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首名为《我是女兵》的诗这样写到:自从踏入军营绿色的大门/女兵的骄傲和自豪时刻激荡在心田/也喜欢笔墨下的不离不弃婉约缠绵/但更爱引吭高歌铁马冰河不破楼兰终不还/也喜欢十字绣的难解难分色彩斑斓/但从未后悔过手掌上磨出的厚厚的茧……
在武警武汉指挥学院警通中队有这样五名“特殊”的女战士,她们与其他女兵相比略显年长,却佩戴新兵的警衔;她们初来乍到,却各有所长。在部队的一年里,身为大学生士兵的她们活跃在学院的各个舞台上,用自己的双手书写出从大学生到合格武警战士的精彩历程。
一年,365个日日夜夜,她们一路走来,既有汗水的记忆也有泪花的芬芳。用心感受、用力克服,忍耐、坚强、荣誉写进了她们军旅生活的座右铭。她们和着雄壮的节拍,在绿色方阵中勇往直前,她们是军营绿丛中的一朵朵奇葩。浪漫与现实、温柔与坚毅、多彩与单调之间,女兵的军旅之路充满矛盾,也满含期待,怎样调整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何融入部队生活的主色调?用怎样的标准培养自己?笔者走进武警武汉指挥学院这些女大学生战士中间,倾听她们的故事,看她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从女大学生到合格武警战士的亮丽历程。
“心情微博”成为她们前行的“加油站”
问:“也许我还不是合格的战士,但我有当合格武警战士的抱负,只是我的激情与梦想的出口在哪里?”“每天都是整理内务和开会,大学生士兵就没有施展自己拳脚的舞台吗?”
回:“与其在迷茫中抱怨,不如发挥优势向前冲。现在战士大都是高中学历,你是大学生,何不利用文化优势,为大家服务?”“精彩的大学四年,充满挑战的警营生活你都能体验,还有什么遗憾的呢?枯燥中饱含辛苦,平凡中蕴涵伟大,这就是军人风采!”
刚刚在校园论坛上开通的“微博”,被炒得一片火热,前来“灌水者”更是络绎不绝。大学生士兵的“微博”为什么会受到网友们的热捧?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这些“微博”的主人——武警武汉指挥学院警通中队的女兵,听听她们真实的心声。
刚下新兵连时,五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子都对部队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排异反应”,其中以川妹子余丹尤为突出。余丹在大学期间成绩优秀,向往军旅生活的她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以湖北总队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招兵考试,义无反顾地扎进警营。带着对警营的热爱和一股顽强的韧劲,余丹的军事训练成绩优秀,可是现实的单调和枯燥却如一盆冷水浇在了她的头上。本以为英姿飒爽的女兵应当天天在训练场上练武,没想到迎接自己的却是无休止的整理内务和打扫卫生,倔强的她顿时心觉委屈,难道自己一心向往的警营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与余丹不同,经济系高材生汪璟面临着另外一个困惑——学无所用。
谈起专业知识口若悬河的汪璟,面对班长让办一期主题黑板报的任务时却傻了眼。看着战友们娴熟地敲定内容、排版、画画,自己只能干站在一旁帮不上忙,面对大家“大学生连这也不会”的质疑,郁闷的汪璟心里悄悄打起了“退堂鼓”,自己当初的选择难道错了吗?女兵排初颖敏排长很快就发现了这些问题,初排长就利用校园网开辟的校园论坛栏目,仿照现在流行的“微博”模式,让她们在网上“晒心情”,让大家一起来帮着解决困惑。没想到这招还真的奏效,藏在心底的话一说出来,领导和战友们纷纷地向她们提供了帮助,看着这些鼓励的话,她们的心情也就变得越来越“阳光”,虽然不知道他们来自哪个单位,但是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却一直伴随着成长。学院还根据各位大学生士兵的性格特点以及个人专长,把她们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为她们的成长“搭台”。如今,汪璟已经成了中队的新闻报道员,《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上越来越多地出现她的名字;余丹则在队里干起了文书,充实的生活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井然有序的工作作风更为她留下了“队史上第一位女文书”的美名,一时传为全院的美谈。校园“微博”上苦闷的气息少了,和谐的氛围浓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