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0764|回复: 44

杭州民间故事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0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民间故事!

金 牛 湖
  
  从前,西湖是叫做金牛湖的。  

  那时候,这湖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田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地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沉,谷粒儿长得圆,象一串 一串的珍珠,真叫人喜欢。农闲了,大家就到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亲,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头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会出现了:老远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清水,这样,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的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 啦,直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都硬得象石头,缝裂得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睛 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有金牛出现。


  这天早晨,大家正在湖边盼望,突然传来“哞”的一声,哈,果然看见金牛从湖底破水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大口吐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老百姓见了,个个喜得拍手叫好,流出了泪水,感 激金牛。又见那头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晶的眼睛, “哞”的一声,慢慢地,又没人湖中去了。


  这样的情景很快就传开了。钱塘县官听到后,捧着肚子笑呵呵他说:“这真是件活宝贝呵,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 能升官发财!”当下就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那些衙役、地保一个个都急匆匆地跑到湖边,抬头望望,眼前却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儿还有金牛呵?问问附近百姓,大家见是衙门里的人,不是说没见着,就是悄悄地避开啦。衙役们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绝办法。

  他对手下人说:“既然金牛不见了,沉人湖底,那你们就把老百姓都叫去,把湖水车干。谁不去,就斩谁!”

  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赶到湖边。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车湖水。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到了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明地亮。


   县官走去看看,也被金光照得连眼睛都张不开,但他还吆喝着衙没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说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了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暗暗打从心里高兴。

  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两!”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睬他。县官见老百姓不理,就大声怒吼道:“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这县官的话则说完,只听那头金牛大叫了一声,真象晴天炸了个霹雳。但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那县官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挪不动。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子把他们全都卷入巨浪中去啦。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

  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干过。人们忘不了金牛,就在湖的旁边城墙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夭爬上城楼去盼望金牛。这座城楼,就是后来的叫“涌金门”。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来峰
  
  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

  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场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找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划脚看热闹。


  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呀,原来有一家盈盈,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来。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疯和尚!”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他跑了!”


   这一下,把全要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


   “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有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摇着扇了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地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以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锤的锤,凿的凿,“叮叮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尊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只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疯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不用锤,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泉
  
  在仙姑山北的清涟寺里,有一口长方形的水池,叫做“玉泉”。玉泉的水清澄澄,玉泉的水亮晶晶,清亮清亮的泉水是怎么样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传说。  
  早先,钱搪江口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地沟,叫做“天开河”。有天开河里,住着一条草龙。草龙能翻江倒海,腾云驾雾, 本领很大,但他粗里粗气的,不懂得世事,整天在江里钻进,海里钻出,和大小鱼虾们嬉戏。

  一天,有只官船押着两只驳船从钱塘江口经过。官船鸣锣喝道,神气十足,驳船上却是一片哭声。草龙见了很奇怪,左右一打听才知道人间有个皇帝,皇帝手下有许许多多官,这便是皇帝派官捉老百姓到京里去做苦工的。草龙知道了这个缘故,心中十分气愤,他把尾巴一甩,“哗啦”一个大浪头扑过去,打翻官船,救下了两船百姓。草龙想:官船是给我打翻了,可是皇帝还在京城里!皇帝这样坏,我应该收掉他,换个好的。于是,他便驾起乌云,冲出天开河,向京城飞。

  这时,皇帝正在宫廷里和大臣妃子们饮酒作乐。宫娥彩女们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好不快活,不防一霎时天色变了;狂风刮得大树折腰倾盆大雨哗哗地落个不停,但见草龙驾着乌云,气势汹汹地闯进来,这下,吓得三千御林军抱头乱窜,皇帝更惊得目瞪口呆。幸而有个胆大的侍从,拉开弹弓朝草龙打了一弹丸。这一弹弓凑巧打中草龙的右眼,疼得他大吼一声,扭过头,“哗啦啦!”尾部扫去宫殿一只角,飞走了。

  草龙逃回钱塘江口的天开河里,越想越思越恼火,咬咬牙,发誓要报仇。

  那时,清涟寺里往着一个会看病的老和尚,医术很高,草龙打听到有这么一个和尚,便变成一个粗黑的大汉,上门来求医,老和尚看他形状石怪,心里很怀疑,就问;

 “哎呀,哎呀,你这只眼睛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的呀,”草龙编个谎话,说是上山凿石头,不小心被碎石子爆的。

  老和尚用钳子钳出草龙眼睛里的东西,一看是弹丸,就往地下一摔,说:“明明是颗弹丸,为啥说碎石子呀,你到底是什么人,不讲明白我不医!”

  草龙见老和尚发了脾气,怕他真的一给自己医治,就把怎样被打了一颗弹丸的经过,老老实实地说出来。末了还说:“等你把我的眼睛医好了,我就去报仇。”

  老和尚听了草龙的话,大吃一惊。心想:“我这寺院是皇帝造的,我享的是皇帝福,如今他要去伤害皇帝,这还了得!便想了下个计谋,假装向草龙笑笑说:”要我医好眼睛 不难,不过你拿什么来谢谢我呢?“

  “只要你能医好我的眼睛 ,你要什么奇珍异宝,我都给你。”

  “奇珍异宝我不要。这寺院缺水,你就先替我钻个泉眼吧!”

  草龙不知是计,便满口答应了。老和尚选定一块地方,草龙就一个斤斗扎进泥土里去,清清的泉水便从他扎进去的洞口汩汩地涌上来。草龙越钻越深,朱水也越涌越大,很快汇成了一吕大池。这时老和尚急忙将佛前供奉的玲珑石塔移过来,在泉眼当中一竖,把草龙压在地下。

  草龙上了老和尚的当,被压在地下再也出不来了。钻出来的那个泉眼,因为泉水象碧玉一般的清洌,人们就把它叫做“玉泉”。在玉泉附近还有两个水池,一个叫“珍珠泉”,一个叫“晴空喜雨泉”。据说草龙的头伏在珍珠泉下面,所以地面上一有震动,草龙惊醒过来,他在地下舒舒气,水面上就咕噜噜地冒出许多小小的气泡。晴空喜雨泉底下,正好盘着草龙的尾巴,因此在大晴天里,上面总是雾蒙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线天
  
  不知在多少年前,诸暨有个年轻人,名叫石娃。他既聪明又健壮,不但是种田能手,还是个手艺出众的石匠。

  每天早晚,他总是带着榔头凿子,招呼村里的青年们一起,到山上去打凿岩石。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雨雪,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慢慢地他把村边的山头都有变得玲珑俊秀,景色特别美丽。

  石娃住的村子里,有个姑娘名叫花妹。花长得像一朵刚开放的牡丹。她心灵手巧,绣花绣得好极了,没有一个姑娘能赶上她的,每天,花妹和村里的姑娘们一道,坐在窗口绣花,绣呀绣呀,她们把所有美丽的花朵都绣在锦上,再把这些美丽的锦绣做成衣裳穿,大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花妹还会唱歌,只要她开口一唱,花儿会开放,鸟儿会飞舞,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欢笑。石娃在山上凿石头,听到她的歌声,颈头更大了。


  石娃爱着花妹,花妹喜欢石娃,他俩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定要等到石娃把山上的石头都凿完。等到花妹把四季的花朵都绣完,到这时候,他俩才成亲。全村人都喜欢花妹和石娃,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好日子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石娃凿完最后一块石头,花妹也绣完最后一根丝线,他俩双双跑到村外的小溪边。花妹撒开自己的辨子,让清清的泉水冲洗着长发。花妹的长发浸在水中,溪水就打起漩涡来了,“哗啦,哗啦”不住地欢笑;溪边那棵桃树,见了美丽的花妹,便在树顶上开出一朵特别鲜艳的桃花来。石娃攀上去,摘下桃花,插在花妹第一次挽起的发卷上。月亮当空照,星星眨眼笑,天上的仙女们一个个都探头张望,谁不羡慕这人间的一对呀!

