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95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金融学专业课推荐参考书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
★ 高鸿业 主编: 《西方经济学 ( 微观部分 )( 第四版 )》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 2007年3月第4版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学
★ 高鸿业 主编: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 )( 第四版 )》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 2007年3月第4版
第三部分 货币银行学
★ 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第二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四部分 国际金融学
★ 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
★ 姜波克,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马君潞、陈平等主编, 《国际金融》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五部分 投资学
★ 刘红忠, 《投资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亦春 郑振龙主编, 《金融市场学 ( 第二版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说明:
★ 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参考辅导书:
★聚英教育培训中心 : 《 2009 年金融联考模拟试题》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10 月
★聚英教育培训中心 : 《 2009 年金融联考复习指南》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聚英教育培训中心 : 《 2009 年金融联考历年试题解析》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3 月
金融联考历年试题:http://www.kaoyan.com/Download/NationalExams/Finance/
金融联考考研论坛交流区: http://bbs.kaoyan.com/forum-15-1.html
金融联考推荐教材书目
必备级:金融联考大纲
基础级:
1 《西方经济学》 人大高鸿业版 ( 第三版彩版 ) 65 元
2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4 元
3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2 元
4 《国际金融》 钱荣堃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1 月出版 18 元
5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36 元
6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第二版) 姜波克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9 元
7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35 元
8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 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元
9 《金融市场学》 张宜春、郑振龙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8 元
提高级:
10 《货币银行学》 易纲、吴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元(强烈推荐)
11 《国际金融》 易纲、张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45 元(强烈推荐)
12 《国际金融学》 (第二版) 姜波克、杨长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8.9 元
13 《投资学》 刘红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1.4 元
14 《金融工程》 郑振龙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2.4 元
15 《宏观经济学》 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 35 元(中级宏观经济学)
16 《微观经济学》 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42 元(中级微观经济学)
17 《微观经济学习指南》 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 24 元(中级微观经济学)
复试级(推荐使用英文原版):
18 《投资学》(第六版)滋维博迪 机械工业出版社 89 元
19 《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品》 ( 第四版 ) 清华大学出版社 64 元
英文名称《 Futures 、 options and other derivatives 》 J.HULL
20 《公司理财》(第六版)斯蒂芬罗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 78 元
21 《货币金融学》(第六版)米什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8 元
金融联考书籍资料选择及推荐教材说明
  自 2002 年金融联考诞生以来,考察的内容逐渐增加。虽然在每年出版的新大纲的扉页,联考指导小组都会特别申明不指定参考书籍、不编写辅导材料的原则。但是作为承接中国金融学高等教育改革任务的两个成果之一(另外一个是教育部推荐的面向 21 世纪金融学教材体系),却深刻地反映了经典教材的思想和知识体系。 2002 年的第一届金融联考只考察国际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内容,主要参照的就是南开大学钱荣坤老师的国际金融学、复旦大学姜波克教授的《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胡庆康教授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2003 年增加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参照的是人大版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 2004 年增加了微观金融的理论,主要参照的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易纲、张磊主编的《国际金融》,而且 2004 年考试大纲的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不再按照学科来进行大纲编写,而是建立了另外的一套逻辑体系,虽然这一套新的逻辑体系饱受争议,但是却在保留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奋然前行。 2005 年大纲再次增加微观金融的内容,所增加的部分多数来自于张亦春、郑振龙合著的高教版《金融市场学》(第二版)和郑振龙主编的高教版《金融工程》,至此,金融学考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 2006 年的金融联考大纲没有在知识点上作调整。
  由以上大纲的发展脉络来看,遵循的是与国际上主流金融学一致的微观化的发展趋势,而知识点的增加不断能够看到上述的经典教材的影子。因此,在知识点的整理上,我们列出了金融联考推荐教材的书目以帮助大家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夯实金融联考的知识基础。
  我们根据考生的不同需求将参考教材分成四个等级,即必备级、基础级、提高级和复试级。金融联考的大纲是必备的;基础级主要面向跨专业的零基础考生;提高级面向已经通读基础级教材的考生或者本身是金融经济相关专业的考生,这里面的教材并非每一本必看,特别是中级经济学三本教材,因为金融联考仅考察初等经济学的内容,基础级的高版教材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复试级的教材是帮助考生建立金融学的完整思想体系,其中多数教材为英文原版,因为国内大部分教材实际上是参照了国外的经典教材,所以水平比较高的考生可以从英文原版的教材中获得更强的逻辑力量和更完美的知识和思想体验。复试考察的知识层次要高于初试,而且多数海归的老师也是用同样的教材,这样读此书的人就能够拥有与复试老师共同的便于沟通的知识平台。


2007答案

[ 本帖最后由 wilcool 于 2009-3-1 16:53 编辑 ]

07.pdf

265.66 KB, 下载次数: 1774

06.pdf

342.17 KB, 下载次数: 119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38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各有4个备选答案,请选出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消费者只购买面包和黄油,如果面包价格下降,那么( )。
A.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引起黄油消费的上升
B.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引起黄油消费的下降
C.收入效应使黄油的消费上升,但替代效应作用相反
D.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互抵消,从而商品需求保持不变
2、利用需求收入弹性不能区分出( )
A. 正常品 B.中性品 C.劣品 D.吉分品
3、消费者选择提前消费或延迟消费,与( )无直接关系.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剩余
C.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收入 D.市场利率状况
4、某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其中x和y分别为要素x和y的投入量。假如企业的目标是追求成本最小化,要素x的价格为要素y的价格的5倍,则企业的投入要素比例x/y等于( ) 1/32/320qxy=
A.0.12 B.0.25 C.0.10 D.0.08
5、某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为2()22Cqq=+,从长期看,只要市场上商品价格超过( ),该企业就会提供正的商品供给。
A. 8 B. 5 C. 6 D. 4
6、下列因素中( )不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
A.政府财政赤字 B.家庭储蓄 C.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D.利用外资
7、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8、索洛模型中的黄金分割率是指( )。
A.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B.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储蓄的增长率
C.储蓄的增长率等于投资的增长率 D.消费的增长率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9、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直线,则减税会导致( )。
A.实现产出水平的价格水平上升 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10、某个国家在充分就业下的产出为5000亿美元,而自然失业率为5%。假定现在的失业率为8%,那么当奥肯系数为2时,根据奥肯法则,该国目前的产出为( )。
A.4500亿美元 B.4900亿美元 C.4800亿美元 D.4700亿美元
11、流通中的现钞是( )。
A.商业银行的资产 B.商业银行的负债 C.中央银行的资产 D.中央银行的负债
1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强调( )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
A. 货币数量 B.恒久性收入 C.预期物价变动率 D.固定收益的债券利息
13、中央银行间接信用指导的方法有( )。
A.信用配额 B.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 C.窗口指导 D.直接干预
14、下列各项中( )并不是金融压抑的表现。
A. 利率限制 B.信贷配额 C.金融监管 D.金融资产单调
15、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的是( )。
A. 集中存款准备金 B.发行货币 C.代理国库 D.最后贷款人
16 、投资收益应记入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 贸易账户 B.转移账户 C.经常账户 D.资本账户
17、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的政策搭配( )。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C.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D.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18、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下( )。
A. 财政政策无效 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政策中立 D.货币政策有效
19、在一个资本可以自由流通的开放经济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导致( )。
A. 产出下降和本国货币升值 B.产出上升和本国货币贬值
C.产出上升和本国货币升值 D.产出下降和本国货币贬值
20、如果征收“托宾税”,其目的在于( )。
A. 抑制外汇投机 B.抑制通货膨胀 C. 调节国际收支 D.减少财政赤字
21、可转换证券其实是一种普通股票的( )。
A. 长期看涨期权 B.长期看跌期权 C.短期看涨期权 D.短期看跌期权
22、收入有很强周期性以及营运有很高杠杆性的公司很有可能具有( )。
A.低的贝塔系数 B.高的贝塔系数 C.负的贝塔系数 D.零贝塔系数
23、“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这一命题是( )。
A.MM命题1 B.价值增加原则 C.分离定理 D.价值第一原则
24、零息票债券的马考久期( )。
A.等于该债券的期限 B.等于该债券期限的一半
C.等于该债券的期限除以到期收益率 D.无法计算
25、优先股不具有的权利是( )。
A. 股利分配权 B.剩余资产分配权 C.表决权 D.优于普通股的分配权
(26-30) 省略
26、风险转移的方法有三种,( )除外。
A.保险 B.套期保值 C.分散投资 D.互换
27、根据我国现行制度规定,ST股票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交易日收市价铬的章节幅度不得超过( )
A.5% B.10% C.15% D.20%
28、股票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信息,如价格的变化状况、交易量变化状况等,因此技术分析手段对了解股票价格未来变化没有帮助。这一市场是指( )。
A.强有效市场 B.次强有效市场 C.弱有效市场 D.无效市场
29、假设证券市场处于CAPM模型所描述的均衡状态。证券A的期望收益率为6%,其中β系数为0.5,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为9%,则无风险利率为( )。
A.1.5% B.2% C.3% D.4.5%
30、限价委托方式的优点是( )。
A.成交迅速
B.没有价格上的限制,成交率高
C.在委托执行后才知道实际的执行价格
D.股票可以以投资者预期的价格或更有利的价格成交
二、计算与分析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70分)
1、某个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其中K和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两,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分别为r和w。请写出该企业的成本函数C(q,r,w)的具体形式。
2、假设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TC1=0.1q12+20q1+100000     TC2=0.4q22+32q2+200000这两个厂商生产一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Q=4000-10p根据古诺模型,试求:
(1) 厂商1和厂商2的反映函数;
(2) 均衡价格和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产量;
(3) 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
3、假设某个国家只生产食品和服装,该国在2001年和2002年生产服装和食品的数量及价格如下表
Year
20012002
数量价格数量价格
服装8000$410000$3
食品6000$85000$14

