深入评测(上):真机全面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7: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jialei0907 于 2012-1-5 17:51 编辑

日期:2012-01-05 14:39:23 作者:Archon



2003年6月,名不见经传的魅族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台MP3产品,取名为MX。转眼间8年过去了,2011年12月初,魅族第三代智能手机问世,这台手机再一次被命名为MX,其谐音是“梦想”。但另一方面,MX的定价高达2999元人民币,对于国产手机而言,这个价格已经触及到了大多数人的高压线。魅族为什么敢于打出这样一个价格,MX究竟寄托了魅族怎样的梦想?最关键的是,MX是否能对得起它的售价?


时值元旦MX上市,爱活网找来了一台MX手机,并进行了仔细拆解。通过精确到元件级别的拆分解析,我们对MX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将和您一起重现整个庖丁解牛的过程,剖析梦想背后的真相。



握在手心的梦想 魅族MX上手初体验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MX相对于M9最大的改进,我们觉得“质感”两字比较合适。经历过M9的全塑料材质,MX再次回归了金属边框设计,只不过材质从铝合金变成了一圈发黑镜面不锈钢,虽然实际的厚度只有2毫米左右,但对整机质感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





也正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引入,MX的重量达到了139克,拿在手上显得比较沉,显得很有质量,不像韩系手机般轻飘飘。MX的后盖采用双层注塑工艺,视觉上具备较为明显的立体感,实际观察时的感受很不错,只是毕竟还是塑料,有些可惜。光洁的表面配合斜边结合圆弧形后背的设计,拿起来十分贴合手型,相当舒服。



M9(左)vs MX(右)





后盖是MX上争议最大的设计之一。众所周知,MX不能更换电池,但后盖却可以拆卸,而且如果想要更换SIM卡,就必须拆下后盖——可是后盖又十分难拆。这些自相矛盾的设计让我们很纠结——为什么不干脆在侧面安装SIM卡,然后把后盖做成不可更换的呢?




MX的背盖同样采用双层注塑工艺







一个小窍门:其实只要用牙签或类似物轻轻的顶一下后盖的固定点,整片后盖就很容易拆开了




MX的屏幕边框非常窄,只有仅仅3毫米出头,这样设计的好处不言而喻——视觉效果大幅提升,但缺点也很明显,操作时很容易误触屏幕边缘。由于屏幕提升到了4寸,即便已经尽力降低边框厚度,MX依然还是显得比较大,基本处于单手操作的极限。



MX正面外屏涂有疏油涂层,这点是值得赞许的,但MX的触屏材质相对于M9而言依然没有本质的改变,反光较明显,而且透明度也略低,导致强光下不如iPhone、Galaxy S II等清晰,希望在未来产品上可以继续改善。



位于机身背面的摄像头,待遇就远没这么好了。MX的摄像头位于机身中央,日常操作中极易沾染指纹,但魅族却没有为它设计疏油涂层,在拍照之前很难完全擦干净,结果严重影响拍照效果,这点非常恼人。好在魅族已经承诺在量产版手机上为这片玻璃增添涂层,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当然,清洁工作还是得做,只是难度降低了不少而已。



MX工程样机的摄像头居然没有任何防油污设计,极易沾染指纹等污染,影响拍摄效果




注意按键图案的改变




MX在返回键和菜单键的设计别具一格,各采用了5颗白色LED组成十字形阵列,不仅可以调整方向,还可以改变图案。而在锁屏状态,这两个按键会各亮起一个小点,提示用户有未读消息、未接来电和系统通知。关于那个被国外媒体戏称为“little nipple”的小Home按键,我们就不过多评价了,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它的手感还是相当不错的。




MX同样采用了Micro-SIM卡设计,各位在选购时需注意



综合,MX的做工和质感在目前手机里属于上等水平,毕竟3000元的售价不是白给,相信大部分用户,尤其是以往的魅族用户,会比较满意。只是奇特的拆卸方式与频繁拆卸后的可靠性依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7:46 | 只看该作者

周公解梦:MX真机全面拆解剖析

设计和用料并非是品质的全部,但它往往可以告诉我们厂商的态度。接下来就是万众期待的拆机时间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媒体评测的MX均为工程样机,因此软硬件各方面可能会与上市版有所不同,这点也希望各位看官留意。