  站在云头的雷神也看见了;石娃和花妹是那么快活,那么亲密。他越看越眼红,恨恨地想;人暗竟有人比我活得快活,那可不成,这样美丽的姑娘应该是属于我的呀!于是他抹了一把黑脸,变成一个粗大的黑脸汉,到地下来了。


  花妹打扮好了,和石娃双双地回到村里来,村里人把他俩拥上最美丽的一座小山上,在那里,大家已经给他们盖好了一座新房。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山上欢天喜地过了一夜,直到快天亮的时候,才渐渐散了回去。

  客人散尽了,石娃和花妹正想进屋去,突然,月亮不见了,乌云压住头顶,只听得从远处滚来一阵可怕的声音,雷神在山头上出现了,雷神嘻皮笑脸地去拉花妹,说道;“美人儿,随我到天上去吧,”花妹又急又气,一伸手“辟啪”打了两记耳光。石娃赶过来。一膀子把他撞得老远。

  雷神挨了打,怎肯罢休!他眼珠子一转,就是两道闪电,嘴巴一张,就是一声响雷;他袍袖一挥,狂风起来了,暴雨落下来了。闪电刺得人眼花,响雷震和人耳聋,狂风刮得人站不住脚,暴雨打得人抬不起头。花妹和石娃紧紧依偎着,誓死不分离!雷神用手在石娃和花妹中间一劈,“忽”地一道青光闪过,山头劈成两半;雷神以吹了一口气,花妹站着的这一半山头,立刻就飞将起来。石娃机灵地纵身一跳,攀住这半边山头上树藤。飞呀,飞呀,愈飞愈快,愈飞愈高。石娃只听到耳边呼呼风响,渐渐地,他的头晕了,眼花了,他的双手不知不觉变成了两只翅膀,再也攀不住了。他就用牙紧紧地咬着树藤不放;可是,他的嘴巴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尖,越来越硬…最后,这半边山头飞到了杭州灵隐的上空,“轰隆”一声落到地面上,把石娃震得昏晕过去了。

  石娃清醒过来,看看自己已变成了一只长嘴巴的鸟儿,觉得很伤心。这时,他隐隐约约地听到一阵歌声,多熟悉的歌声呀!于是,他就展翅飞到山头上,朝四周看看:山上的石刻是自己领头雕的,山上的树木是自己领头栽的,他下就认出来了,这就是从他的家乡飞来的那半边山头呀!他把耳朵贴在岩石上听听,歌声更清晰了,再厚的岩壁也隔不断花妹的歌声呀,花妹一定在这山头底下!石娃听好了一个位置,便在岩石上啄起来,啄了一天,又啄一天,啄得岩石直冒火星。

  花娃正在唱歌,忽然隐隐地听到头顶上有“笃,笃”的声音,他屏住呼吸静静地听,一点也不错!声音一声比一声清晰,一声比一声响亮,这一定是石娃在凿石头!花妹高兴极啦 !就拔下头上的银钗,对着洞顶发出声响的地方挖起来,他要让石娃少费一点力气,早点把岩石凿穿。这样,石娃上山顶上啄,花妹在山洞里挖,石娃尖喙啄破了,花妹的银钗也磨得只剩短短的一截了。过了不知多少时候,石娃一啄啄到一支银钗,岩石终于啄通啦!一线和煦的阳光射进黑洞,石娃从来这一线缝隙飞进洞里去,在花妹的身边飞了三圈,花妹立刻也变成一只美丽的鸟儿,双双迎着太阳,向天空飞去。


  飞呀、飞呀,石娃和花妹冲破蓝天,穿过白云,一直飞到天上。他们找到了雷神,一齐拍拍翅膀冲过去,“笃,笃”两声,把雷神两只铜铃眼都啄瞎了。从此以后,雷神成了个瞎子,只能在天上吼叫,再也不敢到地下来为非作歹了。

  至今诸暨城外还有一座“半边山”;从那里飞走的另外半座山,就是现在杭州灵陷寺的“飞来峰”。飞来峰上有个小孔叫“一线天”,那就是当年石娃把花妹救出来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山第一泉
  
  老早以前,杭州没有一口水井。那辰光,这一带地方雨水非常调匀,家家户户都不缺用水。

  不料有一年,天气忽然变更,晴空万里无云,接连着几个月都不落一滴雨星。太阳晒得西湖水干,田地裂缝,连人吃的水也难找到。官府怕百姓趁机闹事,于是请来许多和尚道士,筑坛做法事,硬叫大家去叩头跪拜,求老天爷降雨。

  有个老头儿也被赶来求雨,可是,那老头儿偏偏不肯下跪。刺史见了很生气,就把老头儿抓起来,安上个“违抗官府”的罪名,要砍他的头。老头儿听了一点也不慌张,反而仰天大笑,说道:“我活了八十岁,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惜从今以后,杭州人就再也不会有水吃啦,连你们这班当官儿也得一同渴死!如果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能够寻到水源。”

  刺史听到老头儿这么一讲,心里想:难道真有这等事么?叫他寻寻看也好。寻到了,过去的事就算啦;寻不到,再砍他的头也不迟。于是就答应让他找水源。

  老头儿回到家里,把他五十岁的儿子叫来,说道:“快去缚一顶竹轿子来给我坐!”

  儿子听了问道:“阿爸,你坐轿子干啥呀?”

  老头儿说:“我老啦,走不动了,坐上竹轿子,我要到外面去寻水源呢!”

  儿子把竹轿子缚好。老头儿拐进菜园,把他二十岁的孙子叫来,说道:“快去拿两根竹杠子来抬我走!”

  孙子听了问道:“爷爷,爷爷,抬你到哪儿去呀?”

