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huochetouw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闲林水库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21:1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闲林水库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17
发表于 2007-10-22 22:14 | 只看该作者
水死了```
18
发表于 2007-10-22 23:4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问题我们持续关注,但有鉴于理工学院的历史教训,我们不做无畏的牺牲,血的教训一定要留给高官子弟%@08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21:22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闲林水库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不能因为要解决杭州的备用水问题而忽视了闲林镇,小和山,留下镇人民的安全,生存权要比吃水问题重要的多!
不能在闲林镇造这么大型的水库,在全国都没有这种先例,在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这么大型的水库是不妥当的,水库一般都是造在无人的山区或江边,闲林水库旁边人口密度太大,如果一定要造的话第一是要控制水库规模,规模不能太大,二是大坝技术一定要过关,要能抗击地震等自然灾害。
20
发表于 2007-11-9 14:07 | 只看该作者
%@16 %@16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16:30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闲林水库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回复:为了小和山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别把事故原因推给自然灾害

2007年09月10日20: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李毅中发火了。

9月3日,国家安监总局例行召开安全生产调度月报会议。有关司局的负责人对8月份发生的几起重特大安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当多次提到是“自然灾害使然”时,身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李毅中突然打断讲话,大声说:“别把事故原因动不动就推到自然灾害上,要多分析分析‘人’的因素!一些事故其实在自然灾害暴发前,隐患表现和潜在威胁就已经触目惊心,为什么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啊?而只是等事故发生了众多生命消失了才作为啊?”

李毅中发火不无道理。  

8月中旬,山东省一煤矿发生洪水淹井特大事故。事后就有人分析说,如果能针对矿井受水库、河流等威胁情况,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疏导措施,或许事故可以避免;如果能及时与气象、防汛等部门联系,在大雨、暴雨期间停工撤人,在雨停之后确认隐患已消除再恢复生产,或许百余条性命就会安然无恙……

在传统上,企业抓安全生产往往比较重视企业内部的细节,但对企业周边的河流、湖泊、山体等的安全影响重视不够。有关部门也是着重应对明显性的、季节性的气候,但对潜在的、突发的气候准备不足。据统计,今年7月中旬到8月底,我国共发生16起10人以上伤亡事故。其中,7起事故是由于自然原因引发。这一方面说明,由于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但同时也暴露出,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确实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预警机制还不够健全。

全球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添乱”会越来越多。对此,一味地“怨天”毫无意义,事故发生后又片面地“尤人”同样无济于事。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充分发挥人的前瞻性、主动性、积极性,力求防患于未然。

面对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的频频挑衅,自然灾害预防体系的建立健全迫在眉睫。由于自然灾害预防涉及的部门较多,预防体系的建立既要责任清晰、分工明确,更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眼下,全国正在开展对水库、涵闸、堤防工程设施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除险加固行动。各相关部门当以此行动为契机,在责任落实上狠下功夫,在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在长效机制建设上狠下功夫,加速自然灾害预防体系的建立。

预警信息发布对自然灾害预防也很关键。目前,气象、海洋、水利、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都建立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但还要看到,灾害预警信息只有及时传送到相关单位、企业,甚至个人方才有效。信息越具体越有针对性,越能引起相关方的重视。安监部门很有必要与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开拓和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及时收集和有效发布。

说一千,道一万,各种政策、措施的落实都要靠生产经营单位。血的教训告诫我们:企业抓安全要把眼界放开阔,要洞察周边环境,密切关注“天上”和“地下”的各种情况。要密切关注气象、防汛、地质等部门的信息发布,全面落实防汛、防洪、防透水、防坍塌、防泥石流、防雷电等措施。唯此,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徐岩)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20:08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闲林水库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回复:为了小和山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余杭区仁和水厂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会在杭州召开
                                                                  2007年11月23日
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2007年11月23日,《余杭区仁和水厂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会在杭州召开。
  余杭区现供水能力为35万吨/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现有的供水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增长的需求。为此,余杭区分区规划与余杭区供水专业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纲领提出了建设仁和水厂的设想。余杭供水集团公司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7年初完成了余杭区仁和水厂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委托浙江省水文勘测局承担仁和水厂取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编写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参加《余杭区仁和水厂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会的有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省水电咨询中心、杭州市林水局和余杭区林水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审查会上,与会专家对仁和水厂取水、用水的合理性规划进行了论证,并对备用水源、饮用水源保护、节水措施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仁和水厂近期规划至2015年,供水规模20万吨/日,以东苕溪奉口至德清干流段作为取水水源,三白潭漾为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进度为:2007年完成工程初步设计,2008完成施工准备,2010年底前建成通水。
                                           余杭区三白潭漾备用水源工程初步设计已获批准
                                                                        2007年11月21日
余杭区供水集团公司上报的“三白潭漾备用水源工程初步设计”,于2007年11月19日,批准项目初步设计。
  三白潭漾备用水源工程本包含在余杭区仁和水厂项目中,考虑到仁和水厂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为尽快落实国办发(2005)45号文件精神,确保供水安全,经区有关领导、供水集团、与会专家、设计编制单位多次反复研讨,决定单独立项并先行实施三白潭漾备用水源工程。
  三白潭漾备用水源工程泵站选址在仁和镇三白潭漾的东侧岸边,设计取水规模为30.0万吨/日,泵站建设总占地面积7900平方米,泵站取水后通过一根DN1600原水管道向南与现状獐山取水泵站至塘栖水厂DN1400原水管道相连接,原水管道长约1.8KM.。
  三白潭漾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要解决在东苕溪水源受到污染时,现有博陆喜庵港备用水源不能满足供水需求的情况下,因此,急需建设该区域的备用水源,以确保余杭区核心区域的供水安全
23
发表于 2007-12-16 13:5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个水库的啊 我都不知道 真不好意思%@01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7:35 | 只看该作者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7:58 | 只看该作者