(1) 请以2001年为基年计算2001年到2002年的实际GDP增长率;
(2) 请以GDP平减指数为基础计算2001年到2002年的通货膨胀率。
4、假定经济满足Y=C+I+G,且消费C=800+0.63Y,投资I=7500-2000y,货币需要L=0.1625Y-10000y,名义货币供给量6000亿元,价格水平为1,问当政府支出从7500增加到8500亿时,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有多大?请结合中国财政政策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5、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现金余额为2000亿元,超额准备金率为3%,现今漏损率为20%。则:
(1)总准备金是多少?(不考虑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
(2)货币供应量是多少?
(3)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准备金怎样变动?
6、某日路透机显示下列市场汇率:纽约市场上1美元=1.5750/60瑞士法郎;苏黎世市场上1英镑=2.2980/90瑞士法郎;伦敦市场上1英镑=1.4495/05美元。某套汇者以100万英镑进行套汇,试计算其套汇利润(不考虑其他费用)。
7、某一协议价格为25元,有效期6个月的欧式看涨期权价格为2元,标的股票价格为24元,该股票预计在2个月和5个月后各支付0.50元股息,所有期限的无风险连续复利年利率为8%,请问该股票协议价格为25元,有效期6个月的欧式看跌期权价格等于多少?
简要说明欧式看跌期权和美式看跌期权的区别。
三、论述题(20分)
2006年12月中国全面金融开放,在当前世界货币体系失衡状态下,中国如何均衡合理地融入世界经济已成为学界、业界与政界关注的焦点。2006年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余永定在上海表示,中国持续15年之久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急剧增加,这种失衡的经济结构不仅给人民币带来了升值压力,也给央行货币政策运用带来了困难。为此,你有何认识与见解?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0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2分×22题,共44分):
1、两个商品X1、X2,价格为P1、P2,效用函数U(X1,X2)=X1aX2b,收入为y,用户要得到最大的效用,则在商品X1花费的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A.a     B.a/(a+b) C.b    D.b/(a+b)
2、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总是正的,后者总是负的
B.前者总是正的,后者可能是正的或负的
C.后者总为负值,前者可以为正直也可以为负值
D.前者可能是负的,但是绝对不会压倒后者
3、垄断厂商进行价格歧视的条件是:
A.根据不同市场的人均收入决定不同的价格
B.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分别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
C.保证边际收益高于平均收益以获得超额利润
D.保证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以获得超额利润
4、总需求扩张在哪种情况下是无效的(对增加产量和就业无效)?()
A.总供给曲线水平
B.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
C.总供给曲线垂直
D.总供给曲线有负斜率
5、下列有关“流动性陷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B.LM曲线是水平的,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C.LM曲线是垂直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D. LM曲线是水平的,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6、财政部向()发行国债,会增加基础货币
A.公众 B.企业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7、某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年增长率为8%,今年刚得到股利8元,无风险收益率为10%,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8%,而该股票的β值为1.5,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
A .50.05 B.80.40 C .45.23 D.61.71
8、商业银行将获得的贴现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者其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行为叫做()
A.再贴现 B.转贴现 C.背书转让 D.承兑
9、某企业产权比率为0.6,税前债券成本为15.15%,权益成本为20%,所得税率为34%,该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
A .16.25% B .16.75% C. 18.45% D. 18.55%
10、利率互换的本金是100万,使用LIBOR六个月的利率。LIBOR的6个月的和12个月的年利率分别为9%和10%,则利率互换应该确定的利率为:
A.9.5% B.9.98% C .9.85%D .10.52%
11、关于期权和到期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对于到期日确定的期权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时间价值的减少是递增的
B .对于到期日确定的期权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时间价值的减少是递减的
C .对于到期日确定的期权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时间价值的减少是不变的
D.当时间流逝同样的长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期限长的期权时间价值的减少幅度将大于期限短的期权时间价值的减小幅度
12、给定到期收益率的波动幅度,麦考利久期越长,债券价格波动幅度()
A.越大 B. 越小 C.不能确定 D .不变
1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是()
A .商业性贷款理论 B.资产可转换性理论 C.预期收入理论 D.资产组合理论
14、格雷欣法则开始于以下那种货币制度
A. 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 跛行本位制 D. 单本位制
15、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主张用()作为确定最适货币区的标准。
A.物价充分稳定
B.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C.充分就业
D.经济的高度开放性
16、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三道防线的是
A .预防性风险管理
B.市场约束
C.存款保险制度
D.最后贷款制度
17、产品价格上升和下降20%,对实际货币存量的影响是()
A.下降和上升20%
B.上升20%和下降20%
C.下降16.7%和上升25%
D.不变
18、投资收益在国际收支结算中应当记入
A.经常账户
B.金融账户
C.资本账户
D.储备和其他账户
19、下列属于信用创造工具的是
A.货币互换交易 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票据发行便利 D.可转债
20、米德冲突分析的是()
A.固定汇率制下,失业与经常账户逆差并存或通货膨胀与经常账户顺差并存两种经济状况下的政策困境
B.固定汇率制下,失业与经常账户逆差并存或通货膨胀与经常账户逆差并存两种经济状况下的政策困境
C.浮动汇率制下,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的政策冲突
D.固定汇率制下, 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的政策冲突
21、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22、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发生变化后到目标变量发生变化之间的所经历的时间叫做()
A.操作时滞B.内部时滞C.市场时滞D .决策时滞
二、简述题(前两题每题7分,后两题每题8分,共30分)
1、简述经济效率的帕累托标准和基本条件
2、简述货币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的关系
3、公司税和无公司税时,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4、述“金融深化”的基本原理、理论贡献和政策意义
三、计算(每题8分,共24分)
1、一国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50+0.75y,投资为500,政府购买为500,则:(1)均衡产产出、消费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2)若此时投资函数为I=1250-50r,货币供给函数为M/P=1000/P,货币需求函数为L=0.5Y-100r、若P=1则:(a)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产出(b)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购买增加100,均衡利率和产出有何变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如有请计算。
2、年期即期利率是5%,五年期即期利率为7%,三年到五年远期利率为6%(借款和贷款利率相同),
(1)有无套利机会,如果有,说明操作过程和套利盈利(投资资金为1000万)
(2)若要消除套利机会,则3年到5年远期利率应该为多少?
3、在无套利情况下,某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19%,β=1.7,股票二的收益率为14%,β=1.2.若符合CAPM模型,则该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为多少?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为多少?
四、论述题(前两题每题16分,第三题20分,共52分)
1、试论述外部性的含义、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2、试论述无风险套利定价原则以及APT与CAPM模型的比较。
3、试述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并与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做比较。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1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5分×6题,共30分)
1.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西方经济学中序数效用论者考察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分析工具,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正是由此推导出来的。
它是西方经济学的常考知识点。
2.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提出来的,所谓“三元”指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个目标,“悖”是指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而放弃一个。背景、每一“元”和“悖”各占一分。
它在考纲中的经济学和金融学部分都出现了,而且被要求“熟练掌握”,这是个送分题。
3.买断式回购
这是一道偏题。买断式回购这个概念在现行的教科书中几乎没有涉及,也超出了大纲的基本界定范围。买断式回购的概念在2003年期间引起了业界的争论,2004年4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三部委联合“界定”了这一概念的含义,同时人总行颁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2004年5月20日起施行),2004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买断式回购主协议》的通知中,明确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主协议”更名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主协议”。这才以官方文件形式界定回购业务的两个方面:新兴的买断式回购和传统的质押式回购。
但是,买断式回购在国内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开盘首日即遭重创,92家机构券商都座观市场,交易额为零;而且,时下也专家指出它可能存在崩盘危险。
其答案也直接选取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以下简称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它与传统的质押式回购在法律关系上不同,在回购期间债券的所有权属于逆回购方,而不再是质押。
4.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是针对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的朴素原理(当被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预期的形成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对计量经济政策评估的批判。这个背景知识值1分。批评内容(2分):由于政策变化(或者说大众对政策预期的变化)导致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关系发生变化。其后果可得2分:这使根据以往数据估算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正确评估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5.资产证券化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集中并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业抵押来发行新的证券,从而实现相关资产的流动性。
这个答案是《考试大纲》中明确给出的有限几个规范定义之一,而且是惟一一个带“所谓……..是指”的。所以任何考生都不应该丢分。
6.抛补的利率平价
抛补的利率平价对于我们理解远期汇率的决定,理解各国利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常考点。回答这个名词解释要注意:它的平价公式或文字表述的平价关系占2分。其经济含义占2分: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低则升值。其假设前提占1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2分×10题,共20分)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总收益是500,总成本是800,总不变成本是200,边际成本是1,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它应该:(B)
A.增加产量     B.保持产量不变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措施都可采取
Q=500,TR=500,P=TR/Q=500/500=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P=AR=1,而MC=1=MR,即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所以产量不变。
2.某个持有大量分散化股票投资的养老基金预期股市长期看好,但在未来的三个月内将会下跌,根据这一预期,基金管理者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CD)
A.买入股指期货   B.购买股指期货的看涨期权
C.卖出股指期货   D.购买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
同其它金融期货一样,股指期货也是套期保值的工具。对于一个有多种股票的交易者,要想使手持股票不发生贬值的风险,股指期货是最有效的保值手段。股票价格和股票价格指数变动趋势是同方向、同幅度的。在预计股市下跌时,应采取空头套期保值具有,交易,出售股指期货合约获取利润,以由于股市下跌产生的损失。
举例说明这一交易过程。某人有1000股分属于10家公司的股票,股票市场价值为20000美元。为了保值,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卖出一个3个月后到期的股指期货合约,期货价格为40元,一份合约价格为20000(40×500)美元。3个月到期时,手持股票跌价,市值为17000美元,在期货市场上股票价格指数也相应下跌,期货价格为34美元。这时买入一份的成本为1700(34×50)美元,买卖相抵后,净盈利为3000(20000-1700)美元,现货市场股票价值损失3000(20000-1700)美元,期货市场的盈利抵消了股票价格下跌的损失,达到保值目的。在上例中,假定交易者在卖出期货合约的同时购买一份股指期货的看跌期权合约,他花费一个固定的“权利金”(或“期权费”),确定权利行使价。当期货合约到期时,如果股指跌至行使价以下,他可以按行使价交易,以减少损失。
3.以下关于汇率理论的正确看法有:(ABCD)
A.购买力平价理论把汇率的变化归结于购买力的变化
B.利率平价理论侧重研究因利率差异引起的资本流动与汇率决定之间的关系
C.国际收支说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理论
D.在资产市场说中,汇率超调被认为是由商品市场价格粘性引起的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中必考的知识点,也是国际金融的核心部分。本题仅仅考查了汇率决定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的研究重心,所以本题是送分的。
4.某企业持有一张半年后到期的汇票,面额为2000元,到银行请求贴现,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年利率5%,则企业获得的贴现金额为:( B )
A.2000元          B.1951元
C.1900元          D.1850元
本题考查商业票据的折扣价格公式:折扣价格=面值/[1+实际投资收益率×(据期限/360)]=2000/[1+5%×(180/360)]=1951元
5.以下观点错误的有:( ADE )
A.风险中性定价理论是指现实世界中投资者的风险态度是中性的
B.利率期限结构反映了特定时刻市场上不同到期时间的零息票债券到期收益率
C.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意味着股票未来价格与股票的历史价格无关,技术分析无效
D.我国公司的融资偏好与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融资偏好次序理论是相一致的
E.证券的系统性风险可以用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
本题主要是对“主要微观金融理论”部分要求熟练掌握的基本概念的考查。
6.在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上,以下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B)
A.高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B.低风险的人将不愿意购买保险
C.市场均衡将是帕雷托最优的  
D.低风险的人在均衡中将购买过多的保险
首先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单选题(最可能)。由于保险公司对于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握,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无法真正了解客户风险的高低,其结果是存在高风险的客户投保最多。这迫使保险公司“最坏情况”的估计制订保险费率,导致费率上升。费率上升使低风险的人不愿买保险。这样,保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7.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坦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坦  
D.LM曲线平坦,而IS曲线陡峭
本题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考查,考生不应丢分。
8.自然失业率:( C )
A.恒为零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本题也直接选取了伊教授的题目。A )和D )明显是错误项,由于摩擦性失业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以C)是正确的。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所以它不会依赖价格水平。
9.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有:( A )
A.降低再贴现率   B.提高发行存款准备金
C.政府增税     D.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正回购
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11个: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财政部发行通货;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政府持有通货;政府存款;外国存款;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在以上这11个因素中,前6个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个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均集中地反映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A )中央银行下调再贴现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会增加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再贴现的规模,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信贷规模增大,从而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可见A )正确。B )提高发行存款准备金,会降低商业银行放款能力,货币乘数变小,最终导致基础货币供应量减少。C)政府增税使企业或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也将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正回购操作时,会卖出证券,收紧银根,从而引起基础货币减少。
10.以下关于证券市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证券市场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有效证券组合,其它组合和证券则落在证券市场线的下方
B.证券市场线描述的是某种特定证券和市场组合的协方差与该证券期望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
C证券市场线反映的是有效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之间的关系
D.证券市场线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题考查证券市场线的定义及其与资本市场线的比较。证券市场线描述的是单个证券与市场组合的协方差和其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均衡关系。只有最优投资组合才落在资本市场上,其他组合和证券则落在资本市场线的下方;而对于证券市场线而言,无论是有效组合还是非有效组合,他们都落在证券市场上。
三.简述题
1.简述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状态的含义和基本性质。
考点:(1)阐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定义
   (2)阐述一般均衡的性质
2.200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为香港银行试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香港银行可以提供的个人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包括: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你认为这是否意味着香港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考点:(1)离岸市场含义。
   (2)离岸市场条件。
   (3)对香港金融市场能否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进行比较。
   (4)政策建议。
3.简述无套利定价的思想,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无套利定价思想在金融学中的典型运用。
四、计算题
1.若一国粮食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d=6-0.5P,供给函数Qs=3+P。为支持粮食生产,政府决定对粮食进行每千克0.5元的从量补贴。产量单位为亿吨,价值单位为元/千克。试问
(1)实施补贴后,粮食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是多少?
(2)每千克0.5元的补贴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3)补贴后的财政支出增加额是多少?
解:
(1)P=2,Q=31/6亿吨,
(2)P=2,Q=5亿吨
(3)增加额=31/12亿元
2.假设目前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是平坦的,市场年利率均为10%(一年计一次复利),一个债券基金经理面临着市场上的两种债券:债券A面值1000元,息票率为8%,一年付一次利息;债券B面值1000元,息票率为10%,一年付一次利息。这两个债券都是三年后到期,到期时一次性偿还本金,但是该经理只打算进行一年期的投资,并且该经理预期一年后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将近乎平行地下降,而市场普遍认为一年后市场利率基本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请问对于该经理而言,哪种债券是较好的选择?
解:该经理应该选择债券A进行投资。
3.假设纽约市场上美元年利率为8%,伦敦市场上的英镑的年利率为6%,即期汇率为£1=﹩1.6025-1.6035,三个月汇水为30-50点,求:
(1)三个月的远期汇率
(2)若你有10万英镑,应在哪个市场上投资?投资获利情形如何?试说明投资过程。
解:(1)三个月远期汇率£1=﹩1.6055-1.6085
(2)投资美元市场:卖出10万英镑,得16.025万美元,将16.025万美元存入银行,三个月期,获得无风险利息共计16.3487万美元。买入三个月的英镑远期,合约价值10万英镑,合约利率为1.6085,三个月后得到16.3487万美元,并执行英镑远期合约,买回10万英镑,共花费16.0850万美元。这样,还剩下2637美元。
五、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理论中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及其政策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你认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试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阐述风险管理思想的主要演化轨迹。
3.请运用米德尔冲突的原理分析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你认为央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组合?同时相应分析我国已经采取的一些政策举措。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3 | 只看该作者