  老头儿说:“站得高些,才能望得远呢,你跟你阿爸,把我抬到城墙上去转转吧!”孙子把竹杠子拿来啦。

  儿孙俩抬着老头儿,在杭州城墙上面直绕圈子。一日绕三圈。绕呀绕呀,这竹轿子整整在杭州城上绕了三日,绕了九圈;看呀看呀,老头儿仔仔细细地看了九遭。后来,他发现在城隍山脚下,有一股烟不象烟、雾不象雾的东西,不断往上冒,不断往上升,升到天上结成一朵白闪闪的云朵儿,老头儿指着云朵儿,对他儿孙说:“那白云底下冒烟雾的地方就是龙脉呀,有一条龙在地底下呼气哩。”

  这样,老头儿就招来许多人,在城隍山脚下挖井。挖呀挖呀,挖下去三丈三尺深,可是,井底下一滴水也没有!刺史看看井里干干的,不容分说,就把老头儿杀了!

  儿孙俩大哭一场,把老头儿的尸体埋了。孙子含着眼泪,搀扶着阿爸,仍旧爬到城墙上去绕圈子。绕呀绕呀,又绕了三日;看呀看呀,又看了九遭,他们看到城隍山脚下挖过井的地方,那股烟雾更浓了,天上那朵白闪闪的云朵儿也更大了。阿爸指着云朵儿,对他儿子说:“那白云底下冒烟雾的地方真是龙脉哩,你爷爷找的地方没有错嘛!”

  他们又招呼来许多人,在城隍山脚下挖过井的地方继续往下挖。挖呀挖呀,又挖下去三丈三尺深,但是, 井底下还是没有一滴水!刺史知道了这回事,就说“欺骗官府”,不问青红皂白,把老头儿的儿子也杀了。

  孙子大哭一场,把阿爸的尸体埋在爷爷的坟堆旁边。剩下他独个儿,孤凄凄的,但是他还爬到城墙上 去,跟爷爷和阿爸一样绕圈子。绕呀绕呀,再绕了三日;看呀看呀,再看了九遭。他看到地下那股烟雾越冒越浓,天上那朵白闪闪的云朵儿也越积越大了,孙子指着云朵儿说:“那白云底下冒烟雾的地方一定是龙脉,爷爷、阿爸,你们死得好冤枉啊!”

  他再去招呼来许多人,仍旧在那城隍山脚下挖过井的老地方,接连往下挖。挖呀挖呀,再挖下去三丈三尺深,挖到下面全是鼓鼓实实的岩石,就再也挖不动了。

  孙子在九丈九尺深的井底下,东摸摸是干的,西摸摸是干的,一摸摸着一块圆鼓鼓的大岩石,象是龙的眼睛。他把心一横,大声喊道:“龙呀,龙呀,你为啥不睁开眼哪!天上不行雨,地下不放水,你叫大家怎么过日子,今天我跟你拼啦!”说罢就一头向那圆鼓鼓的岩石撞去,只听见“轰隆”的一声巨响,岩石裂开一条缝,缝里汩汩地冒出水来,一会儿,就把九丈丸尺深的水井灌得满满的。

  清冽冽的井水,把孙儿托上井口,可是,他已经死了。老百姓有了水多喜欢呀!可是见到那个孙子死了,都感到悲痛,于是大哭一场,把孙子的尸体埋在他爷爷和阿爸的坟旁。

  自从有了这口水井,人们就不愁没水吃了。后来,大家照样到处去挖井,渐渐地,杭州的水井就越挖越多。不过后来挖出的水井,总没有比最早挖的那口井大、那口井深。因此,人们就把最早挖的那口井称呼为“吴山第一泉”,还把城隍山脚下的那条巷叫做“大井巷”。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山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湖南边的一座山脚下面,住着兄妹俩,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父母临死时留给他们三亩祖田,一间破草房。兄妹俩起五更落半夜地耕种着这块田,总想多打点粮食。可是秋天谷子刚熟,财主就收租来了。交了租子,剩下的就没多少啦。没法想,兄妹俩只好喝汤吃粥,过着苦日子。


  这一年大年三十,是个风雪天。有钱的财主家里,满桌摆的鸡鸭鱼肉。春生家呢,只剩一小盅米啦。秋姑煮了一碗稀粥,给哥哥吃。春生说:“我不饿,妹妹你喝了吧!”秋姑说:“我不饿,哥哥你喝吧!” 兄妹俩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喝。

  这时候,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啦啦”地吼得怕人。风雪里来了个求乞的老婆婆。她头发斑白,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拐杖,一步一颠地边走边叫唤:“北风天哪,白雪地哟!善心的人啊,可怜可怜我老太婆,救救我吧!”这沙哑的声音传进了破草房,兄妹俩听得清清楚楚的。

  秋姑说:“哥哥,你听多可怜哪!”

  春生说:“妹妹,我们叫她到里面来躲躲风雪吧。”

  说着,急忙开门出去,把这老婆婆扶进屋。秋姑忙着给她掸落身上的雪花,春生端起那碗稀粥给她喝。老婆婆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在他们家里宿了一夜。

  第二天,雪停了,天也晴了,老婆婆起身告别。临走时,老婆婆拿出一块白绫送给秋姑,说道:“姑娘,用你灵巧的双手,把这块白绫绣好吧,你们这样勤劳善良,一定会得到幸福的。”秋姑接过来一看,只见那白绫上淡淡地描着一只风凰。于是,秋姑白天黑夜地绣着这幅白绫。她用红色的丝线绣凤头,用黑色的丝线绣凤眼,用金色的丝线绣凤翼,用五彩的丝线绣凤尾。绣呀绣的,绣花针刺破了她的手指,鲜血染在白绫上,她就在血上绣出火红的太阳和朵朵云彩来。她从立春绣到立夏,终于把这凤凰绣好啦。这幅凤凰图真美呀,那凤凰仰着头,朝着天上火红的太阳,五色斑斓,鲜艳夺目,就象活的一样。兄妹俩把它挂在屋子里。越看越高兴,越看越喜爱。

  晚上,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秋姑半夜醒来,见屋子里一片金光,仔细一看,那凤凰竟从图上飞了下来。她就把哥哥叫醒,兄妹俩静静地看着。只见凤凰在屋子里走了几个圈子,又回到那幅白绫上去,金光随着也消失啦。第二天早晨,秋姑起来扫地,在地上捡到一只金凤凰蛋。兄妹俩就把它卖去,买了几亩田和一头黄牛。

  俗话说:好事传千里。这凤凰图的事象一阵凤似地传到了县官的耳朵里。县官心想:这图上的凤凰能生金蛋,真是一件奇珍异宝了,我一定要把它弄到手!于是,他就把春生传来,说道:

  “老爷抬举你,愿意出三百两银子,买下你的凤凰图。”

  春生回答道:“凤凰图是我妹妹费了很多心血才绣成的,我们不卖!”

