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3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也许有人会反对这个观点。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把读完大学(本科)称作“完成学业”的话,那么,绝大多数人在完成学业之后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工作,亦即就业。完成学业之后,继续深造或者赋闲在家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是继续深造,最终也是要走向就业的。因此可以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这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说法,它既没有把“读书”庸俗化,也没有把“读书”高尚化。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一个很常态的术语。

    人们常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然而,人才也是人,而人是需要工作的。人才也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价值,如果连工作(或者工作机会)都没有,一切都将是空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人才”的说法显得有点空中楼阁,尤其是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之中。读书只是人生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就业才能给国家、给社会创造价值,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

    多年前,我读过一本叫做《外企高薪职位面试指导(2003版)》的书。书中有一篇序言,题目是《中国呼唤实用人生文化》,作者是时任新东方副校长的徐小平。在这篇序言中,徐小平给读者详细描述了西方社会那种非常发达的求职文化。

    十年前我还在加拿大念书的时候,一个刚刚获得教育学博士的朋友老杨面临找工作的压力,经常到我家来借酒浇愁,一来就说他找工作的各种惊险和艰难,常常听得我兔死狐悲。

    一天,老杨又说起他为找工作作了多少准备和研究:“大学图书馆各种找工作的书,我几乎全部研究过,其中,如何写简历(Resume)的书有八十多种,如何写求职信(Cover Letter)的书有九十几本,如何准备就业面谈(Job Interview)的书也有五十多本,我全部借回来通读过。不是吹的,小平,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就业指导专家了!将来你如果不知道怎么找工作,我可以教你。”说到这里,杨博士拂去他脸上的愁云,一刹那露出了他知识分子智慧闪烁真我的风采。

    看见他高兴我挺失望,就问他:既然你都作了这么多研究,那你为什么还找不到工作?老杨博士立即收回了他的兴奋,脸色黯淡了下来……

    十年过去了,我相信我的朋友早已经找到了他的理想工作,再也不用去大学图书馆研究那些求职指南之类的图书了。但我知道,在北美每一个大学图书馆,毕业生们依然会鱼贯而入,借阅老杨曾经倾注过无限心血的那些职业指导书籍;而北美每一个图书店里面,肯定有一个越来越丰富的就业出版物专柜和越来越精细的职业指导专题著作,以满足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如何就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精心写作求职信,仔细打造Resume,充分准备Intervire,从而寻找、猎取并获得自己理想的就业机会。

    求职文化,假如有这样一种文化的话,是北美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更是中国留学生在北美碰撞到的文化冲突中感受最深刻、伤害最严重的一部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就业。美国加拿大的学生几乎从小学起,就被时刻灌输这样一种意识。在西方发达社会,一个学生离开学校时的最大愿望和最基本的成功标志是什么呢——得到一份工作。教育是以就业为中心还是以文凭为中心,是中国和西方教育思想中最大的区别之一,也是中国学生到达北美之后,最需要从头学习和适应的一种基本求学观念和基本生活方式。

    围绕就业和求职的需求,西方社会诞生了非常发达的求职文化。美国加拿大教育体系到了中学阶段就开始普遍设置就业指导老师,开设求职简历写作课,举办求职面试辅导班。大学就业辅导办公室更是学生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就是过去中国大学里面的“分配办公室”。不同的是,就业辅导办公室是辅导学生自己找工作,它的功能是让就业者自己学会如何去为了一份好工作而奋斗。

    我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曾经注意到一个现象:大部分学生在机房里做的事情,就是写求职简历和申请信。我曾经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们总是写不完?后来才知道,作为一个基本要求,申请者每发一封求职信,都要根据这家目标公司的公司文化和特定要求,重新制作自己的简历和申请。去美国读MBA的中国同学一定会告诉你,九月入学还没有适应过来,就已经要开始准备年底的就业面试,为的是来年夏天的Summer intership。而Summer intership职位的性质,又直接影响了你毕业后的工作前途。可以想象,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就业辅导和培训的中国学生,在这样的文化面前会走多少弯路,损失多少本来属于他的机会和前途!

    读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理解“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而我想说的是,根据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西方社会早已盛行的那种求职文化,最终是一定会在我们身边流行起来的。根据我从九十年代初至今的这段短暂的人生经历,我已经亲身见证了大学毕业生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深刻变迁。我相信,这种深刻的社会变迁是不可能逆转的。在中国,再也不会存在什么“天之骄子”,哪怕你是硕士或者博士。读书就是为了就业,无论你接受与否,这就是现实!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 14: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卷轴玩笑 于 2009-12-1 16:07 编辑

兰州 此命题只限于我朝 对于兰州国外的例子 我不敢苟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 15:3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把就业工作拉动内需实现GDP增长就叫做人生价值的体现,那无疑是可悲的,因为太多的职业并不需要你本科毕业。人类进步靠劳动,而就业与劳动并不对等。素质教育无疑是优越于实用教育的,就像共产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在现在这个状况下,就像楼上切格瓦拉娘说的那样,两者都要盖上个印章“初级阶段天朝出品”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 18:13 | 只看该作者
相比就業 我更喜歡創業 %@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1 18:15 | 只看该作者
没看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2-1 18:27 | 只看该作者
好多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2 09:14 | 只看该作者
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我感激大学时给你一个从学生过渡到职业人的一个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2-2 15:57 | 只看该作者
我就也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2 16:50 | 只看该作者
%@1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5-11 02:44 , Processed in 0.15322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