为了闲林水库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DING!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0: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关于浙江省杭州市在余杭区闲林镇造大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杭州市林水局提出在杭州的余杭区闲林镇建设闲林水库,名目是为了解决杭州的备用水源问题以及小和山留下的洪涝灾害问题,杭州已有的备用水源贴沙河30多年了都没去用过,贴沙河可以保障杭州2天的用水量。其实没有必要再搞第二个备用水源,可能是有些职能部门想占一块风水宝地,现在土地多少值钱啊!也许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闲林水库的选址是在杭州的风景区内,小和山流域只有很小的一条溪沟,枯水期还是干枯没有水的,发生大的洪水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真的发生也不会造成老百姓的伤亡,因为溪水太小了,不是江河,一年的天然来水量也只有几百万立方米,到现场看一下就知道了。关键是闲林水库的选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闲林水库的下游是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
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是浙江省“科教兴省”战略中规划建设的五大高教园区之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目前,该高教园区入驻的学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
浙江教育学院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园区总投资23亿元,总占地面积7200亩,国家级森林公园镶嵌其中,风光秀丽,林泉辉映。园区规划人口为5.91万人,其中学生4.5万人,教工3000人,其他人口3900人。闲林水库下游还有留下镇有四万多人口,闲林水库旁边三公里是闲林集镇有三万多人口,闲林水库下游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留下镇和闲林镇加起来有人口十三万左右。水利工作者都知道水库一般造在无人的江边或山区,因为有情况时可以泄洪并且安全系数高。闲林水库选择在下游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是不妥当的,而且闲林水库规划2000万立方米,规划上的划分是2000万以上就是大型水库了。在下游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这么大型的水库是不妥当的,在全国都没有这种先例的,到底是吃水重要还是老百姓的生存权重要,应该是安全第一,吃水第二。
杭州饮用水源有两处,一处是钱塘江,另一处是苕溪,钱塘江水一旦有问题,可以用苕溪的水,苕溪就在闲林镇旁边,而且杭州自来水公司在苕溪有取水管网,现成的自来水管网完全可以利用,不需要浪费国家的钱搞重复建设。
以下是具体情况说明:
一:即使钱塘江水受到污染,苕溪的溪水足够杭州备用,如果造闲林水库,用闲林水库的水也只能保障杭州7至8天的饮用水,8天以后不是还要用苕溪取之不竭的溪水吗?二个制约因素是不成立的,第一:水量问题,临安的中苕溪上游水涛庄水库或者再远一点北苕溪上游的四岭水库,都可以利用作为杭州的备用水源水库,而且是现成的,水涛庄水库的库容为2888万立方米,杭州市余杭区四岭水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四岭村,属太湖流域东苕溪水系北苕溪支流太平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1.6平方公里,总库容2838万立方米,足够杭州备用。不存在枯水不枯水的问题,即使在中苕溪或北苕溪的下游取水也不存在这个问题,水库可以放水。如果在水涛庄水库或四岭水库里直接取水更加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二:输水通道问题,首先杭州在余杭苕溪投资建设的取水设施和管网,都是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其次苕溪就在闲林镇过去一点,闲林水库到珊瑚沙水库大流量输水通道布置就容易了?再稍微过去一点到苕溪取水,大流量输水通道布置就困难了?代价就高了?这个问题于理讲不通,在苕溪取水就不用拆迁造水库,从资金上来讲,肯定是从苕溪取水省钱的多。要实事求是。
二:闲林水库下游是小和山高教园区,有4.5万大学生,留下镇4万人口,再加上闲林镇的3万人口,在下游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水库,是不妥当的,真是要慎重!水库一般造在无人的山区或江边,闲林水库情况确实比较特殊。这是百年大计,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目前确定闲林水库是小型水库”,这句话是留有余地的,一期是997万立方米,是小型水库。二期是2000万立方米,到了二期就是中型水库了!2000万以上就是大型水库了。再说那个大坝设计的时候是不安全的?都说是安全的。
三: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不能因为要解决杭州的备用水问题而忽视了闲林镇,小和山,留下镇人民的安全,生存权要比吃水问题重要的多!
四:不能在闲林镇造这么大型的水库,在全国都没有这种先例,在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这么大型的水库是不妥当的,水库一般都是造在无人的山区或江边,闲林水库旁边人口密度太大,如果一定要造的话第一是要控制水库规模,规模不能太大,二是大坝技术一定要过关,要能抗击地震等自然灾害。
冒这么大的风险在人口密度如此大的地方造20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某些人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还是将老百姓立于危墙之下。
五:提一个建议:灵山那边其实是一个好的水库备选地,人口少,地势周边高中间盆地,万一水位超限可就近排往钱塘江;而且水库位置与珊瑚沙水库很近,联系更方便。
(一)据我观察,造那个水库解决不了“洪水”问题。
每次暴雨之后的“洪水”,其实谈不上什么洪水。 这些水都是从山上直接流下来的,不是从闲林千里迢迢流过来的。 按照上帝的设计,这些山上的水应该流进农田、现在农田变成了小区和校园,水泥地不能渗水,所以就积水了。即便如此,积水也不深,谈不上洪水。
石马村的拆迁农民很了解这个问题,他们把自己的新房子都造在半山腰。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公路的另外一侧挖一条比较宽的阴沟,然后在合适的地方挖涵管,把水引入小区后面这条小河就行了。
天目山路也是一样的问题。 我曾经开车被困在天目山路上,没看到水从闲林方向流过来,只看到公路南侧积水30cm,然后从花坛的缺口冲向北侧。声势浩大,但是实际水量并不大。