  县官听了,脸一沉,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呸!那是皇上的宝物,穷人家哪能绣得出这等宝图!”不由分说,就加了个“盗窃国宝”的罪名,把春生关进在牢里。又命令衙役到春生家去抢来了凤凰图。

  凤凰图一到手,县官真是得意极啦。他左看看,好呵,右看看,好呵,连饭也忘记吃啦,乐得呵呵大笑。这天晚上,他坐在太师椅上,守候凤凰下金蛋哩。到了深夜,突然,凤凰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照得满屋子金光闪亮,那凤凰果然从图上下来了。他以为凤凰要生蛋,忙蹲下身子去看,哪知凤凰气势汹汹地向他扑来,没头没脑地乱啄,痛得他在地上乱滚乱喊:“来人哪!救命呀!” 衙役们闻声赶来,凤凰早就“哗”的一声,冲出窗户朝山上飞去。衙役把县官从地上扶起来,只见他满脸鲜血,左眼也被啄瞎了。

  县官吃了这次亏后,还不死心。他想:那姑娘既能绣出这幅凤凰图,一定还能再绣第二幅。于是,他就把秋姑传去,对她说,如果能再绣幅凤凰图,他就把春生放出来。秋姑为救出哥哥,就答应了。她从县官那里拿来那块白绫,一针一针地绣了三个月,那色彩绚丽的凤凰又绣好了,可是,留下一对凤眼没有绣。她对县官说,要先放了她哥哥,然后再给凤凰绣眼。

  县官叫衙役把春生放出来。秋姑见了哥哥,便一针绣成了凤眼。这凤凰有了眼睛,就展开翅膀飞了下来, 驮着兄妹俩朝着他们住的山上飞去,一转眼工夫,就不见啦。后来,人们就把凤凰飞去的这座山,叫做“凤凰山”。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卦 田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见山下有块八卦田。八卦田齐齐整整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传说,这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个没出息的皇帝丢掉了汴梁京城,带着一大群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们看看西湖这块地方风景好,便留下来,在凤凰山脚下建造起宫殿和花苑,仍旧是吃、喝、玩、乐,过着豪华糜烂的生活。杭州的老百姓,见皇帝这样昏庸无道,都大为不满,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风声一传两传,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乱,心里有点慌,便召集文武百官来商量。文武百官商量来商量去,一时想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后来,有个文官想出一个主意来,他说:“皇上呀,百姓的风言风语,无非是怨宫廷里生活过得太舒服。只要皇上开辟一块籍田,说是亲自领头耕种呢,老百姓知道后,就会心服口服了。”皇帝听听有道理,立刻发下一道圣旨说:“寡人深知民间疾苦,甚为不安。今后开辟籍田躬耕,当与庶民共尝甘苦……”

  没几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开出来一块籍田。 籍田四周,齐齐整整地打下八个大桩,竖起八根粗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围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规定皇帝在里面耕田种地,平民百姓不许观看。过了一些日子,籍田开好了。里面共有八丘田,种着稻、麦、黍、稷、豆……八样庄稼。在八丘田当中,留着圆圆的一个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们同样耕田种地,议论也就慢慢少了下去。到了庄稼该要锄草浇肥的季节,皇帝又要出宫来 “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贴满天下,然后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张起了牛皮帷幕,方圆十里路上,都有御林军把住,不准老百姓走近一步。 当时,有个种庄稼的老汉,他不相信皇帝真会亲自耕田种地,这天他半夜三更起来,乘着天黑,悄悄避过御林军,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来洞里。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那老汉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干活啦,可是在这牛皮帷幕之中还是空空的没有一个人。一直等到太阳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见有群人从皇宫里出来,到了玉皇山旁,走进牛皮帷幕里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锄草啦。老汉再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只是几个太监在那儿锄草,而皇帝和妃子们却坐在中间的土墩上饮酒取乐哩!老汉见了憋着一肚皮闷气,好容易耐到天黑,仍旧悄悄地摸下山来。

  第二天,他就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形讲给人们听、从此,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全城老百姓都知道了。 皇帝见到自己的把戏已经被人戳穿,后来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这一块齐齐整整的“八卦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烧净慈寺
  
  传说阴历六月甘三是火神的生日。

  这一年六月甘三,是一个赤日炎炎的大热天,可是到南屏山净慈寺来烧香拜佛的人比往常多,大家烧香磕头,求火神不要降火灾,保佑大家四季平安。

  到快吃午饭的辰光,净慈寺山门外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儿。这姑娘穿一身红绸衣裙,手撑一把小阳伞,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慌里慌张地就象有人在后边追着她似的。

  这时,济颠和尚正住在净慈寺里哩。不早不晚,恰恰这个时候,他从镬灶间里冲出来,一手拿着一根竹棒儿,也不说话,伸开两臂拦住山门,不让那姑娘进来。那姑娘往东钻,济颠就向东拦;那姑娘向西窜,济颠便往西挡。弄得那姑娘面红耳赤,满脸都是汗珠儿,一些烧香拜佛的人见济颠竟在大庭广众中调排妇女,就都哄了起来。

  当家老方丈听到外面喧嚷得很厉害,扶着拐棍慌忙从里面赶出来,见济颠这样胡闹,便大声喝道:

  “济颠,你象不象个出家人?还不给我走开!”

  济颠扭过头来,笑嘻嘻地问老方丈道:“师父呀,你说说看,是有寺好还是没寺好?”

  老方丈把话音听岔了,没理会他的意思,就骂济颠道:

  “多嘴,我们出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是‘没事’好罗!”

  济颠叹口气道:“师父呀,等到‘没有寺’了,你不要后悔呢!”

  老方丈听也不听,就拿拐棍儿敲济颠说:“‘没有事’,我正巴勿得哩!你少在这里罗唆,快给我走开!快给我走开!”

   济颠见当家老方丈这么一说,就把两根竹棒儿往胳肢窝下一夹,独自走开了。

  那穿红衣裙的姑娘刚走进大雄宝殿,往人群中三挤两挤就不见啦。这辰光,忽地刮起一阵大风,有只红蜘蛛从大殿正梁上挂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点着的烛火上。只听,“呼”的一声,烛火四射,大殿里立刻着起火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霎时就把个金碧辉煌的净慈寺烧成了一片火海。

  许多香客跟和尚东逃西躲没处藏身,看看只有殿后那一间柴房没烧着,大家就你推我挤地往那里奔去。推开门一看,呀,只见济颠翘起两条腿,躺在草堆上困得正香甜哩。大家七手八脚地去推他,济颠揉揉眼皮翻个身,迷迷糊糊他说:

  “莫吵,莫吵!你们吵渺啥呀?”

  大家把他拖起来,大声说:“火都烧着眉毛啦,你还在困大觉哩!”

  济颠也不回答,只嘻嘻地朝大伙儿憨笑。 老方丈一见也火了,说道:

  “寺院烧掉了,人家哭都来不及,你还乐哩!”

   济颠说:“哈哈!这就要问师父啦!”

  老方丈听了,摸不着头脑,就问济颠是怎么一回事。济颠这才说明:

  “刚才那穿红衣裙的姑娘是火神变化的,她今天午时三刻要来烧净慈寺,我不放她进来,想耽误过时刻,这火便烧不成啦。”

  老方丈听了着急道:“哎呀呀,我怎么知道,那你为啥不早点说呀?”

   济颠说道:“还怨我不早说呢?----我拦也拦了!大家都轰我,刚才我还问师父,师父不是说‘没寺’好么?哼,你不是还拿拐棍儿敲我嘛!”