2004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2分×10题,共20分)
1.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
A.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 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 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 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2.如果商品X对于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小于X和Y的价格之比Px/Py,则(  )
  A. 该消费者获利了最大效用
  B. 该消费者应增加X消费,减少Y消费
  C. 该消费者应减少X消费,增加Y消费
  D. 该消费者未获得最大效用
3.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
  A. 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 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
  C. 提高利息率水平
  D.通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给量,以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
4.无公司税时的MM理论有结论(  )
  A. 假定市场无交易成本
  B. 有杠杆企业的价值等于无杠杆企业的价值
  C. 个人与企业可以以相同的利率负债
  D. 公司证券持有者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总风险
5.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假设条件有(  )
  A. 证券市场是有效的
  B. 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不受限制地借入和贷出
  C. 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的
  D. 投资者在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基础上选择投资组合
6.根据货币主义汇率理论,下列各项中可能导致本币汇率下降的有(  )
  A.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名义货币供应量增加
  B.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减少
  C.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实际利率下降
  D. 本国相对于外国的预期通胀率下降
7.下列对购买力平价叙述正确的是(  )
  A. 购买力平价是从货币数量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的
  B. 购买力平价在汇率理论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并为实证检验所支持
  C. 购买力平价认为实际汇率是始终不变的
  D. 购买力平价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8.套汇是外汇市场上的主要交易之一,其性质是(  )
  A. 保值性的
  B. 投机性的
  C. 盈利性的
  D. 既是保值的,又是投机的
9.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A. 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 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将增加消费
  C.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D.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10.普通股股东享有的权利主要有(  )。
  A. 公司重大决策的参与权 B. 选择管理权
  C. 有优先剩余资产分配权 D. 优先配股权
答案:1.B  2.CD  3.AD  4.B  5.ACD  6.ABC  7.AD  8.B  9.B  10.AB
二、名词解释(5分×6题,共30分)
1.科斯定理:一种产权理论。科斯本人并未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科斯定理的提出是由其好友斯蒂格勒首先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2.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built-in stabilizer)”。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3.票据发行便利:一种融资方法,借款人通过循环发行短期票据,达到中期融资的目的。它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签订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银行以承购连续性短期票据的形式向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协议,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承购的短期票据不能以协议中约定的最高利率成本在二级市场全部出售,承购银行则必须自己购买这些未能售出的票据,或者向借款人提供等额银行贷款,银行为此每年收取一定费用。
票据发行便利的主要优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分散风险,票据发行便利把传统的欧洲银行信贷的由一家机构承担的风险,转变为由多家机构分别承担;(2)为借款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根据借款人与银行签订的协议,银行保证购买其未售出的短期票据,从而借款人获得了稳定、连续的资金来源;(3)为承购银行提供了稳定的收入,由于票据发行便利的承购银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贷出货币,而是在借款人需要资金时提供机制把发行的短期票据转售给其他投资人,并保证借款人能在约定时期内能以同样方式获得短期循环资金。这样,承购银行无须动用自有资金就可以获得稳定的佣金收入。
4.有效汇率: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作为权数的指标主要有劳动力成本、消费物价、批发物价等。其中,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反映的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该国货币汇率的总体波动幅度。我们知道,一国的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汇率,另外,一国货币在对某一种货币升值时,也可能同时对另一种货币贬值,即使该种货币同时对所有其他货币贬值(或升值),其程度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人们开始使用有效汇率来观测某种货币的总体波动幅度及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中的总体地位。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的公式如下:

5.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6.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委员会为了防止银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危机,于1988年正式通过了《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
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资本的组成。银行资本组成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等,核心资本由银行股本及从税后保留利润提取的公开储备组成。两部分之间应维持一定比例,即核心资本占银行全部资本的50%以上。
(2)标准化比率目标。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3)风险加权的计算。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要评估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可以根据其广泛的相对风险,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项目进行加权,制定出的风险加权比率。表内资产项目的风险分为从“无风险”到“十足风险”四级,以0、20%、50%、100%给定风险权数。表内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表内风险资产=Σ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表外资产项目的风险按“信用换算系数”划分为从“无风险”到“十足风险”四级,以0、20%、50%、100%给定信用换算系数。表外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表外风险资产=Σ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对性之资产的风险权数。此外,表外项目中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用现时风险暴露法和初始风险暴露法予以处理。
(4)过渡期和实施的安排。巴塞尔委员会做出一些过渡的安排,以保证在1992年之前成员国的银行提高资本比率并达到这个共同的最低标准。从巴塞尔协议到1992年底大约有4年半时间,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最低标准为7.25%,资本中至少有一半应该是核心资本。在过渡期初衡量银行的资本状况时,核心资本的比例可包括附属资本成分。
三、简述题(8分×3题,共24分)
1.简述挤出效应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答:(1)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其发生机制是:1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2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但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
(2)“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在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最大,接近于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开支引起利率上升的大小,此时挤出效应一般在0~1之间。一般来说,从LM、IS曲线的斜率也可以判断挤出效应的大小。
2.简述影响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
答:(1)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按照这一定义,一种资产必须具备三个特性才能构成国际储备。第一个特性是可得性,即该种资产能随时地、方便地被政府或货币当局得到;第二个特性是流动性,即变为现金的能力;第三个特性是普遍接受性,即它能在外汇市场上或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按照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广义的国际储备可以分为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通常所讲的国际储备是狭义的国际储备,即自有储备。自有储备的大小,反映了一国在涉外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而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称为国际清偿力。
(2)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为满足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对外进行支付及干预外汇市场需要而愿意持有的国际储备量。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进口规模。
由于国际储备最基本作用是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进口规模大、占用的外汇资金多,发生逆差的可能性及数额往往也大,因而需要有较多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
2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
贸易差额在每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每个国家贸易差额的方向和大小往往是不相同的,即有一个波动幅度问题。波动幅度越大,储备需求就越大;反之,储备需求就越小。一般可用经济统计方法求得或预测一段时期的平均波动幅度,以此作为确定储备需求的参考。
3外债规模与期限结构。
一国外债规模越大、短期外债越多,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为维持清偿力,需要的国际储备就越多
④汇率制度
国际储备需求同汇率制度有密切关系。国际储备的主要作用就是干预汇率。如果一国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则该国政府有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相对稳定的义务,相应地,该国就需要较多的国际储备以满足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要(尤其是应付突发性的巨额逆差或大规模的投机)。相反,如果一国采用浮动汇率制,其储备的保有量就可相对较低。
⑤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
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政策的效率也影响储备需求。调节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的效率越高,储备需求就越小,反之,政策效率越低,储备需求就越高。另外,猛烈的调节还可能导致经济萎缩,失业猛增,因此,承受调节负担的能力以及政策调节的意愿,有时会严重影响一国对储备需求的判断。
⑥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国政府的储备,往往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国银行。将获取的国际储备存放在国外,会导致一定的机会成本。举例来说,若动用国际储备进口物资所能带来的国民经济增长和投资收益率高于国外存款的利息收益率,其差额就构成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因此,持有国际储备的相对(机会)成本越高,则国际储备的保有量就应越低。
⑦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提供较多的诱导性储备,这些储备对利率、汇率等调节政策反应比较灵敏。因此,金融市场越发达,政府保有的国际储备数量便越少;反之,金融市场越落后,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对政府自有的依赖性则越强。
⑧一国货币地位。
这是指一国货币是否是储备货币。如果一国货币是储备货币,它就可以通过增加本国货币的对外负债来弥补储备货币的不足,而不需持有较多的国际储备。美国国际储备相对其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规模并不充裕,而且常常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但却从来没有出现支付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⑨国际货币合作状况。
如果一国政府同外国货币当局和国际货币金融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签订有较多的互惠信贷备用信贷协议,或对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其他货币当局能协同干预外汇市场,则该国政府对自有储备的需求就越少。反之,该国政府对自有储备的需求就越大。
⑩国际资金流动情况。
传统的和衡量国际储备数量的主要分析角度是针对经常账户而言的,将国际储备视为弥补进出口差额的主要手段。而在国际资金流动日益突出的今天,国际储备对国际收支平衡的维持更主要地体现在抵消国际资金流动的冲击。由于当今的国际资金流动的规模非常大,因此一国在不能有效及时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借人储备的情况下,其自有储备就需大大增加。
以上列举的影响一国最佳储备量的种种因素中,有政治的、社会的、也有经济的,它们交织作用,使最佳储备的确定复杂化。一般来讲,最佳储备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3.证券回购协议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何不同?
答:证券回购协议指正回购方即资金的借入方,在将证券出售给逆回购方即资金贷出方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购回证券,逆回购方必须向正回购方返还原证券,回购价按照约定的回购利率计算的融资行为。实质上是交易双方进行以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
在我国,证券回购协议的回购交易最长为365天,而且不准以任何方式展期。交易标的物为债主要是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参与机构为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以及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证券抵押贷款是以借款人持有的各种有价证券如汇票、本票、股票、债券、支票和存单等作为质物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属于担保贷款中质押贷款的一种。以存单、国债作抵押的风险较小;而用股票风险则较大。因此银行在接受时要注意其安全性。
证券回购协议和证券抵押贷款的融资期限、资金融通当事人、融资根本目的、融资标的均有很大的差别。
(1)虽然证券回购协议的回购交易最长为365天,但绝大多数集中在30天之内,而证券抵押贷款的融资期限一般都在30天以上。
(2)证券回购协议当事人主要是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解决短期资金需要而进行的资金融通。而证券抵押贷款则是证券持有人未解决各种各样的资金需求而向商业银行申请的以证券质押为担保的资金融通行为。
(3)证券回购协议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解决短期头寸不足进行的资金融通,而证券抵押贷款的借款人的借入资金在使用上根据借款个体的不同而有多种用途。
(4)证券回购协议的融资标的主要是债券等金融资产,流动性高、风险低,而证券抵押贷款的融资标的可以是各种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汇票、本票、支票和存单等。
四、计算题(8分×3题,共24分)
1.假设一个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成本函数为
(1)求利润极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如果政府企图对该厂商采取限价措施迫使其达到完全竞争行业所能达到的产量水平,则限价应为多少?此时该垄断厂商是否仍有利润?
解:(1)垄断厂商的收益为
, ,
当 ,即 , 时,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
此时价格为
利润为

