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有这样一群热血农民,他们揭竿而起,打倒地主,不惧官绅,用行动捍卫农民自己的权利与生活,并将这股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到周边各地,行程一股股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浪潮。这就是著名的萧山衙前农民运动。
2011年,有这样一群青春的大学生,他们带着热情与探索来到萧山衙前,走进农民运动纪念馆,寻访当年的红色印记,感受革命先烈们为了解放农民、解放中国的壮烈事迹和感人故事,同时也表达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敬意,感谢他们创造了一个和平年代。
在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纪念馆,认真聆听每一个故事,仔细记录下每一个事件。
农民协会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浙江嘉兴的南湖的船上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中共创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根据中国国情对农民问题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这为共产党人深入农村从事农民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在中共早期党员沈定一等人的发动、组织和领导下,1921年9月27日,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发表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影响波及萧山、绍兴、上虞3县82村的10多万农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减租斗争。
农民运动领导人——沈定一
1921年4月,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的沈定一回到家乡萧山衙前,开展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的农村革命斗争。沈定一早年曾任云南广通县知县等职,后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20年与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他回到衙前后操着家乡方言,用农民常见的事例作比喻,亮出了“废止私有财产”、实现“土地公有”的政治主张,不仅使农民听得懂,也说到了农民的心坎上。他为了迅速建立农民组织,出资兴办了衙前农村小学,邀请原浙江一师的进步师生刘大白、宣中华、徐白民、唐公宪等到衙前任教,在传授文化知识和实用知识的同时,向广大农民宣讲革命道理。
在沈定一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和团结了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如萧山的李成虎、绍兴的单夏兰等。9月27日,衙前农民协会成立,沈定一等人起草了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第一个革命斗争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
减租斗争
在农民协会的领导下,各地农民开展了减租斗争。农民协会作出了“三折还租”,(按原租额三折交租)、取消“东脚费”(地主下乡收租时由佃农负担的路费)、反对交预租等规定。针对农民协会的减租要求,地主联合起来收租。一次集合中80余条收租船,分头向农民逼租。农民协会闻讯后,鸣锣聚集了千余名农民,高呼口号并向收租船投掷石块,收租船只得空船而归。农民群众的减租斗争,使地主豪绅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有的不敢出门收租,有的同意“三折还租”。
衙前及周围地区农民的斗争,使地主阶级极为恐慌。他们联合向当局写信,说农民的斗争是“以共产主义煽惑愚众”为由,要求“严惩祸首”。12月8日,自恃有权有势的地主周仁寿,无视农民协会“三折还租”的规定,依然耀武扬威,带领一帮人马收租,蛮横辱骂并捆绑抗租农民,被农民协会领导单夏兰和顺百名农民围追痛打。他逃回家后就向县公署控告,要官府查办。12月18日,反动当局派出全副武装的官兵包围了正在衙前东岳庙开会的农民会联合会会场,逮捕了在场的农协委员。12月27日,农协主要领导人李成虎被捕,并于次年1月被迫害致死,衙前农民运动惨遭镇压,农民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衙前农民运动虽然时间不长,而且族中失败了,但革命的火种并没有因此熄灭,她的影响传遍大江南北,播及海外。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第一次由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不仅揭开了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序幕,而且显示了农民群众潜在的伟大力量。并且她所发表的宣言、章程是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第一个革命斗争纲领,在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浙江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杭州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