  老方丈这时才弄懂:原来自己一时心急,把话音都听错了。真是又惭海又伤心,忍着眼泪说:“咳!我还当你说的是事情的‘事’哩,要知道是寺院的‘寺’,怎么会说,多一寺不如少一寺’呢?唉!--”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虎 跑 泉
  
  从前有哥弟俩,哥叫大虎,弟叫二虎。他们打过多 次仗,立下许多功,是两条力大无比的好汉。因他们爱打抱不平,奸臣看着不顺眼,就给他们找条罪名,发配 到远地去充军。此后,他俩就流落在他乡。

  有一年,大虎和二虎流浪到杭州来了。他们很喜欢这个地方,东走走,西看看,舍不得离去。



  这天傍晚,哥弟俩来到一座山下,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一直向前走。走着走着,天快黑下来,只见前面是个小山坳,小山坳里疏疏落落有七八户人家,靠山还有一座破败的小寺院。他们走到小寺院门口,齐巧老和尚出来关寺门,哥弟俩走上去说:“老师父,老师父,我们是路过杭州的的,想借宝寺住上几天,不知是否可以?”老和尚看看是两个穷苦的出门人,合起手掌说: “请呀,请呀。不过小寺只有粗菜淡饭,要怠慢二位了。” 当下进去安顿了住处。

  吃晚饭辰光,大虎和二虎都称赞杭州这个地方好。 老和尚听了叹口气说:“杭州好,但这地方并不好。挑担水要翻个坡,半生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啦!”

  大虎和二虎问道:“老师父,听你讲来有这样难,那么这水源又在什么地方呢?”

  老和尚用筷儿指指门外的远方,说:

  “就在坡那面,远着哪!不瞒二位,这寺院过去和尚勿缺,后来都为了挑不动这担水,走啦!我年轻时也和你们一样,啥都不在乎,可一晃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脚力不行啦。……”

   哥弟俩想想这个孤单单的老和尚,又想想自己长年没个落脚的地方,存心要留下来帮助他,于是齐声道:“老师父呀,我们哥弟光身两个人,有的是力气,你如果不嫌我们,就收下我们当‘关门徒弟’吧!”老和尚看看哥又看看弟,都实实惠惠,又长得“四大金刚”似的,越看越高兴,便满口答应下来。

  从此,大虎和二虎不论是上山落地,还是肩挑背扛,样样事情都抢在头里;对师父又百般照顾。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翻坡去挑水。他们的水桶比小水缸还大,拍拍满的一担水,担在肩上好比两束草,走得飞快飞快,半天挑下来,不光小寺里有足够的水可以吃用,连全村十来户人家的水缸都装得满满的啦。

  自从来了大虎和二虎,小山坳里的人见他俩这样力大无比,又肯帮助人,都欢喜亲近他们。

  一转眼过去了许多年。这年一秋一冬,天气奇旱,山外的那条小溪,开始还有水,后来很快地干涸了。哥弟俩找不到好的水源,只对着四只空水桶发呆。有一次,他们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原来那年哥弟俩流浪到南岳衡山时,见到过一股活水,叫“童子泉”,这泉水清洌香甜,真是稀世的宝水哩!他们下决心要去取这股宝水,于是对天立誓:电击雷打心不变,取不回宝水就不见师父和众乡亲。

  第二天一早,哥弟俩把这个心愿向师父一说,就要辞行。老和尚舍不得他们离去,但看看二人去意坚决,只得含眼泪说:

  “徒儿呀,这一去路途千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呵!不要忘记,师父在这里等着你们。菩萨保佑我徒一路平安!”

  师徒三人就这样告别了。

  大虎和二虎认准了南岳的方位,朝西南走去。一路上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渡过了多少条大河。衣裳挂破了,靴子磨通了,还是不停地走。越走黑夜变得越短;越走白昼变得越长:炎夏已经来临。这天,他们走到衡山脚下,已经是精疲力竭,又饿又渴,可仍旧跨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挪移着,挪移着……好不容易支撑到了“童子泉”眼前,终于望见了清亮清亮的水光,还听出“丁冬丁冬”的泉声,但是,他们已经用完最后一丝力气,昏倒在地上。

  朦胧中,他们只觉得狂风大作,暴雨夹头夹脑地落下来;……过一会,又好象是雨过天晴,百鸟在四周歌唱……哥弟俩忽然苏醒了过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个头梳 双譬的小伢儿,右手轻轻地挥动着一根杨柳枝,正朝着他们笑哩。哥弟俩想:童子泉,童子泉,难道他就是管这泉水的小仙童么?……正想着,又见那小伢儿用杨柳枝向他们一拂,水滴儿一沾身,大虎和二虎一下子感到浑身长了力气,便从地上一跃而起,跑过去向小伢儿恳求:“让我们把这泉水搬走吧。” 小伢儿一跳跳到一块岩石上,又轻轻地挥动着杨柳枝,向他们哈哈大笑起来,说:能呀!你们倒试试看--哈,恐伯搬不动吧! ……不过我阿公说过,只有世界上最有毅力、最不计较荣辱的人,才能搬得了它!”
二虎说:“我们千里迢迢拼死拼活到这里来,这难道不是最有毅力的人么?” 大虎也说:“我们连死都不怕,还计较什么荣辱呀?” 小伢儿一下被问住了,于是哥弟俩又跑过去拉住他恳求。小伢儿想了一想说道: “好吧。既然你俩是豁出了性命的人,那就变成两只能拔得起山泉的老虎吧。”

  说着,又用杨柳枝一拂,把水滴儿洒在两人身上。这一洒不要紧,大虎和二虎顿时感到五脏六腑变化,浑身皮肉膨胀,只一歇歇工夫,变成了两只斑斓猛虎,踞在“童子泉”两旁。小伢儿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就往东北方向飞跑……

  这天夜里,老和尚在打坐时睡过去了。梦见有双虎在禅房外面盘桓,好象在寻找着什么。老和尚觉得好奇怪,就开门走出去看看,一迷眼老虎就没有了。但是老虎盘桓过的地方,却有一潭清水,晶晶发亮。老和尚高兴得呵呵大笑起来,睡梦也就醒了。

  次日一早,老和尚把自己的梦讲给村里人听,怪呢,大家都说也做了同样的梦。众人纷纷议论起来:大虎二虎,就是双虎,一定是大家把他们想煞了……刚刚提到“想煞了”三个字,只见外面跑进一个陌里陌生的小伢儿来,这小伢儿头梳双譬,手里拿根杨柳枝,边跑边叫:“大虎二虎来了!大虎二虎来了!拉着老和尚就走。

  老和尚被拉到寺旁边的竹园前面,小伢儿一晃就不见啦。老和尚抬头一看,嗳呀呀,好大的两只黄毛老虎!那老虎一左一右伏着,“呜呜”地轻叫……老和尚一听这声音很熟悉,心想:难道它们真是大虎二虎变化的么?于是大着胆子走过去,叫一声:“大虎,二虎!” 两只老虎也不答应,只向老和尚亲亲热热地摆着尾巴。 老和尚用双手拍拍它们的背脊,说:“徒儿呀,自从分别之后,我把眼睛都望穿了,今天总算见到了你们,为什么却变成这个样子呢?唉,徙儿呀,起来吧,起来吧!”