(2)要达到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应该
P=MC
即  


2.现有三年期国债两种,分别按一年和半年付息方式发行,其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6%,市场利率为8%,其发行价格分别是多少?
解:当按一年付息时,发行价格应该为

当按半年付息时,发行价格应该为


3.假定某日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人民币,美元6个月利率为年利4%,12个月利率为4.5%;人民币6个月利率为年利1.5%,12个月利率为2%。请根据上述材料计算美元对人民币6个月和12个月的远期汇率。
解:根据利率平价理论

  式中, 为本国利率; 为外国利率; 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 为直接标价法下的远期汇率。
美元对人民币6个月远期汇率为

美元对人民币12个月远期汇率为

五、论述题(前两题选答1题,18分,后3题选答2题,每题17分,共52分)
1.试比较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条件下的经济效率,并谈谈我国该如何制定反垄断政策。
答:(1)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最低。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此外,一个行业在长期均衡中是否实现了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即P=LMC,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当P=LMC时候,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当P大于 LMC时,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大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相对于该商品的需求而言,该商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转移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有P=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垄断市场上,独家厂商所维持的低产高价,使得资源配置不足。
(3)由于垄断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损失,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反对垄断,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反垄断法》。在我国,对垄断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也没有完整的反垄断的政策。在我国制定反垄断政策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界定垄断与竞争。界定一个企业达到何种程度是反垄断的前提,但界定垄断需要因行业而定,不同行业标准应该不同,同时也要参考历史渊源,充分考虑历史情况。
2制定反垄断法。从世界各国反垄断的历史看,一般都是以法律为保障,以制定反垄断法为核心。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在法律支撑下,反垄断政策才能够更好的付出实践。
3制定合适的惩罚措施。反垄断的措施应该要适当,垄断和竞争是相对立的,当反垄断措施过于激烈时,将损害原垄断厂商的利益,反而不利于竞争,目前世界上一般方法是将垄断厂商分拆成几个厂商,确定各自的经营范围和内容,以降低单个厂商的影响力。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4 | 只看该作者
2.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并联系中国实际阐述相应的反失业政策。
答:(1)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劳动大军中的一部分没有工作而在寻找工作的现象。
失业可以划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充分性就业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具体来说,失业可以分为: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空缺职位,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相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
2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在需求淡季时,就会存在失业。季节性失业也被看作一种“正常”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它对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④需求不足型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过低而不足以为每一个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产生的失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周期性失业,一种是增长不足型失业。周期性失业是需求的短期下降造成的,而增长不足型则属于需求跟不上劳动力的增加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⑤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从而使劳动力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⑥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自愿性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用所造成的失业。与此对应的是非自愿性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2)就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就意味着对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国民收入会达到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对失业的个人来说,失业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和心理上的痛苦。另外,失业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本身可以造成除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以外的社会代价。可以从下面方面分析失业的代价:
1失业造成的产量损失。失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因为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延续到下一期使用,所以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资源的闲置是永久性的浪费。
2失业的社会成本。失业所带来的另一重大成本是失业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个人损失或心理上的打击。
3失业对分配的影响。失业成本的承担不平衡,失业具有重大的分配后果。根据失业持续时间将失业可以分为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不同类型的失业造成的成本很不相同。
(3)我国目前存在的失业情况复杂。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现存失业种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的居高不下、劳动力供给过多情况下的自然性失业;2“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冗员”和“缺员”并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业;3存在严重的隐性失业。
对于当前的失业状况,我们可借鉴西方的失业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可运用如下具体措施以解决当前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第一,改变劳动力供给状况减少失业。失业的存在首先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另外就是劳动力的结构与需求不相称。其治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控制和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延长每个劳动者接受教育年限、控制人口的增长;为失业者或易受失业威胁的劳动者提供帮助,比如可通过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要素供求双方提供信息,通过政策和舆论手段,使全社会关心失业职工;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适应。
第二,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扩大就业岗位。寻找多元化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活动水平,既是治理失业的战略选择,也是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1通过直接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搞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银行贷款投资建设项目。但后者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和比例。2通过民间投资,刺激经济的增长。民间投资是指资金所有者用自有资金上项目买股票债券等。国家应鼓励提倡民间投资,尤其是鼓励支持失业人员自筹资金兴办实业,创办个体私营合伙企业,广开就业渠道。3通过大量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为了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其优化配置,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第三,建立适度的失业保障体制。根据自然失业理论,就业水平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的。从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充分的社会保障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建立多层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是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任务,也是规避风险、减少社会震荡、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证。
所以,在解决失业问题时不仅需要采取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还需要社会和文化各方面政策的配套。目前我国推行的再就业工程是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推动的,在治理城市失业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长期看,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劳动力培养,是从根本上解决失业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3.试述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是什么?并说明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否同时确定货币供给目标和利率目标?
答:(1)所谓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它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效果等一系列内容在内的广泛概念。
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2)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
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区应符合如下一些标准:
1可控性。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的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通常要求中介指标与所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2可测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可测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明确清晰的定义以便于观察、分析和检测,而是中央银行能迅速的收集到中介指标的数据资料并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④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干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根据这几个指标,通常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其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均比较理想,但由于它作为内生变量其变动是顺循环的同时作为政策变量利率与总需求也应沿同一方向变动,这样就使得中央银行往往难以判断利率变动到底是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还是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抗干扰性不强。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抗干扰性都不是问题,但在相关性上却存在着M1和M2到底哪一个对最终目标更具相关性的分歧。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可以选择货币供应量或利率,但不能同时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分析如下:
第一,选用货币总量的目标会造成利率失去控制。在确定货币供应量目标时,货币的需求不是固定的,虽然可以预期社会需求量,从而根据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得出利率水平,从而确定在此水平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但由于产出量的意外增减或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需求会在预期货币需求上下波动,在货币供给量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也会在预期的利率水平上下波动,所以选用货币总量目标会造成利率失去控制。
第二,选用利率目标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失去控制。同样,在确定利率目标时,货币需求会由于产出量、物价水平、公众持有货币偏好的意外变动,在预期货币需求量上下波动,为了保持利率目标,货币供应必须随货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即货币供给在预期的货币供给量上下波动。所以利率目标会造成货币供应量失去控制。
从供求分析中得出结论是,利率目标和货币总量目标互不相容。中央银行可以达到其中的任何一个目标,但不能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4.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顺差如何影响国内经济?应怎样进行政策调节?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的看法。
答:(1)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会通过贸易收支、资本收支等渠道影响国内经济的运行。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主要是货币供给作用于国内经济,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主要是通过汇率变动来发生作用的。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尤其是长期、巨额的不平衡,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际收支顺差也不例外。
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若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货币当局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会购买超额外汇供给,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从而带动货币供应量增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会给该国物价水平带来压力,长期巨额的顺差难免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储备资产的收益率低于长期投资的收益率。
3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若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则在外汇市场上,存在着外汇的超额供给,使本币升值,外汇贬值。本币升值抑制了出口增长,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浮动汇率制度下,储备资产易遭受贬值损失。
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也要进行调节,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后,可以用以下几种措施进行调节。
1货币手段,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调节目的:第一,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使之降低,从而使资本向国外转移,进而使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减小,甚至消除。第二,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扩张国内货币供给,从而扩张国内总需求,降低利率来促使进口需求上升,资本外流增加,来平衡国际收支顺差。第三,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增加货币供给,从而使利率下降,进口需求增加,使顺差减少,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两类:一类是支出政策;另一类是税收政策。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支出,通过减免税收带动私人支出,从而扩张总需求,同时扩张进口需求,使贸易顺差减少,最终使国际收支平衡。
3信贷政策,主要是利用国际信贷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利用国际信贷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也是一种常见的调节方式。
④汇率调整政策。发生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时,一国可以公开宣布本币的法定升值,抑制出口,促进进口,使经常账户盈余减少,平衡国际收支。同时,本币升值还使外资投资成本提高,从而使资本流入减少,这也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⑥直接管制政策,主要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一国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后,官方当局可以采取直接行政措施进行干涉,如规定较高的商业银行外币负债流动性比例,来限制资本流入。需要强调的是,对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主要不是减少经常项目顺差,而是采取低利率,限制商业银行对非居民提供本币业务等限制资本流入,调节资本项目顺差,平衡国际收支。
(3)对人民币是否升值的看法。
由于我国联系多年的高额贸易顺差,以及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政治力量,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从我国实际的经济情况看,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尤其是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所以,人民币升值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不适合升值。人民币升值,可能有利于企业“走出去”、扩大国家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口以及减缓我国外债偿还压力等,但升值对国内和世界贸易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1将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影响我在美元贬值期间转移效应和相对比较优势的发挥,加大我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我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2不利于亚洲和世界贸易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美元贬值期间,亚洲各国的货币保持了相对稳定。亚洲货币的稳定有利于亚洲地区出口型经济的稳定增长,若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打破亚洲货币的稳定,影响亚洲经济增长格局。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负面影响,最终通过加工链条,影响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长,这也将不利于世界贸易经济的复苏。
3不利于吸引外资和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第一,人民币升值将减弱我引资力度,可能会减缓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第二,在华外企的经营目前已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外资利润汇出的要求也在逐年增大,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利润的外汇收益,可能加大资本外流规模,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这都将影响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及利润再投资的规模与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④不利于我国缓解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其购买力提高,从而加重通货紧缩。这会影响我国各项培育和刺激内需政策的效用,可能会加大我国公司赢利难度,最终加重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
⑤不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目前外经贸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7000万人,很多新增就业机会也是由本国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行业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势必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产生一定冲击。
⑥将直接导致我外汇净资产的权益受损。2002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为2864亿美元,较外债规模多117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到3465亿美元。若人民币升值,势必加重美元实际贬值幅度,进而导致我外汇净资产的严重“缩水”。
此外,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有可能不利于我国金融改革正常推进。
可以看出,当前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呈现两大特点,一是范围较为广泛,升值将影响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就业、物价以及金融改革的稳定发展;二是力度相对强烈,升值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力度明显强于其正面效应。
综上所述,人民币目前不适合升值。另外,在目前对人民币存在较强的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实行人民币升值,会强化这种预期,甚至可能导致目前汇率制度的改变。
5.论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经营管理方法。并联系实际浅谈如何进一步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答:(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有: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银行因其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小,资产主要依靠外源资金,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坚持安全性原则,力求避免或减少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害,是银行首先面临的问题。
第二,流动性原则。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能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及各方面资金需求的能力。银行缺乏流动性,会降低自己的竞争力,甚至有可能面临“挤兑”而陷入破产清理的境地,故保持必要的流动性对银行经营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指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获取利润既是银行改进服务拓展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主要有资产管理方法、负债管理方法、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方法。
1资产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方法也强调在资金来源一定的条件下,按适当比例将资金分配于不同的资产,以获得充分的流动性,主要有资金集中法、资产配置法、线形规划法。
资金集中法是指不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如何,把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借入存款、资本进等都集中起来,按资产流动性的高低顺序配置到不同的资产上去,同时还考虑到盈利性的需要,尽可能降低高流动性资产的比重。
资产配置法是针对资金集中法不区分资金来源的性质运用资金的缺点提出来的,是对资金集中法的发展和提高。资产配置法主要按照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强弱来确定资金的分配顺序和数量。负债流动性的划分标准,一是这项资金来源的周转率,二是对其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进行资产分配使,如果资金周转速度快,法定准备金率要求高,资金的稳定性就弱,那么这类资金来源就应分配给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项目,相反,就应分配给盈利性较强、流动性较弱的资产项目。
线形规划法是直接利用运筹学方法解决资产分配问题的管理科学方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建立目标函数式,二是加上约束条件,三是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在约束条件下求该目标函数式的最佳资产组合解(各资产的最佳资产分配额)。
2负债管理方法
负债管理方法主要有两种:储备头寸负债管理和贷款头寸负债管理。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用增加短期负债向银行有计划地提供流动性的管理方式,商业银行预先定下资金缺口,将自己的可用资金尽可能地投放在高收益、低流动性的资产,一旦储备不足,就购买中央银行资金补充流动性,而当储备有盈余时,就卖出中央银行资金。该方法可以提高银行资金的运用效率,提高其盈利能力。
贷款头寸负债管理:银行用来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的办法,首先通过不同利率从市场上借入资金以扩大银行贷款,其次通过增加银行负债的平均期限以减少存款的可变性,从而降低银行负债的不确定性,典型方法是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着重于短期负债弥补流动性方面的管理,贷款头寸负债管理实质是对所有到期负债进行严密管理,所以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分支。
  3资产负债联合管理
(1)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方法有资金缺口管理、持续期缺口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资金缺口管理:资金缺口管理是银行在对利率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调整计划期利率敏感性的资产和负债的对比关系,规避利率风险或从利率风险中提高利润水平的方法。
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那些在一定期限内到期或需要根据最新市场利率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这种资产和负债的差额就是资金缺口。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资金缺口用于衡量银行净利息收入对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当利率敏感资产大于利率敏感负债时,资金缺口为正值,当相等时为零,小于时为负值。当预测利率要上升时,银行应尽量减少负缺口,反之,则尽量减少正缺口。
2持续期缺口管理。市场利率的变动不仅影响利率敏感性的资产和负债,对利率不敏感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也会产生影响。
持续期又叫久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入量的加权平均时间,或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对于其价格变动基础上计算的平均时间,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持续期; 为各现金流发生的时间; 为金融工具第 期的现金流或利息; 为金融工具面值(到期日价值); 为该金融工具的期限; 为市场利率; 为金融工具的现值。
持续期缺口为:
式中, 为持续期缺口; 为资产持续期; 为负债持续期; 为负债资产系数;即总负债/总资产。
总资产加权平均持续期与总负债加权平均持续期之间的缺口会导致银行净值随市场利率变动而变动,而且缺口值的绝对值越大,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越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就要尽可能地较小持续期缺口的绝对值。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它是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监控和管理。它既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自身的一种业务管理方式,也可以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一种手段。我国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试行这一管理方法,并从1998年起取消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管理体制。
(3)进一步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资产负债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多年的改进逐步成熟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其本身的经营机制和外部经营环境尚存在若干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比例监管,二是商业银行采用比例方式的资产负债管理,即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率管理对国有商业银行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规范经营、合理运作具有重大意义。贷款限额取消后,各国商业银行的自律意识增强,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关注程度普遍增强。
推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我国金融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还面临着内外部众多困难,但全面推进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市场经济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
第一,银行要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金融机构设置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信贷资金运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第二,要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比例管理决策机构,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与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保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全面实施。
第三,金融监管机构要积极改进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非现场金融监督,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健全、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企业制度建设,转换政府职能,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5 | 只看该作者

