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28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松阳高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表
[戏曲]
种类:
传统戏剧                        编号:IV-7
项目名称
松阳高腔
姓名
何菊香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8
民族
文化程度
初中
从艺
时间
两年
健康状况
详细地址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白沙港村
电话
15990868121
擅演剧目
担任角色
《夫人戏》、《九氏同居》、《绣花针》
小生


历史沿革

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白沙岗是其发源地,后因某些因素停演了一段时间,而松阳周安的高腔便在此期间发展起来,并开始演出,因此现在便有了两个不同强调的松阳高腔,但演出还是以白沙港为主。松阳高腔现在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
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演出剧目
《夫人戏》、《三状元》、《八仙桥》、《买水记》、《鲤鱼记》、《火珠记》、《酒楼杀家》
声腔与流派
单声腔剧种
艺人与行当
李宙献、李泊南、李宙法、陈叶法
服饰道具
戏服
伴奏乐器
管弦 、板、鼓、笛、唢呐、二胡、小锣、大锣、大钹

生存现状
由于松阳高腔艺人年龄老化,年轻艺人青黄不接,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面临挑战,同时民间剧团难以走向市场,面临灭绝的危险;其次县财政紧张,没有更多的经济扶持能力,松阳高腔面临资金紧缺,无法开展好各项深入抢救和保护工作;第三,松阳高腔专业研究者奇缺,高腔剧本及高腔音乐整理滞后,县内没有一支正规化的松阳高腔剧团,民间剧团上档次难,走向市场难,剧团面临自生自灭危险

相关资料

记录稿
(页)

录音带或录音光碟(盒/张)

录像带或录像光碟(盒/张)

照片
(张)

姓名
潘瑛洁
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
详细住址或工作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生化学院食品072
电话
15858173482
调查
时间
2008-8-20
调查地点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

昔日舞台.jpg (158.39 KB, 下载次数: 92)

昔日舞台.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5-15 17:04 , Processed in 0.100420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