(二)1、利用青山水库。青山水库集雨面积603km2,多年平均来水量4亿m3以上,总库容2.15亿m3,汛期兴利库容0.38亿m3以上。非汛期可提高蓄水位增加水量到0.5亿m3 以上备用。历史水质1-2类,但近几年来却逐步变坏。治水先治污,可采取措施在上游锦城镇实行全面的截污纳管,经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后达到环境水标准后,通过管道排至下游运河水系的余杭塘河或良渚港等苕溪以东河道,可有效改善这些河道的现状水质。青山水库及南苕溪到东苕溪的水质能达到三类水以上。在余杭镇乌龙涧附近建设泵站,通过水泵加压经约10km的管道或隧洞输送,成为备用水源。再送到珊瑚沙水库九溪水厂取水口。
2、利用苕溪水。一是青山水库水质改善,二是中苕溪和北苕溪水质目前为2-3类水,故东苕溪水质也有望达到饮用水3类水标准以上。即使东苕溪德清段水质不能达标,杭州段河道槽蓄水量也有1000万m3。对改善东苕溪现有祥符等自来水厂水质有也积极意义。
3、该工程移民拆迁和占地少,社会经济效益大。
(三) 坚决反对在我们小和山的上游造如此大型的水库,真是开国际玩笑,在浙江省的高教园区上游造这么大型的水库,当初是怎么规划的,如果要造水库,就不应该在下游规划高教园区,这样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要团结起来通过正规的渠道向上级提建议,反映情况,高教园区的高校应该联合起来通过正规的渠道向上打报告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真要造的话,也要将拍板决定的人固定下来,万一以后出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追究提议和决定造闲林水库的人的责任,这是百年大计,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别到时候出了问题没有人来承担责任!
(四)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水库很多,有哪一个20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是建在省级高教园区的上游的?
闲林水库建成后,一年可收集上游全部雨水也只有1000万立方米左右。闲林水库是2000万立方米,闲林水库建成后,正常情况要接近两年时间才能蓄满 2000万立方米库容,这期间是不会放水的,之后即使要放水也要经过水泥管道或水泥沟渠放水,与旁边的自然界是隔绝的,不是自然界下水,完全是工业化的,这个水可能还会被用作饮用水,不会白白放掉,浪费掉。下游小和山的生态肯定会有很大影响的。说白了,谁愿意在家旁边造一个水库,余杭就像河北一样了。
(五) 新安江大坝下面是富春江,钱塘江,开天辟地就有,可以泻洪,不会伤人的。闲林水库下面原来是条山路,只有一条很小的溪沟,连一条河都没有,情况不同的。小和山此地情况确实比较特殊,不是无人的山区或者江边。与新安江或青山水库情况不同,没有可比性,要实事求事。这个水库建成以后,周围群山就如一个木桶的各块板,水溢出来的方向总是最短板,那就是往小和山,留下的缺口,也既是现在的下游。
(六)安全第一,喝水第二,风景第三!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不能因为要解决杭州的备用水问题而忽视了闲林镇,小和山,留下镇人民的安全,生存权要比吃水问题重要的多!大自然已经够慷慨的了,有些人还不满足,还要去改变大自然,大自然的回复是百倍,千倍!是人类无法接受的!支持在北方等缺水地方多建水库,但在江南就算了吧,尤其像慌兮兮的的闲林水库!没啥好说的,水库地震,好像是07年吧温州珊溪那次就是了,死了多少人,论证有什么用呢,还三峡水库,四川地震为何??动了地层结构,破坏大自然的后果有多严重!中国的所有工程都让人害怕,谁知道那天会出事:(
(七) 好象咸潮对杭州的供水没有什么影响的,取水口不是早就已经不在下游,上移到上游珊瑚沙了吗,咸潮可能根本到不了珊瑚沙这个位置吧。印象中很多年没有吃到有咸潮影响的自来水了!怎么这个也成了建造闲林水库的理由了?这样说那样说最后的目的不就是要建造闲林水库吗?怎么需要怎么说吧!
留下下大雨时的积水主要问题还在留下镇市政排水设施有问题。这里这么小的溪沟水都要造2000万立方米的大水库去防洪,那相比较而言真的需要防洪的地方不是太多了吗?
还是不要轻易的去破坏大自然,否则大自然对人类的回复是人类所难以承受的!
(八)92楼说得好:还是不要轻易的去破坏大自然,否则大自然对人类的回复是人类所难以承受的!
严重同意下!!!
三峡水库的恶果,这几年开始逐渐出现,包括这次的陕西泥石流,都是地震的后续灾难。当年修三峡搞论证,到北京的专家一批又一批,不肯签字的回家,再来一批论证,总有签字的,闹了很多年才论证好。要是普遍觉得没有问题,为什么论证搞这么多年?
闲林水库虽然不是很大,但与小和山几十万师生休戚相关,大家表示担忧很正常。
(九)不要以为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就可以随意地破坏大自然,还是要尊重大自然,不要破坏自然界,否则大自然对人类的回复将是百倍、千倍,将是人类所无法承受的!这个闲林水库下游有几万大学生,这样大的安全隐患,怎么会获得批准?难道吃水比安全重要!下游浙江省高教园区这么多大学里的人就没有人去反映,提提建议什么的?真是不知道怎么维权了?
(十)关键问题还不是这个生态,关键是安全的问题,下游3公里是浙江省高教园区,有高校的几万大学生和教职员工。上面造一个20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绝对是不安全不妥当的。水库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现在的极端气候影响。有些天灾其实是有人祸的因素在里面的。难道吃水比安全都重要?
向国家反映情况,浙江省高教园区上游造一个20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是不是合适?水库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谁敢出来保证担保?我们国家的问责制度还没有规范化法律化,到时候没有人来承担责任的,只是有人会来说这是天灾!他们是怎么搞规划的?应该向上反映让上面听到下面的呼声。
(十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能预见未来,如果可以预见未来,那就可行。问题是不能预见未来!谁知道哪一天地震吗?谁知道哪一天这个大坝会出问题?如果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会有事故,傻瓜都知道怎么干可以避免!不要说放到钱塘江了,直接放到水库下游也可以。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灾害!到时候没有时间给我们慢慢放水的!
大家可以向国家发改委提建议,反映问题,省发改委只能审批小型水库,中型水库需要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审批的。1000万立方米至2000万立方米属于中型水库,2000万立方米以上是大型水库,闲林水库2000万立方米其实已经是大型水库了。
(十二)不知道是谁别有用心,杭州的备用水源贴沙河20多年了,都没去用过一次。还要造什么闲林水库,巧立名目为了备用水源,抵御早已不存在的咸潮,是不是无病呻吟?有些人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考虑,现在已经没有活雷锋了,现在土地多少值钱,水库造好之后,水库范围都归水利部门管理的。可能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吧,别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一样,你们有没有考虑下游几万大学师生的安全呢?水库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你们敢保证吗?你们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还是将老百姓立于危墙之下?
闲林水库规模由小型调整为中型
2011-4-21 17:03:30 杭州市闲林水库筹建处
闲林水库工程(中型)项目建议书报告审查会
4月21日,省水利厅在杭州组织召开闲林水库工程(中型)项目建议书报告审查会,省、市、区相关单位和部门人员及特邀专家共5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副处长李云进主持,省水利厅李锐总工程师和市林水局周定炎局长到会指导。
会议组成了专家组,专家组及相关省市代表审查并通过了项建书,同意将水库建设规模由小型调整为中型,蓄水量增加一倍左右,饮用水保障范围与标准进一步得到提升。
闲林水库筹建处负责人周鸣浩向大会汇报了闲林水库建设情况。与会代表和专家听取了编制单位省水电设计院和市水利设计院的成果介绍及咨询单位的审查意见,并进行了认真讨论。与会代表认为,《项建书》内容完整、资料翔实、编制规范、工程规模合理,符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规程的深度要求。水库规模调整为中型与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符合保障民生的建设要求。
李锐要求与会各方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推进中型报批工作,周定炎和省发改委农经处副处长徐星明就工作衔接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今年4月1日,水利部矫勇副部长来杭调研闲林水库时,确定闲林水库中型规模的项建书由省水利厅组织审查后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审核同意,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备案,以确保闲林水库按中型规模实施到位。
1000万到2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须经过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审批,闲林水库2000万立方米已经接近大型水库的标准,2000万以上就是大型水库!专家论证不等于不会出问题!到时候谁来承担责任。到底是安全重要还是吃水重要,贴沙河备用水源20几年都没去用过,他们是无病呻吟,祸国殃民!
几年前有几个人大代表提出来引淳安千岛湖的水到杭州,这样杭州人实实在在可以每天喝农夫山泉了,享受品质生活了,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而且不用花很多钱,去年杭州市长邵占维也提到引千岛湖水入杭州,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可是没有了下文。现在这样巧立名目造备用水源闲林水库花二十几个忆,老百姓可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还要担惊受怕这个水库的安全。水库的3600亩地都是归某职能部门管理了,明白人都知道从千岛湖接一根水管到杭州可以真正解决杭州的饮水质量,但是有关部门的算盘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如果这样这个土地怎么占有呢?真正的目的是占有土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另外,旁边杭州市所辖县级市临安的3000万立方米的水涛庄水库接一根水管不就可以解决杭州的备用水问题了吗,估计一个忆就可以解决问题,南方不是北方,南方不缺水。不是明摆着为了占土地。关键2000万立方米大型闲林水库下游是浙江省的高教园区,有几万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10:54 | 只看该作者
你绝对没有想到的三峡工程:无法挽救的严重负面影响(转)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坡度的斜面。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五。按照目前水库泥沙砾石淤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水力坡度将超过泥沙组预测的万分之零点七(每一百公里七米高的水位差)。如此发展下去,许多新建的移民城镇要被淹没,就是重庆部分市区也要被淹没,包括朝天门码头,包括许多新建筑。
    
