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ujialei0907 于 2012-1-5 17:51 编辑
日期:2012-01-05 14:39:23 作者:Archon
2003年6月,名不见经传的魅族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台MP3产品,取名为MX。转眼间8年过去了,2011年12月初,魅族第三代智能手机问世,这台手机再一次被命名为MX,其谐音是“梦想”。但另一方面,MX的定价高达2999元人民币,对于国产手机而言,这个价格已经触及到了大多数人的高压线。魅族为什么敢于打出这样一个价格,MX究竟寄托了魅族怎样的梦想?最关键的是,MX是否能对得起它的售价?
时值元旦MX上市,爱活网找来了一台MX手机,并进行了仔细拆解。通过精确到元件级别的拆分解析,我们对MX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将和您一起重现整个庖丁解牛的过程,剖析梦想背后的真相。
握在手心的梦想 魅族MX上手初体验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MX相对于M9最大的改进,我们觉得“质感”两字比较合适。经历过M9的全塑料材质,MX再次回归了金属边框设计,只不过材质从铝合金变成了一圈发黑镜面不锈钢,虽然实际的厚度只有2毫米左右,但对整机质感的提升是相当明显的。
也正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引入,MX的重量达到了139克,拿在手上显得比较沉,显得很有质量,不像韩系手机般轻飘飘。MX的后盖采用双层注塑工艺,视觉上具备较为明显的立体感,实际观察时的感受很不错,只是毕竟还是塑料,有些可惜。光洁的表面配合斜边结合圆弧形后背的设计,拿起来十分贴合手型,相当舒服。
M9(左)vs MX(右)
后盖是MX上争议最大的设计之一。众所周知,MX不能更换电池,但后盖却可以拆卸,而且如果想要更换SIM卡,就必须拆下后盖——可是后盖又十分难拆。这些自相矛盾的设计让我们很纠结——为什么不干脆在侧面安装SIM卡,然后把后盖做成不可更换的呢?
MX的背盖同样采用双层注塑工艺
一个小窍门:其实只要用牙签或类似物轻轻的顶一下后盖的固定点,整片后盖就很容易拆开了
MX的屏幕边框非常窄,只有仅仅3毫米出头,这样设计的好处不言而喻——视觉效果大幅提升,但缺点也很明显,操作时很容易误触屏幕边缘。由于屏幕提升到了4寸,即便已经尽力降低边框厚度,MX依然还是显得比较大,基本处于单手操作的极限。
MX正面外屏涂有疏油涂层,这点是值得赞许的,但MX的触屏材质相对于M9而言依然没有本质的改变,反光较明显,而且透明度也略低,导致强光下不如iPhone、Galaxy S II等清晰,希望在未来产品上可以继续改善。
位于机身背面的摄像头,待遇就远没这么好了。MX的摄像头位于机身中央,日常操作中极易沾染指纹,但魅族却没有为它设计疏油涂层,在拍照之前很难完全擦干净,结果严重影响拍照效果,这点非常恼人。好在魅族已经承诺在量产版手机上为这片玻璃增添涂层,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当然,清洁工作还是得做,只是难度降低了不少而已。
MX工程样机的摄像头居然没有任何防油污设计,极易沾染指纹等污染,影响拍摄效果
注意按键图案的改变
MX在返回键和菜单键的设计别具一格,各采用了5颗白色LED组成十字形阵列,不仅可以调整方向,还可以改变图案。而在锁屏状态,这两个按键会各亮起一个小点,提示用户有未读消息、未接来电和系统通知。关于那个被国外媒体戏称为“little nipple”的小Home按键,我们就不过多评价了,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它的手感还是相当不错的。
MX同样采用了Micro-SIM卡设计,各位在选购时需注意
综合,MX的做工和质感在目前手机里属于上等水平,毕竟3000元的售价不是白给,相信大部分用户,尤其是以往的魅族用户,会比较满意。只是奇特的拆卸方式与频繁拆卸后的可靠性依然需要时间来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