  老和尚把话说完,两只老虎果然站了起来。好几个躲在屋上、树上偷看着的乡邻一见是这样,胆子也就大了,都一个个爬了下来。就在这看座个辰光,那两只老虎轻吼了一声,一纵跳,跳到老和尚禅房外的空地里,一低头,四只前爪,“叭叭叭”地刨起土来,只一盅烟工夫,就包刨成了一个大坑坑。刨好坑,两只老虎绕着老和尚走了一圈,又看看众乡亲。……突然一声长啸,“哗 --”腾空而起……这下可不得了,只见大风过处,整个小山坳树木摇摆,竹林呼啸,乡亲们都被惊呆了,一个个象木鸡似的立着不动。等到风平树静,老虎早已无影无踪了。大家这才嘘了口气,回转头来,却见虎爪刨出的大坑坑里,已积起半潭清泉。清泉一亮一亮的, 真逗人哪!再看看潭底,有股象飞丝一样的泉脉,还在不断地向上冒,过了一会,便涨成满满的一潭。人们越看越喜爱,便用双手捧起来喝着。啊,多好的泉水!那个甘美味呵,简直都透到心里去啦。于是村里人都用木盆舀,水桶挑。但尽管你舀呀挑呀,潭水始终不浅。因为挑水的人大多,常常把水搅浑。后来有几个勤劳的小后生,就搬了一些青石板,砌出一口方方正正的泉眼来。

  这泉眼原先叫“虎刨泉”,但人们叫着叫着总觉得不顺口,于是有人就说,既然是老虎跑到这儿才刨出这股泉水的,那么为啥不叫“虎跑泉”呢?大家一听,对呀!就改口叫起“虎跑泉”来了。后来这儿又盖起大寺院,就是现在的“虎跑寺”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和填江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那个龙王,性情非常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因此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掉,害得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那时江边住着一户穷苦渔民,夫妻俩带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爸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啦。

  没有船打不成鱼,从此六和一家更苦啦。娘儿俩用两支竹竿,上面各拴上个小圆网,趁潮来的时候,赤着脚跑在潮头前面捞潮头鱼。捞潮头鱼是很危险的,跑得稍慢一步就会被潮水卷去。娘儿俩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冒这个危险。

  有一天,娘儿俩正在捞鱼的时候,不料这次潮水来得特别地快,特别凶,六和看看势头不妙,牵住娘的手拔脚飞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个浪头猛拍过来,把他娘卷进漩涡里去啦。

  六和没了娘,望着江水,又伤心又气愤,就一面哭着,一面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儿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不让潮水再横冲直撞,到处害人。他手里丢着石块,嘴里还不断地咒骂着:  

  “可恶的潮水呵,该死的龙王!我要把山搬下来,填没你这钱塘江!”

  水晶宫里的屋顶和门窗,被六和丢的石块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了一座小山,大门都快堵死啦。龙王听到咒骂声,走到水晶宫门口张张,嗳哟哟,不料又被六和丢下的石块砸在头上,把只龙角都砸歪了。后脑勺上肿起一个大疙瘩,痛得它“嗷嗷”直叫唤。

  六和在江边一面哭,一面咒骂,一面往江心丢着石块,一天,两天……整整丢了七七四十九天。这天正好是八月十八,他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声音自远而近,钱塘江潮水涌过来了。潮头上站着个横行霸道的蟹将军,领着一队弯腰曲背的虾小卒,后面黄罗伞下站着那个龙王。不一会,龙王来到了六和面前,说道:“小孩,小孩,不要哭,不要骂,不要丢石块,你要金要银要珠宝,我都给你。”

  六和听了,恨恨他说:“龙王,龙王,你听着,我不要你的金银,不要你的珠宝。你得依我两件事才行。如若不依,我就用石块 压坍你的水晶宫,填没这条钱塘江!” 龙王听了慌忙问道:“哪两件事呀,你说,你说说看。”

  六和说:“第一件,你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准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龙王满心不愿意,但是又怕六和真的把钱塘江填没了,压坍他的水晶宫。只好都答应下来。

  龙王赶快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六和见了娘,多么快活啊!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啦。

  从那个时候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人们摸到了潮水的脾气人就不再怕它,把沿江两岸的荒滩都开辟成良田,种上绿油油的庄稼。为了感谢六和制服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柯 玉 鼠

  从前,有个采宝客来到杭州,发现钱塘江旁边的六和塔顶上躲着十二只玉老鼠。他知道这十二只玉老鼠是无价之宝,要柯住它们就先得找到一只金丝猫。为了找金丝猫,这采宝客就在杭州城里城外到处跑,跑了半年,连半只金丝猫的影子都没有。  


这辰光,琵琶街拐弯处桥边有个修鞋铺子,皮匠是个孤老头儿,家里养着一只癫皮猫。这只猫通身光秃秃的没几根毛,难看死啦,它也不柯老鼠,只一日到晚闷声不响地伏在老皮匠脚边打瞌睡。邻居们看着都不顺眼,都劝老皮匠趁早丢了它,但老皮匠总是摇摇头。他家里冷清清的,癫皮猫是他的伴,哪舍得丢掉它呵!  

  一天,采宝客经过这里,因为靴子后跟走掉啦,就拐进老皮匠的修鞋铺子,叫他修理一下。采宝客等在旁边,东看看,西看看,一眼看见了老皮匠脚边的那只癫皮猫。他盯着猫看了半天,就问老皮匠道:“老伯伯,这只猫是你养的吗?” 老皮匠点点头。  

  采宝客又问:“给你三百两银子,把它卖给我吧!”

  老皮匠只当他寻开心的呢,就说:“见鬼,你买这样的猫去做什么?”  

  采宝客说:“买去做什么你不用管,只要你答应卖给我,就一手交银,一手取货。”  

  老皮匠听了摇摇头说:“没听说过有三百两银子买只猫的!我不卖,不卖!”  

  旁边看热闹的人都劝老皮匠说:“老皮匠呀,你辛辛苦苦活了大半辈子,连三两银子也没积下过,这下有了三百两银子,往后的日子就穷不着啦。快把这癫皮猫卖给他吧。” 可老皮匠并没有动心,他慢吞吞他说:“我大半辈子也穷过来了,吃的就是这碗手艺饭,不指望这只小猫来发横财!”人们都笑老皮匠是个呆子。  

  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谈论的辰光,羊坝头恶棍痢痢头阿五正经过这里。痢痢头阿五听说有这样便宜的事,就急忙挤进人群,向采宝客拱拱手,说道:“客人请了!你要这癫皮猫不难,只要把猫的用场讲出来,这件事包在我五爷身上!”  