    第五∶所谓的排浑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虽然中央政府为了防止砾卵石淤积问题的出现,在嘉陵江和金沙江上建造了和正在建造多座大坝,阻挡砾卵石和泥沙进入三峡水库,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多只是把问题在时间轴上作个推移,把更严重的问题留给子孙。三峡水库蓄水之后,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泥沙淤积在水库中,而且主要是淤积在水库的尾部。由于水土流失进入水库的红土微粒,粘性强,和粗沙、砾卵石、掺杂在一起,组成坚硬沉积层,和黄河中的细沙的特性有很大差别,排浑蓄清措施对这样的沉积层根本没有办法。重庆港口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重庆市已经做出计划,将重庆港上迁到寸滩和下移到万洲。
    
    第六∶三峡蓄水之后,水流变缓,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减,三峡水库水质明显变坏,特别是过去水质好的支流河段,水质恶化问题更加严重。三峡工程论证时,三峡河段的水质是全中国最好的,大部分河段属于二类水。虽然现在三峡河段的水质为三类水,但是由于这期间水质指标的更改,现在的三类水只是当年的四类水。由于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三峡库区的各市、区、县都不准备把三峡水库作为生活饮用水源,而要另辟水源。可见三峡水库水质问题之严重。
    
    第七∶三峡工程的电并没有照亮半个中国,目前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不足全国发电量的百分之三。三峡工程也没有为老百姓、特别是被涉及的居民提供“廉价”的电力。老百姓承担经济改革的成本,经济改革所创造的经济利益却流入利益集团的口袋,三峡工程则是最好的实例。
  

   第八∶ 三峡工程能达到工程效益的条件之一是未来的气象变化是可知的。三峡水库运行三年的实践证明,现在的科学水平和预测技术都无法保证气象预报(包括长期、中期和短缺)的准确。2004年秋三峡水库调度出现错误,为了保证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在洪水期间抬高蓄水位,加重上游、特别是开县、万州的洪水灾害。同样, 2006年夏天三峡水库调度再次出现错误,虽然重庆库区已经出现旱灾的迹象,三峡水库仍大规模“泄洪”,造成水库水位不足,加重重庆旱灾的程度。
    
    第九∶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说,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后,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上升到一千五百余处,是论证报告的十倍。受水库波浪的淘蚀,白帝城所在的山体有可能会坍塌下来的危险,现在白帝城海拔130-180米处加砌水泥围墙,以防万一。但是这水泥腰箍破坏了白帝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第十∶三峡水库正造成血吸虫病的蔓延,从高发病的湖南、湖北向原没有血吸虫病的重庆、四川发展。三峡库区已经发现血吸虫病患者。
    
    第十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计的范围和强度。根据台湾的研究报告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台湾的东海渔业资源产生不利影响。而国内根本不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十二∶按照目前的设计,三峡工程根本无法让北京喝到长江的水。要想让北京喝到三峡水库的水,还需要加高三峡大坝,或者新建泵站和隧道、新挖运河,其造价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出现的问题


(一) 论证

1) 在1992年3月17日《文汇报》发表的《三.峡.工.程的前前后后——钱¥正¥英访谈录》中,谈到1986年你是怎么主持三.峡.工.程重新论证的。你对记者说,“我开始也没有想到重新论证由我主持”。这真让人大吃一惊,因为几乎所有关心三.峡.工.程的人都记得,这项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水准要求高的大型综合性工程,理所当然地本应交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组织论证,而且国务院确实已经这样做了。那时,你怎么找到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通过怎样一场争论将这“权”要到手里,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知这一节你是完全记反了,还是为将来推卸宏观论证失误的责任而有意作如是说。

2) 1986年由你主持组织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有正副组长10人(后扩大为12人),全部由原水利电力部的正副部长、正副总工程师,和长办、三#峡开发总公司筹建处、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等积极主张“早上快上”的人士组成。对于治理长江很重要的航运、地质地震、生态环境、机电设备、财政经济等部门,却都无领导人参加。尽管邀请了有关部门专家412名,但在所组成的12个专家组中,10个组长由原来水利电力部所属单位的领导担任,其余4个专家组,也有原水利电力部派任的副组长。所有的讨论审议各专题论证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领导(扩大)会议,都只有领导小组成员、正副组长、顾问及特邀顾问参加,绝大部分一般专家没有机会发表意见。这种组织形式的领导权,是否完全控制在以你为首的原水利电力部领导手中?这是贯彻了中央和国务院1986年文“要注意吸收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参加,发扬技术民主,充分展开讨论,得出有科学根据的结论意见”吗?

