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
------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杨氏一家的抗敌史
在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这个小村庄里,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消逝在这片土地上,但抗敌英雄人物的事迹却永远留在当地人民的心中,代代相传。在那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社会动荡的时期,总有那一些铮铮铁骨让我们铭记在心,是他们的不屈不挠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是他们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事迹不会被人民所遗忘,亦不会被历史所磨灭。特别是英勇抗敌的杨氏一家的英雄事迹在当地更是家喻户晓。在抗敌的篇章中留下自己辉煌的一页。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勇抗敌的杨氏兄弟: 杨发州(1883—1941) 杨发州,男,汉族,1883年生,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人。作为土生土长的碧龙村人,杨发州很早就投身革命事业。在革命期间,他很好的担任了交通员这一职务。他长期为地下组织和红军筹备必要的军需与生活物资,在革命大后方默默的奉献着。然而,1940年8月,在遂昌龙洋为红军组织物品时被敌人发觉后不幸被捕,押解至遂昌,后转至松阳监狱。在狱中受到敌人的百般折磨,虽然后来他被敌人释放,但是在狱中他早已落下重病,在释放后第九天不幸去世 ,享年58岁。 吴顺媛(1910—1940) 吴顺媛,女,汉族,1910年出生。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人。身为杨发州的妻子,她巾帼不让须眉,很早就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当地的革命事业。在村妇女联合会组织中担任主任一职,长期在大后方参与后勤保障工作。1940年,病魔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享年30岁。 杨发全(生卒年不详)
杨发全,男,汉族,又名杨荣,外号大老杨。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人。1939年任遂昌王村口区委书记,中共处属特委首次党代会代表。与堂兄弟杨发州一样,他早年便积极为革命而斗争。曾追随张麒麟书记活跃于住龙镇一带。革命结束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顽强斗争的杨氏五兄妹: 杨观义(1916—1943) 杨观义,男,汉族,1916年生,龙泉县住龙镇碧龙村人,在父亲杨发州的影响下,1936年便参加了革命斗争。成为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中的一员,1943年10月3日为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筹集食盐时不幸被敌人杀害于福建省浦城县水南桥下。后来被追认为碧龙村革命烈士。 杨观礼(1915—1943) 杨观礼,男,汉族,使用双枪,外号双枪小老杨, 1915年生,龙泉市住龙镇碧龙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入党,任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副队长,跟随张麒麟,曹景恒、曾友昔战斗在一起,1943年在遂昌白马山门阵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虽然他后来并未被追认为烈士,不过他的光辉事迹依然为住龙镇人民广为传颂。 杨观智(生卒年不详) 杨观智,男,汉族,在国民党抓壮丁期间被强行抓走,在途中他趁机逃回,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二日(农历)连房子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随即又逃到浦城的毛洋村建起了简易房,还是被他们烧毁。生活坎坷,颠沛流离。 杨祝连(1926—2009)
杨祝连,女,汉族,出身在1926年,兄妹四人,她最小。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迁驻龙泉,到处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敌人为了消灭我中共闽浙边委的武装力量和我地下党组织,利用一些极端的手段进行破坏。1943年5月敌人把17岁的祝连抓到黄家的新屋里,试图想知道我地下组织的下落。虽然敌人给她上过老虎凳、灌过辣椒水、蹲过监狱、被敌人严刑拷打,但是坚决不从,敌人见她就要死了这才把她给放了。回到家里经过几个月的休养,身体才恢复。可是灾难并没有因此而过去,9月,浦城方面的敌人把她和她的父母亲一起又一次抓去,先是在忠信的游枫关押了40多天,随后又解押到浦城监狱关押了40多天。在游枫和监狱关押期间,她被严刑拷打,受尽折磨,可她宁死不屈,敌人没从她口中得到一个字。
杨观仁(1906—1941) 杨观仁,男,汉族,1906年生,龙泉县住龙镇碧龙村人,1936年参加工作,同年3月入党,1942年2月3日(农历1月初八日)被敌捕杀于碧龙杨家大屋门口。革命结束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为革命而牺牲个人性命的例子举不胜举,而像碧龙村杨氏一家那样整个家族为革命献身的例子却并不多。他们为革命斗争到底的那种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的灵魂,支撑着过去,也照亮了未来。中华民族也是凭借着这股民族精神一步一步走向繁荣的今天,那生生不息的民族魂鼓舞着当代人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打造一个蒸蒸日上的现代主义社会。
浙江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丽水小分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