  人们一见来了痢痢头阿五,都纷纷避开去了。采宝客看这人在地方上象是有势面的,料想有他出场,这只猫儿不怕买不到手,就说:“五爷,你仔细看看这只猫,虽说只有几根黄毛,却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这是一只金丝猫呢!五爷不知道,六和塔顶上有十二只玉老鼠、半夜里会出来耍子儿。那些玉老鼠就是宝贝,只有这只金丝猫才能柯得牢哩!”  

  痢痢头阿五听得心里痒痒的,肚皮里早已打了个主意,可是脸上不露声色,嘴巴上却连连说:“噢,噢——这金丝猫,好呀,好呀!我叫他卖给你!”

  采宝客一摸身上,偏巧带的银子不够、就向痢痢头阿五说:“五爷,你我一言为定,我马上拿银子去,夜快来抱猫。说着,穿好靴子。急急忙忙走了。

  痢痢头阿五见采宝客走远了,回过头来对老皮匠说:

  “老头儿,把猫借给五爷用一用,等柯到玉老鼠再来还你。”

  老皮匠慌忙护住猫儿说道:“开头我是舍不得这只猫,如今倒舍不得那十二只玉老鼠了。宝贝是大家的, 应当让它留在塔顶上,你凭什么要把它柯去!”  

  痢痢头阿五一听气歪了嘴巴。把袖子一捋,三拳两脚将老皮匠打昏在地,从老皮匠身边抱起金丝猫,一声呛喝,扬长而去。

  天黑下来以后,痢痢头阿五喝得醉醺醺的,独个人抱着猫,一摇一摆地往钱塘江边走去。他爬上小山,来到六和塔脚下,等到半夜三更月亮当空的时候,抬起头来一看,哈!果然有十二只晶莹光亮的玉老鼠,正绕着塔顶,跳来跳去耍子呢。痢痢头阿五急忙从怀里放出猫来。说也真奇怪,这只猫平时只会?起眼晴打瞌睡,这时却忽地精神抖擞起来,昂头竖耳朵,躬身翘尾巴,瞪起两只眼晴,忽闪忽闪的,那模样就象是一只刚出山的小老虎。它朝着塔顶:”咪呜,咪呜”。叫了两声,就一纵身蹿上塔顶去啦。  

  玉老鼠一见金丝猫,一只只都吓得从塔顶掉下来, 跌得粉碎粉碎。痢痢头阿五赶过去,不见了玉老鼠,还以为逃了,一个箭步往外冲过去。因为他喝醉了酒, 头脑勿灵清,再回味上用力过猛,脚一滑,“咕碌咕碌” 地滚下山坡,“扑通”一声响,跌进钱塘江里去,死啦。

  再说采宝客回家取了银子,先拐到市上买了一张大网和一大捆丝绵,然后跑到老皮匠鞋铺里去抱猫。一看,老皮匠昏倒在地,那只金丝垒猫不见了。他心里一捉摸:不对,一定是瘌痢头先下了手!转过身,就急急忙忙追到钱塘江边来。

  原来,采宝客在瘌痢头阿五面前卖了个关子:只讲出金丝猫的用场,却不教柯玉老鼠的方法。柯玉老鼠的时候,要先在塔下张开大网,铺上厚厚的丝绵,然后才好放出猫来。这样,老鼠就不会逃掉,也不会摔碎啦。  

  当采宝客赶到六和塔跟前,玉老鼠已经跌碎,瘌痢头阿五也死在江里了。他一见这情形,又是顿脚,又是叹气,但是,事情无法挽回,只好自认晦气,背起大网走了。

  从此以后,六和塔上就没有这十二只玉老鼠啦。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王射潮  

  钱塘江的潮水从来就是很大的,潮头既高,潮水冲击的力量又猛,因此钱塘江两岸的堤坝,总是这边才修好,那边又被冲坍了。真是“黄河日修一斗金,钱江日修一斗银”呵!那时候,潮水给人民带来的灾害,从这句话里也就可以想见了。

  到唐末五代辰光,有个吴钱王射潮越王,名叫钱缪,勇猛无比,当时一般人都称他为“钱王”。

  钱王治理杭州的时候,各种事情都容易办,就是这道钱塘江的海堤修不好。潮水一下子冲击过来,又把海堤冲坍了;潮水一天一夜两次,叫人简直没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筑起来。


钱王手下的人很着急,都怕修不好,钱王发脾气,可要修好它,难哩!大家一商量,没法子,只好老老实实地报告钱王道:“大王,这海堤还是不修吧,总不会修好的。因为钱塘江里面有个潮神在跟我们作对,一等到我们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兴风作浪,鼓起潮头,把我们的海堤给冲坍啦。”

  钱王听了满肚子火,气得胡子一根根直竖起来了,眼睛瞪得象铜铃,厉声喝道:“吠!你们这批没用场的家伙!为什么不把那个潮神拖上来给宰了?”

  手下人慌忙道:“这不能够,这不能够,他是个潮神,在海水里面,跟龙王住在一起的哩!我们没法去找他。何况他来的时候,是随着潮水翻滚而来,都在潮头的海水里面;我们凡人,既看不到,更没法子捉拿他。人们就是趁着铁打的船去寻找,只要一碰到潮头,也会给吞没了的。”

  钱王听了,两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难道就让这个小小的潮神来胡作非为吗?不行!”

  手下人没一个敢吭声。钱王朝他们望望,知道这低头弯腰的臣人,没能为了。想了一想,说道:“好,让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这一天,给我聚集上一万名弓箭手到江边,我倒要去见见这个潮神!”

  你道钱王为什么一定选八月十八这一天呢?原来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这一天潮头最高,水势更是排山倒海凶猛无比,而且潮神会在这一天,骑着白马跑在潮头上面的。

  八月十八日到了,钱塘江边搭起了一座大王台,钱王一早就到了台上观看动静,等待潮神到来。可是从当地挑选出来的一万名精锐的弓箭手,却陆陆续续地一下到不齐,钱王见了嫌慢,就喝令他们心须立郎聚齐到江边,排列好阵势。

  这时有个将官,走上前来跪下禀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边来时,要经过一座宝石山,这个地方山路狭窄。只能容一人走过,何况过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来得慢了。

  钱王听了,喝道:“呀呸,这样岂不要耽误了除灭潮神的大事么!”