3) 在全国人大审议三.峡.工.程前的几个月内,新闻媒介收到许多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各种看法的文稿。当这些文稿送水利水电部审查时,为什么只让发表附和你们意图早上快上的一面之词,而不许不同意见发表? 在人大会议期间,只发给人大代表你们的宣传材料,为什么不把论证过程中内部的和外面专家学者提出的不同意见也发给代表们? 请问这种做法,符合“百家争鸣”的方针吗? 给人大代表“兼听则明”的条件了吗? 贯彻民主化、科学化的精神了吗?


(二) 防洪

1) 钱副主席接受采访时说,三.峡.工.程“首先是长江的防洪”。请问此处“长江”是指长江全流域还仅仅指长江中游。作为水利部长,想来钱副主席不会忘记1981年川江大水,请问三.峡.工.程建成后,除了抬高上游洪水位,进一步加重川江地区水灾威胁之外,还有何效益? 你也一定不会忘记1990年苏皖浙大水,对于这类位于下游尚未注入干流、在支流河道区就已经泛滥成灾的洪水,三.峡.工.程救得了么?

2) 说到中游,三.峡.工.程仅能控制上游的洪水,库容也仅为长江年流量的1/20,能说有了三.峡.工.程两湖地区防洪就高枕无忧了么? 1954年洪涝受灾农田达4755万亩,三.峡.工.程建成后,据推算仅可减少洪水淹没损失177—327万亩。这难道就算是解决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了?

3) 对于上游来的特大洪水,比如你特别强调的1870年的那次,当年荆江大堤并没有溃决;如今荆江大堤已多次加高加固,怎么倒变成了“今后若再过这样大的洪水,南北大堤都存在着溃决的危险,将导致10万人死亡”,并以此作为兴建三.峡.工.程的“王牌”。另一方面,当年重庆朝天门的洪水位197.6米,三.峡.工.程建成后,会把这一水位抬高到200米以上,高出1981年四川洪灾7米。这些,都不作交代,不是为了中游而宁愿牺牲上游吗?


(三) 泥沙

1) 长江泥沙的成分你是不是很清楚? 上游川江干支流的造床质究竟是砾卵石夹粗沙,还是与黄河一样的可悬可跃的泥沙? 如果承认是前者,请问卵石床沙移动么? 移动机理是什么? 底沙移动么? 移动底沙量可测么? 在这些全都存在的情况下,只作假定河床卵石不动的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以此作为对未来三峡水库淤积情况的预测,究竟是在骗自己,还是在骗别人?

2) 众所周知,长江今日已成了悬移质泥沙居世界第四位的河流,水文专家组报告竟然在承认“近几十年来长江上游山丘区因滥伐森林、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以及筑路、开矿等人为的原因,加剧水土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的情形下,得出“长江泥沙没有增加的趋势”的结论。这种结论能服人么? 你敢使用么?

3) 40多年来,全国已建成水库大约已有1/4基本淤死,这情形钱副主席不会不知道。三.峡.工.程呢? 三峡水库的寿命究竟是多少年,时至今日,未见公布。你们是不是仍相信可以“以有限的库容对无限的泥沙”? 当大量卵石、粗沙堆积在重庆附近河床,你打算怎么办? 重庆港区的航运和川江流域的防洪,就那么不值一顾? 美丽的长江在她的中段隆起而濒于淤死,只一句“早说过后代比我们聪明,他们能解决”就交差了事?

4) 关于水库的运用方式。为减少库区淤塞,你们打算采取“蓄清排浑”,即在每年6—9月长江汛期降低水库水位,将夹带泥沙的洪水尽量排到库外。先不说你特别担忧的洞庭湖淤积如何靠这种运用方式解决,只说三.峡.工.程本身:你一再强调防洪,大洪水挟带泥砂滚滚而来,你究竟拦还是下泄? 况且,库内水流速改变之后,沙,特别是距闸门百公里以上的库尾的沙,排得动吗? “蓄清排浑”不是什么新主意,在三门峡用过,在刘家峡、盐锅峡、清龙峡也用过,全是在舍弃了发电、航运、灌溉、包括防洪目标之后。三.峡.工.程的这些目标都可以舍弃么? 暴雨期间不须拦水了? 航运水位不必保障了? 那还有什么防洪航运效益,还造这工程干什么? 就算到了淤积告警那天,这些目标都不得不舍弃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把握“排浑”这种运用方式在又长又深的三峡水库会成功呢?

(四) 航运

据称,三.峡.工.程将改善长江航运,使年运量达5000万吨,并使万吨船队直驶重庆——这是你们给出的该工程四大优势之一,也是当年游说邓小平,使他同意这一工程的最主要的理由。请问:

1) 世界上有哪条多沙河流,建了高坝大库还能上下通航? 美国科罗拉多的胡佛,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都属于多沙河流上的高坝大库,为什么都只在库去内行船? 密西西比河是航运大河,为什么只在上游建堤坝梯级,中下游都不建坝? 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水量都很大,泥沙也少,为什么在干流也都没有大坝? 是不是他们对水能资源都无动于衷? 都不懂你们最爱说的那句振奋人心的顺口溜“江水日夜向下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2) 长江的支流汉江原来是一条通航河道,你还记得吧? 自从你主持兴建丹江口水库后,“水库回水变动区已发生航槽变位,原航槽趋向衰亡,新航槽多险礁,不便航行; 较宽的 ‘大肚子’河段淤浅;‘沙坡’和 ‘铁板沙’碍航,致使船只搁浅、打横、倾覆、停航”,这些,你不会不知道吧? 那么长江呢? 受到国民敬仰的周恩来前总理1971年所说的: “长江是一条大河流,不能出乱子,如果航运中断了,坝是要拆的,那就是大罪”。这话,你还记得吗?