2003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选1,2分×10题,共20分)
1.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是因为( )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2.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εd=-2,产品价格P=20元,则边际收益MR为( )
A.30元;  B.10元;  C.60元
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区域时,则就有可能( )
A. 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        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4.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
A. 价格水上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C.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
5.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行平均交易余额同下面哪个量无关( )
A.利率;  B.偏好  C.手续费
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 )
A.        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B. 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C. 流通中的通货减少
7.SWIFT是( )
A.瑞士银行;  B.社会保险基金;  C.一种资产结算体系
8.下列有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B.        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后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向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
C.        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
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
A.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        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10.下列有关金融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期货交易具有标准化的合同,每份合同的金额、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
B.        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期货交易大厅由期货交易所以买价和卖价方式报出;
C.        期货合同真正进行实际交割资产的现象很少,大多都在到期日之前采用对冲交易方式
答:1.C  2.B  3.B  4.A  5.B  6.C  7.C  8.C  9.C  10.B
二、名词解释(5分×6题,共30分)
1.边际产量: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例如,在生产中如果只有劳动L是可变投入,则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表示为:  
MP=ΔQ/ΔL
假设生产函数连续且可导,从而可以用总产量对可变投入量求导得出边际产量,即MP=Q/L。这样,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图  边际产量曲线
如图所示,边际产量曲线是一条向横轴凹出的曲线。最初边际产量递增,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少。边际产量开始为正值,然后下降为零,最后成为负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总产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边际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时斜率为零(如d点),边际产量为零时MP曲线和横轴相交(如f点)。边际产量为负值时,MP曲线位于横轴下方。与经济学中所有的总量、平均量与边际量的关系类似,TP、AP与MP曲线也有如下的关系:当总产量TP以递增的增长率增加时,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都增加;当TP开始以递减的增长率增加时,MP达到最大值并开始减少,AP则继续增加;当TP继续以递减的增长率增加而MP和AP相交时,AP达到最大值,此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当TP达到最大值时,TP的斜率为零,从而MP也等于零,MP曲线和横轴相交,即边际产量为零,AP曲线继续下降;当TP从最大值开始下降时,斜率为负,从而MP为负,MP曲线位于横轴下方,平均产量仍继续下降。
2.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3. 回购协议:也称再购回协议,指国债持有人在卖出一种证券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证券的交易协议。根据该协议所进行的交易称回购交易。回购交易是中央银行调节全社会流动性的手段之一。当中央银行购入商业银行或证券经纪商持有的证券时,全社会的流动性便增加了;反之,当商业银行或证券经纪商再购回该证券时,全社会的流动性将恢复到其原先水平。中央银行证券回购交易的期限一般较短,通常在15天内。因此,回购交易是中央银行对全社会的流动性进行短期调节的手段。回购交易也可能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非金融机构之间。这时的回购交易是各经济单位之间融通资金的手段之一。回购协议所涉及的证券主要是国债,尤以短期国库券为主。
4. 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5. 非抛补利率平价:指在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根据利率的升贴水水平对未来汇率的变动作出预期的汇率决定理论。
在假定投资者采取风险中立,即对利率相等而风险不同的资产不加区分的前提下,在不进行远期交易时,投资者是通过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计算投资活动的收益的,如果投资者预期一年后的汇率为 ,则在乙国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最终收入为: 。如果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使两者的收入相同。这样,在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有下式成立:  。整理可得: ,其中, 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该式即为非抛补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
其经济含义是: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外国利率时,市场预期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再如,如果本国政府提高利率,当市场预期未来的即期汇率不变时,本币的即期汇率将升值。
利用非抛补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进行实证检验的并不多见,这是因为预期的汇率变动率是一个心理变量,很难获得可信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实际意义也不大。在经济分析中,对非抛补利率平价的实证研究一般是与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相联系的。
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6. 特里芬难题:指一种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制度的两难处境,即信心和清偿力之间的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双挂钩”体系,它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它的运行既要求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又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提供足够的美元,以促进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顺畅运转。而信心和清偿力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的,故称“特里芬两难”。从四五十年代的“美元荒”到60年代以后的“美元灾”,布雷顿森林体系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特里芬难题”中。这一根本缺陷,使后来采取创设特别提款权复合货币也已无法修补,从而最终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
三、简述题(8分×3题,共24分)
1.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例如,一个在美国工作的日本人,他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入日本的GNP和美国的GDP。
(2)目前大部分国家都采用GDP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改用GDP,原因是大多国家都用GDP。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则较易衡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较小,二者使用差别并不大。
(3)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2. 货币主义者为什么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答:货币主义者的货币需求公式表述如下:
   
式中,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是弗里德曼计算财富的指标,称为永久性收入, 是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是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是股票的预期回报率, 是预期通货膨胀率。
在货币主义者看来,货币需求之所以对利率不敏感,不是因为货币需求对其他资产相对对货币的机会成本的变动不敏感,而是国灰利率的变动对于货币需求函数中各机会成本影响很小。因为当利率的上升引起其他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增加时,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也相应的上升,因而两者抵消后,货币需求函数中各项机会成本保持相对不变。
3. 简述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答: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固定性较高的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国家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同时,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经济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在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例如,本国高通胀使本国货币不断贬值,本国货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本国的通货膨胀。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比较容易收到效果。又如,一国为防止从外国输入通货膨胀而往往选择浮动汇率政策。因为浮动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较强,从而有利于选择和控制通货膨胀。可见,这个政策意图在汇率制度选择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再例如,出口导向型与进口替代型国家对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间经济关系的发展,尤其是在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其经济往来的特点往往对它们的汇率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结论在理论界也存在诸多争议,以上是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四、计算题(8分×3题,共24分)
1.某安全竞争待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是640元,其成本函数为
TC=240Q-20Q2+Q3。
(1)求该企业的均衡产量以及产品平均成本和总利润;
(2)这一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为什么?
解:
由 得:

因为厂商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并根据市场上的价格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所以: (P=MR)
则:
解得: 和 (无经济意义,舍去)
即在价格为640的时候厂商的均衡产量应该是20。
则:  
所以平均成本  
所以该厂商的总利润:
(2)一个完全竞争行业是不是达到了均衡,主要看该行业的价格是不是等于平均成本的最小值,即:  
由上面的计算 可求得其最小值 :
令  
则  
即当 时,AC有最小值:

由现在的价格P=640大于140可知,该行业没有处于均衡状态,存在超额利润,仍有厂商会进入这个行业。
2.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15%和10%,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存款)为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为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50%。试求:
(1)活期存款乘数;
(2)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 );
(3)狭义货币供应量M。
解:设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 ,现金漏损率为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 ,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 ,则有,
(1)存款乘数
  