之前我们提到MX诡异的后盖设计,但实际上这样的后盖设计倒是降低了我们拆机的难度。取下后盖后,五脏六腑就完全展现在眼前了。



很多人担心非密封式摄像头的设计会进灰,但实际上MX后盖的镜头圈内部装有一个密封圈,在后盖装上以后,可以完全杜绝灰尘的入侵。不过这个密封圈的材质非常软,诸位如果需要清洁镜头玻璃内侧,注意不要把它碰坏。


从后盖内部的加工痕迹可以看出,MX的后盖是完整一体成型注塑,然后脱模后再利用数控机床进行诸如钻孔、挖坑这类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由于厚度不均导致冷却后的缩痕,最大可能的保证成品表面的平整度,缺点是价格较高。


拆卸的第一步是拧下底部天线模块的两颗螺丝,然后就可以把这块整体取下。MX的天线采用了金属混合注塑方式制造,不再是薄膜天线,对信号强度有一定的好处。同时这个部分同时也是唯一一颗扬声器的共鸣腔。取下天线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电池触点:



虽然MX的电池不可更换,但也并没有采用焊死的设计。电池是用双面胶固定在机身上的,稍稍用力即可取下。



千万不要认为下面就可以取下主板了,还有不少排线连着呢,而且这些排线的插座都位于屏蔽罩内部,因此必须要先取下屏蔽罩。MX的屏蔽罩是用爪勾卡在PCB上的,与Galaxy S II一样,只要小心撬开即可完整取下,比直接焊死的设计要方便不少。



先撬开左侧的屏蔽罩,露出屏幕排线插头。我们注意到一个空焊位,那是为将来四核版中配备的NFC而准备的。而左上角最大的那颗芯片,就是MX的心脏——猎户座处理器。顺带一提,有部分人声称MX的处理器是由1.2GHz超频而来,通过拆解我们发现MX处理器上的型号为“ARM C210BCB”,与Galaxy S II的“ARM C210ABB”不同,而与1.4GHz的Galaxy Note相同。显然,谣言并不属实。



为了优化散热,MX不仅采用了洋白铜屏蔽罩,在上方贴上了用于导热的石墨散热膜,而且在内部发热芯片的上方也贴上了导热硅垫,进一步优化热设计。

另外一根排线位于右上角的屏蔽罩内,很细,注意不要扯断。取下电池、将所有排线仔细拆除后,魅族MX内部的真实原貌终于再现:





连带棕色的排线插座在内,MX的主板和其它部件一共有三条排线相连。取下上述三条排线后,终于可以卸下主板了。当然,别忘了拔掉主板左右两侧的UMTS和WiFi信号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7:48 | 只看该作者

MX内部元器件逐个看

MX的摄像头通过软排线连接到主板背面的插座上。这是一枚800万像素的SONY Exmor R背照式传感器,是目前手机里最顶级的摄像头之一,苹果iPhone 4S采用的也是类似型号。为了发挥这枚传感器的性能,MX特别定制了拥有5片透镜结构的镜头,包含独立的红外滤镜,与iPhone 4S同级,而光圈甚至超过了后者,达到了F/2.2。



而它旁边的屏蔽罩内就是独立的富士通图像处理器,负责控制整个拍照过程并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这样的配置在目前的高端手机界都是相当罕见的,在硬件上完全可以与顶级拍照手机分庭抗礼而不落下风。




与大部分手机不同,MX把触屏控制器也设计在了主板上,位于SIM卡插座的旁边。与之前产品的Synaptics方案不同,MX选择了一颗ATMEL的maXTouch MXT224E控制芯片,这是目前业内较高端的触控芯片,使得MX的理论触控精度较M9有大幅提升。

位于主板中间的则是前置摄像头。这颗来自omniVision的CameraCube Chip微型摄像头,体积只有不到16立方毫米,是目前全球最小的产品,分辨率也只有VGA一种,因此后续升级的可能性不大。

卸下背面的屏蔽罩以后,MX的主板就彻底拆解完毕了。继续拆解会造成不可还原的损伤,因此我们无法更进一步了。去掉电路板的MX,只剩下了包含屏幕的骨架:

应该说, MX的机身结构用料相当出色,整个机身采用了不锈钢边框加不锈钢板,密集点焊成型,看不到一丁点非金属的痕迹,这样的用料在3000元级的手机上相当罕见。

纵观整个电路板的设计和工艺,MX同样也是一流大厂水准。全板均采用了高品质的薄型元器件,焊点明亮饱满,即便是最细小的零件也没有任何的歪斜,这意味着较高的贴片和焊接水平。