3) 目前,长江航运下水年通过能力是1000万吨,据长江航运管理局的计划安排,依据实际国情,采用分期航道整治,第一期到2000年时,可达1800万吨/年;第二期2015年,达3000万吨/年;第三期2030年,在整治的基础上配合上游干支流水库调节,即可达到三.峡.工.程远景通航同行目标5000万吨/年。所需投资分别为5亿、12.27亿和16.13亿,共计33.4亿,这还不足三.峡.工.程的1/10,钱副主席不会算不出吧?

4) 三峡大坝建成后,虽说理论上达到了年航运量5000万吨,但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定,即只有在“全年通航、全部大船 (20000吨级,80%万吨级)、满载、理想状态下运行、无故障”的理想状况下才行。请问,实际操作能达到吗? 此外,船闸闸门的开启、关闭、密封等技术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三.峡.工.程五级船闸10个闸门串联,发生故障的概率是多少? 将这些因素加起来,三.峡.工.程究竟是利航还是碍航? 三.峡.工.程的决策者,每说到航运,只笼统讲万吨船队直驶重庆,从不提闸门限制,不提通航的年内保证率、年际保证率和保证的年限,不提故障,不提长达20年施工期间的航运损失,算不算是美言哗众?


(五) 发电

1) 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半个世纪来、特别在今天,成了决策者早上快上的主要依据。不仅因为长江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极为丰富,更因为目前华中、华南一带电能奇缺。可惜这电要到十多年后才有希望见到。钱副主席不会不知道,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是不会坐等三.峡.工.程供电的,沿海诸省正与长江支流及澜沧江流域联合开发工期短、移民少、简便易行的中、小型电站,见到“三.峡.工.程不可替代”这一神话,正在为人们的实践所打破,钱副主席有什么感受?

2)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如今的数据已是1820万千瓦,因为所装水轮发电机不是每台68万千瓦,而是新的70万千瓦。这是我国水电当局世纪之交从巴西转购的欧洲技术——人家卖者为了江河,已经废弃高坝大库发电这一思路;但研发花掉的钱,顶好能赚回来。中国水电大军近年大举开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就是这个道理——也得把买技术的钱赚回来。至于河流与环境,当地人和后世人更聪明,留给他们考虑吧。——作者2007),保证出力仅499万千瓦,这不是一种浪费吗? 为保证枯水期调峰送电,弄得从三峡到葛洲坝之间的水量忽大忽小,影响船只安全运行。请问,牺牲“黄金水道”来取得效益如此之低的电能,值得吗?


(六) 移民

1) 时至今日,国外所建大水库不少,未见有移民超过12万;国内所建三座移民超过30万人的大水库,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三.峡.工.程移民逾百万,移民费将占去总预算的近1/3,这对设计一项工程是合理的吗?

2) 三.峡.工.程蓄水位175米方案,到底有多少移民? 原计划1989年开工,2008年移民完毕,规划动迁113万。现开工和完成时间都推迟了,考虑到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将动迁多少人? 三峡坝顶高为185米,当须动用175至185米之间的“超蓄”库容时,那些临时跑水的20万人,算不算移民? 水库运行若干年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新的洪水线下的人,算不算移民? 都算起来,还是113万么?

3) 按你们给出的数字,工程将投入移民费185亿,计每人1.6万。就算操作过程中没有一点贪污浪费(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考虑到国家对移民补偿项目扩大、补偿标准提高和物价上涨率,考虑到1984—1988四年间全国水库平均补偿费已提高四成,最保守的估算,也须每人2万(金沙江上游地处偏远的二滩水库1990年的标准是人均3.6万)。请问钱副主席,为保证包括占半数以上的城镇居民在内的移民“至少获得他们以前的生活标准”,这185亿能打住么? 如果打不住而硬干,怎么保证不会出现如你所说变成“关键性的经济甚至政治问题”?

4) 1949年以来,大陆水利工程移民已逾千万,不知你在升迁之余,有没有想到这些无辜百姓数代人遭受的折磨与苦难。三.峡.工.程一项就强迫迁移百万,你就那么心安理得? 今日库区的百姓,已不同于当年你一个命令让搬就搬,今后可能出现的局面,你心里有数吗? (大家已经知道重庆将重新安置三峡移民230万——不知这数目怎么统计的;也不知重庆当局打算怎么安置;唯一确凿的是:中央财政拨款,咱们大家接着做贡献。——作者2007)

(六) 经费

1) 三.峡.工.程投资是按静态计算的,也就是不考虑银行贷款利率、通货膨胀和归还期诸因素的一种算法。请问如今世界上有哪一个大工程可以不考虑这三个因素,特别当施工工期长达20年的时候? 据悉决策班子在钱副主席领导下进行工程财务评价时曾算过这比账。尽管计算时种种因素估计得很不完全,动态投资已经比静态投资大出了好几倍。为什么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时,不将这个数字一并公布?

2) 目前三.峡.工.程所需款项主要靠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这是谁都明白的一个事实,也是钱副主席几十年来到处建坝用钱的唯一的方式。不幸中共14大之后,提出向市场经济转化。作为中共一员的钱副主席,是不是应身体力行,努力以新的观念对三.峡.工.程作经济评价;还是依着老思路、老手段,甚至不惜放出“1997双喜临门”这种政治挂帅的老招数,来挤压政府主管给钱,而不惜拖体制转换的后腿?

3) 据称,三.峡.工.程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葛洲坝电费收入。也就是说,将葛洲坝发电利润无偿划拨三.峡.工.程开发公司使用。请问,第一,葛洲坝工程工期18年,“静态”投资48亿(按动态计算已逾百亿),这笔欠国家的债怎么办? 第二,全国其他河流,如黄河、大渡河、红水河等,是否也可以把已建水电站的发电利润划归为同一条河流的新建工程投资? 关于三峡水电站自身发电收入,据说是只要一开始产出,就立刻投入工程本身。钱副主席可能还记得,参加论证的财政部代表曾正式提出意见,认为三.峡.工.程的收入即使归还贷款之后,再投入用于三峡建设,都是“目前的财政制度不允许的”。中国的财政制度,独独对三.峡.工.程没有约束力吗?