(2) 货币乘数为
  =(1+0.25)÷(0.15+0.05+0.25+0.5×0.10)
  =2.5
(3)基础货币 =400亿元
则有 =1000亿元。
3.某股票的当前价格是94美元,以该股票为标的,协议价格为95美元、三个月买权的当前售价为4.7美元。某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他有两个投资策略可供选择,买入100股股票,或者买入20份买权,拥有以协议价格买入2000股股票的权利,投资额均为9400美元。
你会提供什么样的建议?股票价格上升到多少时期权投资策略盈利更多?
解:假设涨到价格为 ,两种投资方法的收益相同。则有:
第一种方法的收益为 美元
第二种方法的收益为 美元
得到方程式为 =
解得 (美元)
当价格大于100美元每股的时候,购入期权的收益就要大于购买股票的收益,因此,我建议,当预计股票价格会超过100美元每股的时候,购入期权。当预计股票价格不会超过100美元每股的时候,购入股票。
五、论述题(前两题16分,后一题20分,共52分)
1.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党派在失业和通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1)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对于降低失业率有好处。
凯恩斯主义以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看待失业和通胀问题。凯恩斯所谓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总需求。在凯恩斯看来,仅靠市场自发的力量,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从而不能形成足以消灭“非自愿失业”和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非自愿失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是需求大于供给,因此较高的通胀率一定伴随的是较低失业率,反之较低的通胀率一定伴随的是较高的失业率,这就是反映在菲利浦斯曲线上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2)货币主义认为短期内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是负相关关系。但是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
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所谓的“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工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货币主义认为,自然失业率在现代社会中会始终存在,但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它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还以其“自然失业率”假说为基础,否定了菲利浦斯曲线关系,通货膨胀贵庚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他主张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以解决失业问题;反对使用凯恩斯的财政扩张政策增加就业,并且认为货币政策也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就业量,在长期中则不能影响。
(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即使是在短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也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因为人们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形成对未来的无偏估计。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其运行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自由市场制度能使总产量和总就业水平长期保持在自然水平之上。因而反对政府通过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来提高产量和增加就业。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工资可以随劳动力供求变化而自由涨落,那么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可使一切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实现充分就业。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由于理性预期,一切宏观政策都是无效的。任何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均无法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而仅仅造成了通胀率的提高。
2.试比较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效用的观点。
答:(一)弹性论、吸收法与货币论
(1)弹性论(Elasticity Approach):弹性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度全面崩溃的背景下,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之后又经美国经济学勒纳(A.P. Lerner)等人进一步完善。弹性分析理论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该理论舍弃了劳务进出口和国际间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国际收支,同时假定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应用微观分析方法推导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成立和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的大小。
(2)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又称支出分析法吸收论是经济学家S•S•亚历山大于1952《贬值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吸收论是从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角度来阐释国际收支差额的理论。它以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从国民收入方程式,推导出其基本公式B=Y-A。据此,亚历山大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与吸收的总量失衡,任何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都应从收入与吸收的角度来评价。
(3)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它是认为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国际收支理论货币论是指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货币论推导出其最基本方程式 。由此,货币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要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为平衡国际收支的其他政策,如贬值、关税、直接管制等等,只有它们能相对货币供给提高名义货币需求,或相对名义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给,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二)关于贬值效应的比较
  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都分析了货币贬值的经济效应。汇率是一国经济的重要变量,其变动不仅对贸易收支,而且对国内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由于三种理论有不同的假设前提、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它们对货币贬值分析也有各有特色。从三种理论假设、观点出发,我们具体比较它们对贬值效应的论述。
(1)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弹性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也就是说,以本币计值的出口和以外币计值的进口均以不变价格提供。这样,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现假定:出口需求弹性为 ,进口需求弹性为 ,二种需求弹性的组合可能有三种可能性:
,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
,货币贬值将使贸易收支恶化。
上述第一种可能情况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即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它是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
即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也不能立即导致贸易差额的改善。在短期内,由于掌握市场信息、扩大出口或削减进口都需要一定时间,即存在“时滞”问题,贬值有可能使贸易差额的变动经历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与英文字母“J”极其相似,因此,贬值后由于时滞作用使贸易差额变动的过程称“J曲线效应”。
2吸收论认为货币贬值影响贸易收支差额,只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a)货币贬值导致该国生产的变化,从而导致贸易收支差额被收入变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两者差额所改变;b)货币贬值可改变与任一既定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实际吸收量。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实际效果将取决于三个方面:a)贬值对实际收入所产生的直接效应;b)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c)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
吸收论分别考察了在“非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两种情况下,货币贬值在贸易收支上的效果:
  第一,在“非充分就业”情况下货币贬值在贸易收支上的效果。非充分就业意味着这个国家有闲置的资源。这样,由于货币贬值引起该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将刺激出口商品需求,这样出口就会扩大,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会上涨,进口就会下降,从而改善国际收支。
第二,在“充分就业”情况下货币贬值在贸易收支上的效果。充分就业意味着没有闲置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国际收支只能通过减少总吸收来实现。吸收论认为,贬值将引起进口价格等比例上涨,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升,进而导致该国总吸收减少和国际收支改善。
一般而言,贬值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合,以缩减国内支出,把资源从国内支出转移到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内外均衡
3货币论在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有如下基本公式:

上式中,E为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在本国货币贬值时,外汇汇率(E)会上升。E值上升,首先会提高贸易品的国内价格,并通过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替代性使非贸易品的价格也会提高,因而一般物价水平(P值)也上升。E值和P值同时上升后,为使等式两边相等,要么使f(y,i)下降,这意味着货币余额下降;要么提高 ,这意味着名义货币需求增加。根据货币论的基本方程式 ,当名义货币需求( )上升,国际收支差额得到改善。但是,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前提是,名义货币需求相对于国内货币供给有净增长。因此,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暂时的,从长期看,改善国际收支的关键是控制货币供给数量。
(2)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弹性论以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为基础,揭示了汇率变动通过改变国内外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本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进出口供给需求的机制,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论证了贬值能改善国际收支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即进出口供给弹性之和大于1。吸收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上的,它将国际收支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因此,它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以分析贬值的国内经济效应为前提的。货币论建立在货币主义学说基础上,注重货币层面。货币论在分析贬值效应时,主要分析贬值对国内货币供需关系的影响,进而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国内货币供求关系变动也会对一国国内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
1弹性论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该理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推导出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马歇尔——勒纳条件(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的成立及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的大小。此外,贬值将带来相对价格变化,将导致贸易条件或改善或恶化,这主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当进口商品供给弹性 与出口商品供给弹性 之积小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与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积时,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条件。弹性分析法纠正了贬值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的看法,正确地指出了:只有在满足一定的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入的作用和效果。但弹性分析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性:a.弹性论把国际收支局限于贸易收支,未考虑进出口劳务、经常转移和资本与金融项目;b.该理论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忽视汇率变化对一般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影响;c.该理论的假设前提过于严格,而且由于进出口商品弹性难于测算,因而,很难适用于实际应用;d.未考虑贬值后继发的通货膨胀效应;⑤未明确区分不同货币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
2 吸收论认为贬值是通过收入与吸收起作用的,贬值既对吸收又对收入起作用。贬值的收入效应主要通过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来体现。一般而言,当一国存在闲置资源时,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因而商品出口需求增加,贸易收支改善。贸易差额改善又通过外贸乘数,使国民收入倍增。另一方面,出口需求增加,利润上升使资源从低效的国内生产部门转向高效的出口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当一国微观经济扭曲,资源配置处于非优状态时,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会带来帕累托改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边际吸收倾向大于1时,货币贬值主要对吸收产生作用。贬值的吸收效应主要由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货币幻觉效应来体现。吸收论认为,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贬值会使国内物价水平上升。物价水平上升会使实际现金余额降低,人们或者减少支出,或者出售资产,因此,在商品市场上,消费减少;在货币市场上,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因此,贬值会使国内支出水平下降。另外,物价上升还会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和货币幻觉等因素使国内支出水平进一步下降。
总之,吸收论认为贬值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与客观经济运行状态有关。当一国处非充分就业时,贬值有助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就业水平。当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时,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引起物价上升,国内总支出降低。
3 货币论认为贬值首先会提高贸易品的出口价格,并通过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替代性使非贸易品的价格也上涨,因而,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物价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货币市场上,人们对名义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上升。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会带来利率上升;在债券市场上,物价上升使人们将债券需求和供给都增长,但需求上涨的幅度小于供给上涨的幅度。于是,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在商品市场上,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会减缓人们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因此,实际货币余额下降意味着消费和投资下降,进而会使国民收入下降,物价水平回落。这表明,贬值对国内经济具有紧缩性效应。
3.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1996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
答:(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一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
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前者的理论思想可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就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表示为:M→r→I→E→Y,在这个过程中,利率是最主要的环节:货币供应量的调整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能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与凯恩斯不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因此,他们主张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我国自1996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指标: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根据这几个指标,通常选择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利率作为中介指标其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均比较理想,但由于它作为内生变量其变动是顺循环的因此抗干扰性不强。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和抗干扰性都不是问题,但在相关性上却存在着M1和M2到底哪一个对最终目标更具相关性的分歧。
我国目前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即以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以M1和M2作为效果目标(短期主要有M1而长期主要看M2)。这种选择是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即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市场决定机制还不够成熟,利率的生成还未完全市场化,这就决定了利率还不能担当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任务。而且,我国目前的金融创新还不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可以较好的分清,因此我国目前选用货币供应量而不是利率作为中介指标。
(三)、我国自1996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直使用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开始公布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和M2(广义货币)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指标。正确地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998、1999和2000年,广义货币M2分别比上年增长15.3%、14.7%和12.3%,狭义货币M1增长11.9%、17.7%和16%。如果以零通货膨胀率为调控目标,在货币流通速度保持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增长应与实际GDP增长大体持平。实际结果是,1998、1999年和2000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比GDP实际增长分别高7.5、7.6和4.2个百分点。M1分别高出4.1、10.6和8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控制是合理、适度的。
自从1997年中期我国出现总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势头减缓的通货紧缩形势以来,中央银行便从1998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改善信贷结构、降低利率水平、提倡消费信贷,以改变这种形势,促进经济增长。近几年货币供应量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1998-2001年M2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5.4%、14.7%、14%和14.4%。用M2与GDP作比较,即从金融相关率的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更不能说是不足的。但在这种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社会投资增长却始终不理想,人民币降息导致的资金分流并没有同等程度的增加产业投资,居民消费需求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结果实体经济起色不够理想,通货紧缩形势也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货币政策效果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一大批需要发展的部门、行业和企业却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只能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健全,而绝不是货币供应量不足。
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尚未进入货币政策目标系统
首先,作为价格调节的利率政策问题。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也不高,因而利率尚未进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系统。由于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除考虑总体经济金融形势和物价水平外,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通过利率改变存款人、借款人和金融机构的收入分配格局,尤其在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中,对其进行政策倾斜和扶持。利率下调的结果往往是企业财务负担减轻,而银行利差缩小,存款人收入减少。
其次,作为数量调节的基础货币调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外汇占款和对政策性银行贷款大量少增加,作为基础货币主要投放对象的商业银行近年来资金量也较充足。基础货币需求与供应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
2.货币市场基础建设有待加强,票据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货币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市场参与主体尚不够,主要是国有和其他商业银行,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和众多的企业、个人尚未参与进来,交易偏淡。同时,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由于资金的趋同性强,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受到管制,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还难以发挥作用,同业拆借利率水平变动引导整个利率体系水平变动的作用还未发挥出来,货币市场尚不能满足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手段实行间接调控的需要。
票据市场方面,目前全国还没有健全统一的票据市场,票据数量有限,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基本没有商业承兑汇票,而国有商业银行考虑风险问题,上收了基层行的票据签发承兑权;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利益的驱动,集中贴现大量的票据,到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赚取利差。总体来看,再贴现政策的传导成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资金与票据的简单置换,商业银行常常为再贴现而办理贴现和签发票据。
3、商业银行利益机制和发展动力问题尚未解决。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锅饭"机制并没有真正打破、责权利仍然不明、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尤其是强调不良贷款率下降的情况下,从过去的盲目扩张发展到一度盲回收缩,从过去的无人负责发展到一度谁也不愿负责。利润指标没有成为考核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商业银行不太关心成本利润管理与考核,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1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操作反应不充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改革尚未完成,利益刺激机制还不完善。但不良资产的大量增加却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意识,这种责任与激励的不对称造成了所谓的“惜贷”现象,制约了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2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对货币政策调控反应差。由于国有企业风险利益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对货币政策调控意向难以做出及时、灵敏、积极的反应,贷款利率的降低和条件的放宽并不能促使国有企业做出理性的正确选择,从而制约了贷款需求的相应增长。
3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我国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了直接融资规模,从而限制了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
④贷款规模取消后,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还需要一个逐步培育和成熟的过程,这也制约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⑤存款向大银行集中,中小金融机构放款增长缓慢,且保持了较高的备付金率,是其货币派生能力受到限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够畅通是具有深刻的客观经济和政策原因的,它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实现,而它的成功解决也需要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培植一批货币市场中介机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发展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等等。
(四)、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设
l. 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同时,要有产业发展保障制度相配套。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6 | 只看该作者
2. 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性建设。第一,加强市场的基础性建设。扩大全国统一电子联网,完善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电子交易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系统建成遍布全国、面向所有金融机构的市场网络。要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交易、结算、清算系统,为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风险控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开发交易工具,逐步打通市场。除继续配合财政部扩大国债发行数量和品种外,要积极开发金融债券、住房抵押债券等新的货币市场交易工具。通过开办柜台交易,逐步沟通债券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通过代理业务,逐步打通农村市场(信用社)和城市市场;通过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资格审查入市,逐步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第三、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积极培育票据市场,完善贴现制度,支持商业银行在中心城市建立专业分支机构,集中办理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等票据融资业务。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扩大对他们的再贴现。逐步使票据贴现市场成为企业和银行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及中央银行实施间接调控的工具和载体。
3.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第一,强化资本约束。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要形成具体的制度,真正发挥出资人的作用。监事会是代表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监督的机构,要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逐步将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化改革,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第二,强化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坚持把利润指标作为考核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促使商业银行加强成本管理与利润考核。同时,建立对各级分支行的激励机制,使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称,把机构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与本行的赢利水平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三,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外部约束。在剥离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础上,对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指标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撤销少数难以救助的金融机构,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监管当局的协调与合作。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8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2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货币需求函数
2.内源性融资
3.绝对购买力平价
4.丁伯根原则
二、简答题(每8分,共计32分)
1.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有哪些交易?
2.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有哪些区别?
3.简述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4.简述“托宾税”的含义,方案和实施条件。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某年物价指数为97,银行一年期利率为1.08%,实际利率是多少?
2.纽约外汇市场1英镑=2.2010/2.2015美元,伦敦外汇市场1英镑=2.2020/2.2025美元,(不考虑套汇成本),请问在此市场条件下该如何套汇?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多少?
四、论述题(每18分,共计36分)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为什么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2.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时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2002年金融学研究生招生联考“金融学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计16分)
1.货币需求函数:指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二是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三是作用于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机会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
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MV=PT),式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与剑桥方程式(M=kPY),式中,M为货币数量;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PY表示名义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Y表示国民收入, 表示利率, 表示 与Y的函数关系, 表示 与 函数关系),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 表示名义货币量; 表示价格水平;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表示物价的预期变动率;w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y表示货币收入;u为其他随机因素。
2.内源性融资:指筹资单位不依赖外界而挖掘单位内部潜力,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资金的活动。内源性融资就是利用内部资金,因此不构成企业新的债务,经营上没有外来的压力,资金往往比较稳定,可以免受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内源性融资筹资成本最低,不构成新的负担。内源性融资的缺点在于受本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融资规模有限;并且,内源性融资的盛行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储蓄倾向,导致储蓄不足,进而影响社会的再投资能力,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损失,延缓了经济的发展,并成为政府干预的借口。内源性融资的资金来源,一是自身的储蓄,二是某些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包括折旧准备及其他可节省的非现金费用,保留盈余、出售固定资产和移用流动资金四项。
3.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平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有两个: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这样,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  
其中, 项表示权数。如果将这一物价指数 , 表示,则有: 。该式的含义是: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量时是相等的。 上式变形后得: 。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4.丁伯根原则: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他指出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如在两个目标、两种工具的情况下,只要决策者能够控制这两种工具,而且每种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决策者就能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
丁伯根原则指出了应运用N种独立的工具进行配合,以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这一结论对于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

