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44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据说这是最牛的日全食贝利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刚在一个群里缴获的

版权归一个群所有




贝利珠  日食的过程:日食的开始是默默无闻的,在太阳的西边缘,由月影产生一个小小的缺口,这意味着月球已开始侵占太阳表面了。这个小缺口在逐渐增大,直到约一个半小时后,太阳的表面几乎完全被侵占,只剩一条蛾眉月形的亮带。以上构成了日食的偏食阶段。接下来直到全食发生的几分钟是很壮观的:气温骤然下降、天空变暗、群星浮现、一团淡黄色的薄雾笼罩着远方的地平线。鸟儿们由于突然来临的黑暗而不知所措,四处乱蹿寻找着自己的家。一切都好像在刹那间肃静了下来。
  贝利珠以它的闪耀夺目和时间短暂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当窄窄的弯月形的光边穿过月面上粗糙不平的谷地时,就变成一系列的小珠子。这些光斑称为“贝利珠”。贝利珠是日全食开始或结束时太阳光从月面边缘的山脉缝隙中透射而出形成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两秒钟。
  月球表面的山、沟星罗棋布,地貌复杂。当太阳和月球的视圆面内切时,太阳的最后一道光芒将射过月面的山谷而形成各式各样的贝利珠;故,贝利珠的形状就直接反映了该点(月面地区)的地貌。换句话说,月面边缘(视觉上,因为球形表面是没有边缘的)的地形结构是形成贝利珠的直接原因。
  当时天气良好时,贝利珠不可能因云层遮挡等天气原因造成。而在同地观测,不论用何种底片,都有拍到这一现象的,所以底片和照片的偶然性误差也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日全食的贝利珠现象只可能是月面边缘地貌造成的。由珠形可知,该地必有若干较大的类似月海或环形山的洼地,其间有山脉等地形阻隔,才能形成明显断痕,进而形成贝利珠。
  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 ·哈雷在1715年第一次报告了贝利珠现象,弗朗西斯·贝利于1836年正确地解释了它。

评分

参与人数 1魅力 +10 收起 理由
Top + 10 版权意识不错啊!!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9-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哇 这么好看啊
板凳
发表于 2009-7-22 10:12 | 只看该作者
%@08 看出来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好亮的一颗大钻石

不知道有多少克拉
5
发表于 2009-7-22 10:13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带这个戒指来求婚的男人 其他的一概不理
6
发表于 2009-7-22 10:14 | 只看该作者
圆 直线 切点 %@07
7
发表于 2009-7-22 10:14 | 只看该作者
小八拍的%@93
8
发表于 2009-7-22 10:14 | 只看该作者
%@01 好看
9
发表于 2009-7-22 10:14 | 只看该作者
哇 不会吧 这么牛啊
10
发表于 2009-7-22 10:16 | 只看该作者
说到我了,是很牛啊
11
发表于 2009-7-22 10:17 | 只看该作者
你 。。。算了吧  边上一片云泥都比不上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0:1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牛牛看到了吧

你家右眼要这个钻石
13
发表于 2009-7-22 10:18 | 只看该作者
专业人员拍的好的
14
发表于 2009-7-22 10:19 | 只看该作者
是啊 没有这个戒指就不嫁人了
15
发表于 2009-7-22 10:2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家也看到好大一颗的呐.%@0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5-11 05:06 , Processed in 0.12560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