4) 据宣称,自1993年起,将从全国电网的电费中每度加价3厘钱,作为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不问你是三.峡.工.程的受益区还是受害区,也不问你同意还是反对这个工程,更不说明这笔款是向用电户借,还是强征。这种做法,钱副主席认为对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会起什么作用?

5) 三.峡.工.程总预算打埋伏的程度和不断追加的速度,钱副主席自己说说,是不是也已属世界第一? 这笔投资,1988年是360亿; 1990年是570亿; 据最新公布的数字,已到750亿(静态估算);而在压低了物价上涨指数和银行贷款利率之后的动态估算,已达2200亿。这个数目,恐怕也还是打不住吧? 正当中国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当近期建设所需资金还很紧张的时候,三.峡.工.程的这种超量投入和资金积压,会不会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冲击? (眼下他们最喜欢使用的数据是1800亿,即所谓“花了这么一点钱,办了这么大的事”。到底花了多少,咱们到2009年完工的时候算吧。——作者2007)


七) 环境

1) 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研究报告》的结论是: “综合的系统评价,利弊相抵后,总结果仍明显地弊大于利”。你是否承认这是一个与工程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权威机构的结论? 在这样的评估之下还要硬上,究竟出于什么用心? 你是否知道,一个工程可以不对它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负责的时代已成过去;你们寄予莫大希望的世界银行,已经绝对不敢给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项目随意贷款?

2) 长江三峡段,本已严重过度开发。移民的上移后靠,环境容量是否允许? 大量垦殖新地,包括违法在25°以上的坡地上开垦,会造成什么后果,你心中有数吗? 你知不知道夹江美丽的陡峰的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5%,而这5%也还是以草坡为主? 明知如此还要硬干,从而造成该地区进一步的水土流失,责任在谁?

3) 三.峡.工.程规划中,有没有考虑过将来库区饮用水的水质会因为沿江排污未得到彻底治理、已开垦的矿床的淹没、库内水网养鱼而受到的威胁? 对这个将影响数千万人生存的大问题,怎么不见具体措施?

4) 坝体设计可抗7级地震,可见承认水库有诱发地震的可能。那么,库区居民的生命和安宁呢? 对他们的房屋和别的建筑物的地震级别有没有考虑? 对地震触发的滑坡与崩塌有什么预防措施?

最后想要向钱副主席请教的是三峡水库的寿命——100年、80年、60年、还是30年? 当它的寿命在不过几十年间已经结束,还怎么实现你的“防千年一遇或者百年一遇的洪水”的理想? 万吨船队还可以驶入重庆港吗? 发电出力还剩多少? 当水库日渐淤积,已经如黄河三门峡大坝一样造成灾害的时候,你是炸坝呢还是掏沙? 砂石混凝土废料又怎么运出?

长江抚育中华民族已逾有千年。当人自以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以后,长江已经不堪其掠。但是,时至今日,倒还没有谁将她一举毁掉。或许,钱副主席有意以此青史留名?

请掂掇。


[注释]:
①李锐:《三.峡.工.程现在不能上马》 1992年1月。作者按:钱正英在这里真是歪曲了共产党执政以来对自己的干部的爱护——40多年来,虽然《刑法》上明书了“渎职”这一条罪行,你可曾见过哪位大把大把花政府的钱的官员为自己的无知、鲁莽、特别是满怀革命豪情而铸下的大错受过法律追究? 当然出生于20年代初的钱正英的脑子里还残留了一些少年时代接受的法的观念,倒也不足为怪。我们宁可认为她不是明知没事而故意这么说的。
②陈可雄:《三.峡.工.程的前前后后》文汇报 1992年3月17日
③1992年夏于北戴河对人大工作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1-5-25 16:06 | 只看该作者
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6-5 11:10 | 只看该作者
三峡大坝弊端是什么?
看看实例吧:
美国:2009年拆除58个水坝
感谢我们的河流:安全、鱼类和野生动物、水质等方面的改善表明,国家需要更多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

    华盛顿-美国河流协会今天公布了2009年已经拆除或计划拆除的58个水坝的名单,这些水坝分布在16个州。拆除这些水坝可改善美国社区的水质、提高公共安全、减少洪水暴发并保护鱼类和野生动物。在2009年水坝拆除名单上可以查到这些项目。

    虽然有些水坝对社会尚有益处,但大部分都已经超过使用期限,随着水坝上游和下游的不断发展,水坝的情况在不断恶化。这些水坝会增加社区发生洪水的危险,旧的和维护不善的水坝可能出现故障。如果不予以拆除,这些水坝会威胁到划船和游泳的居民、降低水质、阻碍鱼类和野生动物的迁移。

    这也是为什么十多年来,美国河流协会一直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拆除那些无用的水坝,目的是修复河流。该协会的专业知识和宣传已经在全国200多个水坝的拆除中发挥了作用。今年的水坝拆除名单上又增加了加利福尼亚州、康涅狄格州、伊利诺伊、马里兰、马萨诸塞、密歇根州、北卡罗来纳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纽约、俄亥俄、俄勒冈、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华盛顿州和威斯康星州。

    “是时候重新审视我们国家的供水设施了。水坝拆除工作不过是个例子,它表明,当我们与自然合作而不是与之对抗时,我们的社区就能够获得多重效益。”美国河流协会主席Rebecca Wodder说,“河流、湿地和漫滩为我们社区提供了各种基本服务,如清洁水源、防洪和丰富的鱼类。我们帮助河流实际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举例来说,在宾夕法尼亚州,破旧的Saucon公园水坝建于20世纪20年代,最初用于娱乐目的。但最近,水坝加剧了局部洪水和河岸侵蚀。今年,美国河流协会及其合作者与城镇合作,拆除了该水坝,并对Saucon河进行了修复,Saucon河是利哈伊河(Lehigh River)的一条支流。该项目还为鱼类恢复了三公里的重要产卵栖息地,如美洲西鲱、美洲鳗鲡、灰西鲱、蓝背鲱鱼、胡桃木鲥鱼、褐鳟、溪红点鲑、红腹滨鹬翻车鱼和白亚口鱼。该战略也是宾夕法尼亚州鱼类和船只委员会在特拉华州和利哈伊流域努力拯救枯竭鱼类资源工作的一部分。