二、简答题(每8分,共计32分)
1.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有哪些交易?
答:(1)同业拆借市场指银行之间、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这是一个无形市场,主要通过现代通讯手段进行交易,由于拆借期限较短,一般最长不超过一年,借款方也无须提供担保抵押。各金融机构为了弥补头寸暂时不足和灵活调度资金,将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和已存入央行且大于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相互间进行拆借。同业拆借市场的拆借利率一般由融资双方根据资金供求关系及其他影响因素自主议定或者通过市场公开竞标确定,市场性较强,最易实现利率市场化。
(2)同业拆借市场所容纳的交易内容主要分为两种:
1头寸拆借。所谓头寸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为了轧平头寸、补足存款准备金和票据清算资金而在拆借市场上融通短期资金的活动。当头寸拆借用于补足存款准备金时,一般为日拆,即“同行业拆款”,今日拆入,明日归还,拆借期限为一天。
与以补充存款准备金为目的的头寸拆借相比,以调整清算头寸为目的的头寸拆借则更具普遍性和经常性。银行在轧平当日票据交换差额时,对于少头寸的银行来说,可以及时通过拆借来补足头寸,保证清算顺利进行。这种拆借方式较之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取得资金,要便利、快捷得多。
2同业借贷。头寸拆借以调整头寸为目的,而同业拆借则以调剂临时性、季节性的资金融通为目的。对于拆入方的金融机构来说,同业借贷可以使其及时获得足额的短期资金,拓展资产业务。对于拆出方的金融机构来说,同业借贷为其短期闲置资金的运用找到了出路,可以增加经营收益。由于这两种拆借方式融通的资金在用途上存在差别,所以,同业借贷较之头寸拆借的期限要长,从数天到一年不等。
同业拆借市场的这两种交易方式是金融机构进行头寸调节和短期资金融通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中央银行进行银行监管和贯彻政策意图的重要途径。
2.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有哪些区别?
答:(1)主板市场是投资者之间买卖已发行股票的场所,分为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场内市场和证券交易所之外股票场外市场,即通常所说的股票交易市场。发行的股票在该市场获得流动性,在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预期前景变动下,不断形成股票交易价格,引导资金优化配置。
创业板市场即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标准较低,具有自己特有的交易和管理规则,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兴企业或高科技中小企业服务的股票市场,多为电子化股票市场,又称为股票第二交易市场或另类股票市场。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开设创业板市场,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二板市场是美国的NASDAQ市场和欧洲的EASDAQ市场。
(2)主要为中小型创业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在上市公司对象、上市标准、交易规则、信息披露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上市公司对象不同。创业板是为那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持续融资的途径,使其尽快地成长与壮大。而主板市场则是为大中型企业实现规模的扩张提供融资途径,这些企业多具有一定业绩基础。
2上市标准不同。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是分别制定的,总体上说来,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较低。比如说,中国内地主板市场在股本规模方面,内地主板市场要求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而创业板对股本规模的最低要求为2000万元。在资产负债比率方面,内地创业板与主板的要求一致,规定企业在申请发行时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也就是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但创业板并没有针对无形资产提出任何有关资产结构的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有连续三年的营运记录及盈利记录,而创业板则没有盈利方面的要求,且营运记录也缩短到了两年。在资产质量方面,主板要求公司在发行前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0%,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20%。
3交易规则不同。以中国内地的股票市场为例,创业板市场交易规则与主板市场主要有六大不同,主要表现在:a.创业板开盘前将揭示可能出现的开盘价;b.创业板每笔申报的数量有最高限制;c.对交易主体的规定基本与主板相同;d.创业板的涨跌幅限制与主板不同;e.创业板制定了明确的停市规定;f.创业板交易方式依然采用电脑集中竞价方式和T+1的交易制度。
④市场监管不同。两个市场在监管标准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如美国纳斯达克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向股东提交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其他中期报告,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至少要有两名独立董事,还要求必须设置审计委员会等等。
总之,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虽然都是股票交易市场,但由于其设立目的不同,就不可避免地在入市标准、交易规则、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别。
3.简述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答:资产市场说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汇率决定学说。由于这种学说侧重于从金融市场均衡这一角度来考察汇率的决定,因此,又被称为金融组合说。
前提:(1)三种资产市场相当发达,对利率、汇率相当敏感;(2)三种市场联系紧密,资金可以自由流动;(3)货币自由兑换。
内容:(1)该学说认为一国的资产种类结构归纳后可以分为三类:本国货币、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的需求同该种资产的利率及财富总额成正比。同其他种资产的利率成反比,对货币的需求同本外币资产利率成反比;对三种资产的需求共同决定短期汇率。(2)根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定理,两个市场均衡时第三个市场也同时均衡。(3)三种资产的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和汇率也会产生影响。
结论:(1)短期均衡汇率由三种资产供求均衡时的较差点决定;汇率与利率有密切联系;资产总量和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利率和汇率。(2)货币供应通过金融市场比通过商品市场的物价和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影响快得多。短期汇率是由金融市场资产选择决定的,长期均衡汇率才是由商品市场和购买力平价决定的。(3)经常账户盈余导致外汇资产增长,其供给增加,均衡汇率下降,故只有在国际收支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汇率才是长期均衡汇率。
意义:(1)引入了三种资产,比货币分析法更全面;(2)资本流动巨大且频繁的今天,对预期汇率的短期波动很有作用。
局限:(1)对金融市场不发达、外汇管制较严的国家及汇率弹性不大的国家而言,应用时很有局限。(2)该学说只限于金融资产,忽略了商品和劳务、无形资产等的国际流动。
4.简述“托宾税”的含义,方案和实施条件。
答:(1)托宾税亦称资产流动税。由于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倡导对外币兑换进行征税的建议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外汇交易所征的税被称为托宾税。这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它可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大。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的抑制那些不稳定的交易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的目的。
对托宾税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托宾税会降低市场效率。由于征税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会持有金融资产而不想进行交易,这会给市场带来效率上的成本。2如果托宾税只针对特定的资产,则会使投资转向未征税的资产,从而使现有的税收体系发生扭曲。
由于托宾税的征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外汇交易,要想取得普遍的较好的效果,需要在税收政策、税收征收以及税款分配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协调。托宾的设想是对所有与货币兑换有关的国内证券和外汇市场交易征收一种税率统一的国际税,因此,要想有效的征税,必须达成国际协议,否则,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会便利对托宾税的逃避。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6:49 | 只看该作者
2)托宾税方案
托宾税方案提出的背景,是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汇率的不稳定。1972年,托宾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提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经济学家后来把这种外汇交易税称为“托宾税”。
托宾税具有两个特征:单一低税率和全球性。迄今为止,西方经济学家所提议的税率从外汇交易值的0.05%到1%不等。至于全球性,托宾及其支持者主张至少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好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此项外汇交易税。
托宾税自70年代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引起热烈反响和争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它可以抑制投机,稳定汇率。在不存在托宾税的情况下,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预期的汇率变动等于两国间利率差,如果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投机活动就会发生。当存在托宾税时,外汇交易成本问题就将非常显著。由于套利交易牵涉到两次外汇交易,即期现货市场与未来现货市场的两次方向相反的操作,因此只有当预期的汇率变动率与两国利率差之间的差异超过这一交易成本时,投机交易才可能发生。假如国内外利率相同,只要预期一种货币价值变动的百分率小于托宾税的两倍,托宾税就将成功地阻止货币投机交易。因此,实施托宾税,可使一国政府在中、短期内,依据国内经济状况和目标推行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而无需担忧它会受到短期资金流动的冲击。而且,由于托宾税是针对短期资金的往返流动而设置的,它不仅不会阻碍反而将有利于因生产率等基本面差异而引致的贸易和长期投资,因为后者的收益较高,相关的货币流动期限较长,汇率的稳定对之更为有利。由此可见,托宾税能够抑制投机、稳定汇率,使外汇交易对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和变化做出反映,引导资金流向生产性实体经济。
2它可以为全球性收入再分配提供资金来源。考虑到目前全球外汇交易的天文数字,即使对外汇交易课征税率很低的税收,也能筹到巨额资金。如果能通过国际合作把这笔巨资用于全球性收入再分配,那么确实能对世界做出极大贡献。
(3)托宾税方案的实施条件
这一方案虽能有效地抑制投机、稳定汇率,但它的顺利实施却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1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托宾税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从税基的确定角度看,根据公平原则,托宾税应尽可能涵盖一切参与外汇交易的个人、企业、金融中介机构、政府和国际组织。但这样的税基不能把不同性质的外汇交易区别开来,对投机者和非投机者都同等地课以此税,显然有悖于托宾税的宗旨。另外,从应税交易的识别角度看,托宾税主要针对的是投机性现货交易,但目前外汇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投机活动发生在衍生工具领域。对衍生工具征税将使税收的征收监管更加复杂,并且可能严重破坏衍生市场的发展。最后,在税率确定上,目前的建议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使用低税率,不一定能有效地阻止投机交易,如果采用足以阻止投机的高税率又将使外汇交易量大为缩减,从而损害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
2各国政策的协调一致。托宾税是一种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方案,各国协调中可能出现许多障碍难以克服。例如,是否能将所有国家都纳入协调范围。如果有的小国不愿采用,那么在其他主要国家都征收托宾税时,它就会迅速发展为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使托宾税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另外,托宾税的收入分配问题因为明显的利益性而可能引起各国的激烈争吵。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某年物价指数为97,银行一年期利率为1.08%,实际利率是多少?
解:依据: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货膨胀)-1
其中,通货膨胀率为(97-100)÷100=-0.03,名义利率为8%,代入公式有
实际利率为:(1.08÷0.97-1)×100%=11.3%
2.纽约外汇市场1英镑=2.2010/2.2015美元,伦敦外汇市场1英镑=2.2020/2.2025美元,(不考虑套汇成本),请问在此市场条件下该如何套汇?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多少?
解:在纽约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买入英镑(1:2.2015),再到伦敦外汇市场卖出英镑买入美元(1:2.2020);或者在伦敦外汇市场卖出英镑买入美元(1:2.2020)再到纽约外汇市场卖出美元买入英镑(1:2.2015)。
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1000 000×2.2020÷2.2015-1000 000=227.12英镑