这就是MX的主板



位于MX主板上的主要元器件

虽然主要元器件均来自顶级供应商,不过魅族似乎对这方面的宣传不感兴趣,也并未刻意提过MX的用料。MX的主板至少拥有6层互联层,整体厚度不到1毫 米,同时所有的芯片都有树脂固定,屏蔽罩上也贴有EMI触块,在照片中可能感觉不明显,但实际上,若将MX的主板拿在手中,你完全可以理解魅族总裁J.Wong在论坛上那股自信劲儿从哪来。



当然,MX的主板设计并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注意到,位于主板背部,即面向机身框架的那面,安放的是PMIC、ISP、NAND芯片和GSM/UMTS RF,而在面向机身后盖的部分则安排了CPU、WiFi和基带处理器。这意味着MX内部发热较大的零件均面向着机身后侧,使用中有可能会把热量更多的传导至后盖而不是中壳。实际感受中这样的情况也很明显。将来升级至四核处理器后,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不知道魅族会作何考虑。



总体而言,MX内部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要远远大于相对平庸的外观。金属机身、双层注塑、顶级配件、一丝不苟的做工和用料,魅族用这样一台手机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他们的梦想——拒绝妥协,做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产品。但我们是否能就此断言,魅族的梦想真的已经实现?显然,答案没有那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7:49 | 只看该作者

结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在MX包装上有几行小字,它告诉我们MX是一部“执梦而行”的“逐梦之作”。事实证明魅,族并没有将承诺停留在嘴上,我们认为这是对MX最恰当的形容,MX的配置和用料都足以被称为一台高端机,的确是近年来国产手机中难得一见的用心之作。但魅族的梦想能否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同,我们并没有多少信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MX身上反而体现着一些悲凉。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在中国,它很大程度上还是佩戴者自身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国内消费者在选择智能手机时,“品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考量因素,而魅族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容乐观。

现实的大环境是,价格、性价比已经成为衡量国产手机的唯一准绳,这个观念在绝大部分消费者,甚至一部分的媒体人士脑中都跟根深蒂固。虽然已经有数年的厚积薄发,但魅族在品牌上的沉淀依然难以与国际大厂抗衡。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魅族依然不选择妥协,不选择用噱头和炒作吸引消费者,这与其说是一种姿态,不如说是一种赌博。对魅族来说,避开激烈的价格竞争,抽身进入更注重形象和品牌的高端市场是明智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和巨头相比,摆在魅族面前的道路还很长


MX所使用处理器、摄像头、屏幕、NAND闪存、基带芯片虽然都是昂贵精密的高端产品,但却统统来自国外供应商。实际上,MX的主要卖点基本上都掌握在这些供应链巨头手中,其劣势显而易见。早先,曾有传言称MX将是全球首台四核心智能手机,但因为供应链的关系,首发的MX变成了双核版本。

魅族有自己的梦想,但却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MX有着优秀的做工用料、足够出色的性能,却缺乏一个广受认同的品牌。

某种程度上而言,MX的命运,就是魅族的命运。

可以确信的是,魅族会有一批坚定的支持者团结在它的周围,毫不犹豫的掏钱购买MX,但光靠这些支持者是否能撑起一个公司的未来?我们没有答案,而魅族则没有退路。



2012年元旦节,魅族MX首卖会现场打出的标语


从时间角度而言,国产手机起步并不晚,如今却统统沦落为打工一族,这不仅仅是魅族一家的问题,而是国内整个手机行业都需要反思的。

至此,我们的上篇评测就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我们将会对MX在各项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做详细的对比,来验证MX 2999元售价的价值所在,敬请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5 17:53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 浪潮天梭


   完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1-5 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楼 lujialei0907


    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1-5 18:02 | 只看该作者
你也拆一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zeroyan


   怕拆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1-6 14:03 | 只看该作者
上。。还有下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楼 金澜


   按照去年这个网站M9的评测 还有 中 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7 22:43 | 只看该作者
你觉得等哥毕业时会降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8 08:15 | 只看该作者
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8 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楼 路飞酱

年夏天应该早就又有新品了
    到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5-4 18:16 , Processed in 0.11961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