    Hemlock水坝位于华盛顿的Trout河(风河(Wind River)的一条支流),高26英尺,已经修建了80年,现在水坝已经给鱼群带来了威胁,并给公共安全带来风险。美国河流协会通过与NOAA(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修复中心的国家伙伴关系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在今年夏天拆除水坝,重新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Trout河。水坝的拆除为鱼类(其中包括目前处于濒危状态的哥伦比亚虹鳟)开辟了15英里的上游栖息地和更多的季节性支流栖息地,;并消除了游泳者被卷入水坝危险水流这一风险。

    “我们的社区不能再浪费金钱了,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拆除水坝是确保我们社区更加安全的一个最为经济的方法,同时还节约了日后的维修成本,并改善了环境。”Wodder说,“另外,每个水坝拆除工作平均可提供10到12个工作岗位—在目前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这个数字不容小视。”

    据记录,全国已经拆除了700多个水坝。虽然拆除动机各有不同,但这些社区的经验表明,修复项目带来了多方面收益,为河流周边的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且重新恢复了自由流动的健康河流。

    美国河流协会通过提供教育、技术和资金援助,帮助社区拆除了不需要的水坝。该组织与NOAA进行合作,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修复项目,为国家特定区域内溪流障碍的拆除提供资金援助,从而帮助提高公共安全和社区环境容量,并为海河洄游鱼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目前,2010年项目资助申请已经开始,申请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18日。

大禹治水都知道了治水要疏导,不能堵,反倒是20世纪了还建设了个巨大的堵水工程,对水力环境当然没有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3:26 | 只看该作者
为了浙江省杭州市小和山下游的安全,必须控制闲林水库的规模。
以下是关于浙江省杭州市在余杭区闲林镇造大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杭州市林水局提出在杭州的余杭区闲林镇建设闲林水库,名目是为了解决杭州的备用水源问题以及小和山留下的洪涝灾害问题,杭州已有的备用水源贴沙河30多年了都没去用过,贴沙河可以保障杭州2天的用水量。其实没有必要再搞第二个备用水源,可能是有些职能部门想占一块风水宝地,现在土地多少值钱啊!也许在打自己的小算盘,闲林水库的选址是在杭州的风景区内,小和山流域只有很小的一条溪沟,枯水期还是干枯没有水的,发生大的洪水可以说是百年一遇,真的发生也不会造成老百姓的伤亡,因为溪水太小了,不是江河,一年的天然来水量也只有几百万立方米,到现场看一下就知道了。关键是闲林水库的选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闲林水库的下游是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
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是浙江省“科教兴省”战略中规划建设的五大高教园区之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留下镇。目前,该高教园区入驻的学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外国语学校、
浙江教育学院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园区总投资23亿元,总占地面积7200亩,国家级森林公园镶嵌其中,风光秀丽,林泉辉映。园区规划人口为5.91万人,其中学生4.5万人,教工3000人,其他人口3900人。闲林水库下游还有留下镇有四万多人口,闲林水库旁边三公里是闲林集镇有三万多人口,闲林水库下游杭州小和山高教园区,留下镇和闲林镇加起来有人口十三万左右。水利工作者都知道水库一般造在无人的江边或山区,因为有情况时可以泄洪并且安全系数高。闲林水库选择在下游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是不妥当的,而且闲林水库规划2000万立方米,规划上的划分是2000万以上就是大型水库了。在下游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这么大型的水库是不妥当的,在全国都没有这种先例的,到底是吃水重要还是老百姓的生存权重要,应该是安全第一,吃水第二。
杭州饮用水源有两处,一处是钱塘江,另一处是苕溪,钱塘江水一旦有问题,可以用苕溪的水,苕溪就在闲林镇旁边,而且杭州自来水公司在苕溪有取水管网,现成的自来水管网完全可以利用,不需要浪费国家的钱搞重复建设。
以下是具体情况说明:
一:即使钱塘江水受到污染,苕溪的溪水足够杭州备用,如果造闲林水库,用闲林水库的水也只能保障杭州7至8天的饮用水,8天以后不是还要用苕溪取之不竭的溪水吗?二个制约因素是不成立的,第一:水量问题,临安的中苕溪上游水涛庄水库或者再远一点北苕溪上游的四岭水库,都可以利用作为杭州的备用水源水库,而且是现成的,水涛庄水库的库容为2888万立方米,杭州市余杭区四岭水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四岭村,属太湖流域东苕溪水系北苕溪支流太平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1.6平方公里,总库容2838万立方米,足够杭州备用。不存在枯水不枯水的问题,即使在中苕溪或北苕溪的下游取水也不存在这个问题,水库可以放水。如果在水涛庄水库或四岭水库里直接取水更加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二:输水通道问题,首先杭州在余杭苕溪投资建设的取水设施和管网,都是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其次苕溪就在闲林镇过去一点,闲林水库到珊瑚沙水库大流量输水通道布置就容易了?再稍微过去一点到苕溪取水,大流量输水通道布置就困难了?代价就高了?这个问题于理讲不通,在苕溪取水就不用拆迁造水库,从资金上来讲,肯定是从苕溪取水省钱的多。要实事求是。
二:闲林水库下游是小和山高教园区,有4.5万大学生,留下镇4万人口,再加上闲林镇的3万人口,在下游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水库,是不妥当的,真是要慎重!水库一般造在无人的山区或江边,闲林水库情况确实比较特殊。这是百年大计,要对子孙后代负责。“目前确定闲林水库是小型水库”,这句话是留有余地的,一期是997万立方米,是小型水库。二期是2000万立方米,到了二期就是中型水库了!2000万以上就是大型水库了。再说那个大坝设计的时候是不安全的?都说是安全的。
三: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少数人的权利,不能因为要解决杭州的备用水问题而忽视了闲林镇,小和山,留下镇人民的安全,生存权要比吃水问题重要的多!

四:不能在闲林镇造这么大型的水库,在全国都没有这种先例,在人口密度这么大的地方造这么大型的水库是不妥当的,水库一般都是造在无人的山区或江边,闲林水库旁边人口密度太大,如果一定要造的话第一是要控制水库规模,规模不能太大,二是大坝技术一定要过关,要能抗击地震等自然灾害。
冒这么大的风险在人口密度如此大的地方造20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某些人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还是将老百姓立于危墙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7-18 02:51 , Processed in 0.11547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