四、论述题(每18分,共计36分)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为什么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答:(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的必然结果是在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供给量。这种货币供给量对银行系统而言是一种负债,但对非银行经济主体来说则是一种资产。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银行系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前者创造基础货币,后者创造存款货币,这构成了货币供给过程的两个环节。其中,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是: ,它揭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因素:基础货币( )及货币乘数( )。
(2)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通过基础货币这个中介变量来影响货币供给量。通常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债
贴现及放款
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其他资产        流通中通货
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
合计                合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渠道主要有三个: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财政对中央银行的借款和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的外汇、黄金储备业务。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前者是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其结果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及存款准备金增加。后者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在协商好贷款的数额、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后,直接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上加记相应的货币金额。这种方式因为有“倒逼机制”等不良效果的影响和副作用,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有逐渐淡出的趋势。因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扩展上述两种业务,就是基础货币的等量增加;反之,也会产生等量缩小的效应,从而进一步引起货币供给量倍数地增加或缩小。
2财政对中央银行的借款和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当一国的财政发生困难时,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政府公债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条渠道。当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基础货币等量扩张,结果货币供给量按货币乘数倍增。财政部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则依公债购买主体不同而异。当政府公债由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时,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财政存款增加,居民和工商企业手持现金及商业银行的存款都没有变化,所以公债向中央银行直接发行时,货币供给量不受影响。在财政部把对中央银行发行公债筹得的款项用于支出时,居民和工商企业在商业银行存款增加,经过商业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财政支出额的若干倍。由于没有筹资过程的货币收缩与之对冲,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影响是同样的。虽然财政部为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融资采用借款形式或债券形式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从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说,借款形式的干扰要大一些。政府以借款形式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长期赤字条件下通常是只借不还,货币供给一旦增加,就很难反向变动。如果政府以公债形式从中央银行融资,中央银行除了可以到期还款外,还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把政府公债再出售给居民、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把政府支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对冲掉,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避免货币过度增长引发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立法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给财政部,或者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我国亦于1995年正式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中央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此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多采用专业银行承购包销形式,以避免中央银行直接认购造成的货币供给增加。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再从专业银行手中购回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和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效果相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中,就出现了这种“政府债券货币化”现象。在财政部大量发行公债时,国内金融市场上债券价格会下降引起利息率水平上升。当中央银行把利息率作为一个调控指标时,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公债,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这就造成“政府债券货币化”。总之,中央银行扩展对政府的债权规模,就引起基础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反是。
3中央银行的外汇、黄金储备业务。中央银行本身不参与盈利性的活动,因为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黄金资产,都是中央银行通过注入基础货币来收购的,即是中央银行通过手中持有的基础货币向外汇、黄金持有者购买的。其中外汇占款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连年顺差,在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机制如下:1994年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新制度规定除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和几项特殊允许的外汇收入外,企业外汇收入均要求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同时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外汇结算周转余额比例管理。1996年7月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了结售汇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可在外汇管理部门核定的最高限额内保留现汇,超出的部分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卖出。新汇制下,我国的外汇资产(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B)形成三个流向:a.按意愿结售汇制规定予以保留的个人外汇收入,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入及少部分国内企业外汇收入;b.大多数国内外汇收入按强制结售汇制规定及时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形成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余额;c.外汇指定银行按结售汇周转余额比例管理规定,持有额度内外汇,超额度部分卖给中央银行,形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三个流向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不相同。总之,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购外汇黄金,则会引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反之则反是。
由个人或企业持有的外汇资产,作为商业银行的外汇存款,不会造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不会对国内货币供给造成影响,假定这部分外汇资产的比重为a,则其他两个流向的外汇资产为(1-a)B,它们会通过两个渠道影响一国货币供给。其一为:结售汇过程中,外汇指定银行动用超额准备金买外汇,引起超额准备金率下降,货币乘数扩大而使货币供给增加;其二为:外汇指定银行外汇结算周转余额比例管理制度下,央行买入外汇指定银行超限额外汇引起外汇储备增加,相应增加外汇占款而使货币供给得以多倍扩张。
(3)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通过基础货币这个中介变量来影响货币供给的。
2.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时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答: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逆差或顺差,而且数额比较大,必须及时加以调节,否则会对该国经济政策产生严重的影响。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许多,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种。
(1)外汇缓冲政策。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运用官方储备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需求或供给。一般做法是建立外汇平准基金,该基金保持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和本国货币,当国际收支失衡造成外汇市场的超额供给或需求时,货币当局就动用该基金在外汇市场公开操作,买进或卖出外汇,消除超额的外汇供求。
用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既有优点,又有弊端。1外汇缓冲政策的优点。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季节性、偶然性原因或不正常的资本流动所造成,则改变国内经济运行来消除这种失衡,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这时,通过外汇缓冲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是一种既简便又有益的作法。它能够使外部失衡的影响止于外汇储备,使本币汇率免受暂时性失衡所造成的无谓波动,有利于本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顺利进行,而不影响国内经济与金融。2外汇缓冲政策的弊端。首先,外汇缓冲政策只能用于解决临时性国际收支失衡。对于长期的根本性失衡,该政策运用的结果不仅不能解决这种失衡,而且会使问题大量积累,最终使国内经济因不可避免的调整而承受极大的震动。这又引发另一个难点,即如何判断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即是临时性失衡还是根本性失衡。其次,外汇缓冲政策的运用也要具备一定条件,即必须保持实施缓冲政策所需要的充足外汇,必须具备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条件。而事实上,一国外汇储备总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那些巨额的,长期的国际收支赤字,仅用外汇缓冲是不行的,长期运用将导致外汇储备的枯竭或大量外债的累积。
(2)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是指运用扩张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需求总量,进而消除国际收支的失衡。财政政策调节一般是以收支两方面进行的,即通过对各类税收的调节和通过对公共支出系统的调节来实现政策目标。以国际收支盈余为例,财政当局可以运用松的财政政策即减税和增加预算支出刺激企业和个人的需求,从而推动收入增长和价格上升,使出口增加,国际收支盈余减少。反之,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性政策发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伸缩需求规模,以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这些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具体地说,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当局运用三大政策工具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紧缩信贷规模,从而达到制约进出口规模的目的;2提高再贴现率,以增加融资成本的方式来限制货币需求的膨胀,并吸入资本流入;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货币,以降低货币差规模,从而减少直到消除国际收支赤字。同样可以运用三大工具调节国际收支盈余,只是操作方向相反而已。可见,需求管理是一国财政货币当局运用宏观政策工具,通过收入机制,相对价格机制和利率机制来达到调节目标。
运用需求管理的好处是可以有效调节因国内需求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国内外均衡。另外,需求管理还可以使汇率保持稳定,从而有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开展。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也有其局限性:1运用需求管理调节国际收支是通过调节国内经济变量来实现的。当国内均衡与外部均衡存在冲突时,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往往与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例如,紧缩性政策在减少进口支出的同时也抑制了本国居民对国内产品的需求,由此会导致失业和生产能力过剩。如果所造成的负担主要落在投资上,还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因此,特别在本国经济业已不振,失业已严重的情况下,国际收支赤字的出现,常常使当局的宏观经济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泥潭。2需求管理是通过市场机制发生效应的,而且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因而,其调节过程比较长,不能及时发生作用。
总之,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作为两种调节方法各有利弊。外汇缓冲政策调整临时性国际收支失衡既简单又有益。但由于各国储备有限,对长期巨额国际收支失衡却无能为力。需求管理宜于调节周期性失衡,但有时易与国内经济目标冲突。各国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采取相应调节政策措施,灵活运用。
12
发表于 2009-3-1 22:33 | 只看该作者
LZ 辛苦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23: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盐 于 2009-3-1 22:33 发表
LZ 辛苦了

终于有人了,神啊,%@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4-4-29 20:31 , Processed in 0.42375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