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后大学生:不寻常的创业岁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20: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月,鲜花遍野,青春飞扬。伴随着艰难挫折,一群80后大学生在创业中不断成长。尽管经历各异,创业方式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同样是大学生村官,同样是自主创业,同样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吴成:“猪大夫”的别样创业路


        一头头小猪有的在相互撒欢,有的在欢快地拱食;肥头大耳的母猪躺在各自的圈舍里,显得慵懒而舒适,一位白面书生正忙着清洗圈舍消毒,这是安岳县城西乡云台村大学生村官吴成养猪场中的一幕。
“这个娃娃倔强得很,有工作不干,偏偏跑回来养猪。”说起儿子的经历,身为教师的父亲至今仍带着一丝遗憾。27岁的吴成2006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刚毕业便拥有了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家乡发展相对落后,当地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基本还是以传统养猪为主。” 吴成说,由于缺少专业技术,老百姓经常因猪生病造成损失。于是,他立志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这种现状。
  然而,让吴成始料不及的是,刚开始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很难。“大家都习惯了用煮熟的饲料喂猪,平时又不大注重防疫工作,猪一旦生病就打抗生素,但往往为时已晚。”对此,吴成除积极为当地百姓养猪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帮助他们做好防疫工作,减少生猪发病率。渐渐地由怀疑到信任,老百姓把这个斯文的小伙子当做了贴心的技术专家。“有小吴这个猪大夫做指导,猪生病也不怕了。”2008年,吴成联合宝马村20多户村民,自筹资金22万元成立了恒鑫养猪专业合作社,主要出售仔猪、商品猪及饲料等。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统一修建圈舍,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养殖风险。石元珍大姐原先只养了3、4头猪,加入合作社后,养殖规模扩大到10多头,年收入也从过去的3000元左右增加到了10000多元,家里还盖起了小洋楼。
目前,吴成的猪场总面积已将近2000平方米,年出栏生猪600余头,产值80多万,成员户增加到了67个。吴成对今后的发展已胸有成竹。
陶燕:从乡村女教师到莲藕种植大户



        26岁的陶燕是一位长相甜美的80后娇小女孩。2007年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她通过选聘成为了简阳市青龙镇石桅村村主任助理。
  了解到石桅村小师资不足,工作之余陶燕主动协助学校担任起了五年级的数学代课老师。“陶老师就像大姐姐一样,很有耐心,讲课也容易让我们听得懂。”在当年的学生心目中,陶燕是和蔼可亲的最美女教师。
  2008年11月,陶燕被简阳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种养植技术。这次培训点燃了她的创业激情,经过前期考察,陶燕决定在邻近的联合村发展莲藕种植。种植传统作物的村民则认为莲藕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都不愿将土地承包给她。同年12月底,经过作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陶燕终于得到大家的理解,将莲藕种下地后,并成立了简阳市蔬菜联合专业合作社。就在一切将步入正轨时,陶燕却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2009年夏天,经历近两个月的干旱,陶燕的藕田几乎快要干涸见底。为避免损失,她赶紧筹集资金修建田埂蓄水。谁知又突然天降暴雨,刚建成不久的田埂瞬间被雨水冲垮,藕田的水全部流失。此时,陶燕不仅损失上万元,而且还面临未收获就要交纳土地租金和资金短缺的困难。然而种种挫折并没有把这个柔弱的女孩吓倒,她积极筹措资金度过了难关。
  经受了重重考验,目前陶燕的莲藕种植基地规模已由当初的30亩扩大到200多亩,并被共青团简阳市委列为“简阳市青年创业基地”。此外,她还聘请当地村民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由此直接解决了5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带动100余户农户人均增收500元,她的个人收益也达10万元。
杨发贵:敢于实践成就三项事业


      乐至县回谰镇互助村一片整齐的大棚里,黄瓜藤已长到1米高,鲜嫩的黄瓜溢碧滴翠,长势喜人。几位村民正在为黄瓜授粉,“杨老师,你的红酒要用完了,再倒点来噻。”“要得,等一下。”一位肤色黝黑的年轻人停下手中的活,从放在土坎上的瓶子里倒出用于授粉的药水,走进大棚同大家一起劳作。年轻人名叫杨发贵,是这片大棚蔬菜的主人。除大棚蔬菜外,他还经营着一个葡萄园及果树盆景开发部。
  2006年23岁的杨发贵作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乐至县大佛镇,肩负起关爱留守学生的责任。资助困难学生,到社区做义工,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这个热情亲切的志愿者深受大家喜爱。两年后,杨发贵放弃直接转为事业干部的机会,选择到回谰镇川主庙村作了一名村官。利用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优势,杨发贵开始了创业征程,在村里建起9亩多葡萄园。由于缺乏经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引进的“稀姆劳特”葡萄苗就是经济价值较低的“巨丰”葡萄。对此,杨发贵在葡萄园里套种蔬菜增加效益,效果良好。在他的示范带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转变了传统种植模式,户均增收2000余元。与此同时,杨发贵种植的2000盆果树盆景也获得成功。
  2009年,杨发贵作为四川农村青年唯一代表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到日本进行友好访问,由此结识了“生菜王子”马铁明。受其启发,2010年底,杨发贵又开始了他的第三个创业项目,种植大棚蔬菜。今年初,30亩大棚蔬菜基地初具规模。
  勤劳与智慧换来了骄人成绩,如今杨发贵的蔬菜毛收入可达30万元,葡萄收入10万元左右,盆景价值20万元。
刘德有:拜师学艺门外汉成行家


     2009年对雁江区雁江镇石梯村大学生村官刘德有来说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他实现了他的创业梦想——开始种植黑香菇。
  2007年,24岁的刘德有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同年考取村官,担任石梯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后,刘德有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四川科技职工大学接受创业知识等相关培训,并受外地来村里种植黑香菇的廖正国的启发,选定了创业项目。“黑香菇营养好,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石梯村离城近,发展种植业也十分便利。” 但香菇种植投入较高,一亩地要4、5万元,刘德有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父母对他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又回过头来种地非常生气。资金的缺乏、父母的不解、身体的劳累,刘德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仍然咬牙坚持下来,通过团市委帮助落实贷款,解决了启动资金。为了节约成本,他亲自动手搭建大棚,制作菌棒,还修建了一间简易房屋。
  刘德有最初对香菇种植几乎一无所知。而廖正国则种植黑香菇长达十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于是,刘德有拜廖正国为师,认真学艺。“小刘为人谦虚踏实,又是大学生,学得很快。现在基本入门了。”提起徒弟,廖正国赞不绝口。而刘德有的坚持也逐渐获得了父母理解,两位老人主动从老家过来帮忙。
  目前,刘德有的香菇种植面积有3亩左右,主要销往资阳、简阳、资中等地的各大超市。一般情况下,一亩地可出产黑香菇近2万斤,产值约20万,利润10余万元。初见效益后,刘德有还有更大的愿望。“6月—11月为黑香菇生长空白期,我们正想办法解决难题,让它一年四季都有产出。”此外不断提高管理技术,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规模化产业。他希望黑香菇试种成功后能够推广开来,降低大家的种植风险,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实现双赢。
沙发
发表于 2011-5-4 20:56 | 只看该作者
猪大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5-6 10:36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5-6 1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4-5-15 02:40 , Processed in 0.225479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