  钱王立刻跳上千里驹,飞也似地来到了宝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连忙跑到山巅上面向四面了望一下,只见这山的南半边有条裂缝。于是他坐了下来,把两只脚踩在山的裂缝处,用力一蹬,哈!这山竟然给他一下蹬了开来,中间出现了一条宽宽的道路。那些将士见了,人人喝彩,个个欢呼!没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过这条大路,到江边聚齐了。--从此,这儿就坝叫做“蹬开岭”。那钱王一双硕大无比的大脚印子,直到今天,还深深地陷在石墙上面哩。

  钱王又飞快地骑着马到处巡视了一番,等他再到江边大王台上的时候,一万名精兵早就排好了阵势,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拿着弓箭,望着江水。钱江沿岸的百姓,受尽了潮水灾害,修堤治水,哪个不欢喜,谁人不尽力!如今听说钱王射潮神,都争着来观战助威,真是家家闭户,人人出动,几十里路长的江岸上,黑压压地挤满了人。钱王见了这般声势,更力加胆壮起来,忙叫人拿来了纸笔,写了两句诗道:

  “为报潮神并水府,钱塘且借与钱城。”

  马上又把诗丢进江水里去,大声叱道:“喂,潮神听了!如果你答应了,就不许把潮水涌来!假如你潮水仍然要来,那就不要怪我手下无情啦!”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听到,都欢呼起来,那声音象雷吼一样;大家脚蹬起来,地下都摇摇晃晃地震动了,每一个人神色紧张地对着江水,观看动静。

  可是潮神并没有理睬钱王的告诫,一会儿,但见远远一条白线,飞疾滚来,愈来愈快,愈来愈猛,等到近旁时,就象爆炸了的冰山,倾覆了的雪堆似地奔腾翻卷,直向大王台冲来。钱王见了,大吼一声、喝令:“放箭!”话音一落,他抢先就“唆”的一箭射了出去。

  这时,只见万名精兵,万箭齐发,直射潮头。百姓们都跺脚拍掌,大声呐喊助威。一万支箭射出了,又是一万支箭;一万支箭射出了,又是一万支箭;“唆唆唆”,霎时射出了三方支箭,竟逼得那潮头不敢向岸边冲击过来。钱王又下令:“追射!”那潮头只好弯弯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旁就快没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弯弯曲曲地向前流去,象个“之”字,后来人们又叫钱塘江为“之江”。

  从这个时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王堤”。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豆 腐 桥

  杭州上城有座“安乐桥”,同一条河上,还有并排三座“豆腐桥”。这四座桥都是南宋年间造成下的,到如今已经有八百多年了。

  岳飞大破金兵的时候,手下有个将军叫王佐。他用苦肉计说降了陆文龙,把金兀术打得大败。从此他缺了一只胳臂,不能再打仗了,岳飞便保举他做安乐王,皇帝还答应他在杭州城内造一座王府养老。



  安乐王的王府就造在河边。动工的时候,泥沙、石灰、石板、木材堆满在河埠上。河上没有桥,原来的一只摆渡船,又被运砖送瓦的工匠占用了,老百姓没法来往,心里很生气,便编出歌儿来唱:

      “安乐王,安乐王,

       为你安乐大家忙!”

  王佐从军中回到杭州,得知了这件事情。他想:我一个人要那么大王府做啥!不如拿这些材料在河上搭座桥,好让大家方便些。于是,他就吩咐工匠,先挑扎实的青砖石板,在河上搭一座大桥,剩下的材料,随便造两间房子做王府。

  百姓听说不造王府先造桥,大家都来帮忙。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月工夫,便在河上造起一座宽阔平整的大桥。

  河上有了桥,往来很方便,老百姓一高兴,又编出新歌儿来唱:

                   “安乐王,好心肠,

                    造座大桥通四方。”

  你唱我唱,一传两传,安乐桥越来越出名。消息刮进宰相秦桧的耳朵里。秦桧心里很妒忌,他说:“造一座桥也扬名!我如今就造它三座,一座比一座阔,一座比一座高,跟你王佐斗斗富有,看看你强还是我强!”

  秦桧动动嘴,下面 的官员便跑断了腿:增捐加税,抓夫派工,强迫老百姓不分昼夜地造桥。过了整整三个月,在安乐桥同一条河上,并排造起了三座桥,果然是一座比一座阔,一座比一座高。秦桧很得意,亲自给这三座桥取了名字,叫做“斗富一桥”、“斗富二桥”和“斗富三桥”。

  桥是给人走的,一条河上有一座桥就够了。要造那么多做什么!老百姓恨死了秦桧,都赌气不走他的那三座斗富桥。

  因为杭州人讲话的声音“斗富”与“豆腐”差不多,老百姓取笑秦桧,就把那三座桥叫做“豆腐桥”。一直叫到现在。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尉迟恭造寺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一座大殿,前面缺少个山门。这座不尴不尬的寺院,据说是唐太宗时候造下的哩。

  唐太宗小时候多灾多病,他老子怕他养不大,就让拜仙林和尚做师父。后来,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听说杭州地方风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顶大的寺院,让他养老。唐太宗碍着师父的面子,不好推托,便答应下来。还差大元帅尉迟恭到杭州来,监造这座顶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到了杭州,两人便商量这座顶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么大。仙林和尚说:

  “这寺院是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见方的地皮!”

  尉迟恭一听火起来,叫道:“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没当大元帅的时候,和七八个徒弟做生活,家里打铁的工棚炉房也不过五丈见方!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困觉、念经,又不做别样生活,要那么大的地方做啥?给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顶啦。”

  仙林和尚漫天讨价,尉迟恭就地还钱,两个人争了一天,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请尉迟恭再去商量。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门口,刚刚跨下马鞍,只听仙林和尚在屋里大喝一声:“圣旨下!”尉迟恭一听圣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头。仙林和尚笃笃定定地站在屋里念圣旨,一字一板,拖长声调慢慢来,几十个字的圣旨,足足念了半个时辰,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从清早念到晌午。尉迟恭是个又黑又粗的大块头,你叫他跃马上阵,三日三夜也不会吃力的;如今却叫他跪着半日不动,直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差点儿爬都爬不起来了。

  仙林和尚念罢圣旨,笑嘻嘻地问尉迟恭:“大元帅,这回听清楚了吧?圣旨上讲得明明白白的,要造一座顶大的寺院给我养老。顶大的寺院嘛,方圆五里地少得了么?”

  尉迟恭仍旧摇摇头,说道:“圣旨上只讲造一座顶大的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见方大。我是皇帝派来监造寺院的,说一无二,还是顶多五十丈见方!”

  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尝点味道!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他刚在门口下了马,仙林和尚的老办法又用上啦--“圣旨下!”

  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大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原来这柄如意是唐太宗的老子给尉迟恭的,因为尉迟恭打天下的功劳大,应该让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没料想他会有这一着,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退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哩!”

   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听清楚。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黄昏,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


  仙林寺造成后,尉迟恭骑上乌雅马回京去了。

  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一路追赶上来,一直追到海宁县地界才追上尉迟恭。仙林和尚在后面大声喊道:“大元帅慢点走呀!我还有一桩事情要跟你商量商量哩!”

  尉迟恭勒住乌雅马,问他还有什么事情。仙林和尚说:“大元帅还不曾造山门哩。你倒说说看,天下哪有没有山门的寺院呀!”

  尉迟恭想想也是的,就答应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本来,这事情就好了结啦,可是仙林和尚偏偏节外生枝,说要把山门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迟恭问他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说:“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呀?我这仙林寺是大唐开国以来造的头一座寺院,山门造得远些,大唐江山就长久啦!”

  尉迟恭一听又火起来,狠狠唾了仙林和尚一口,骂道:“呸!我们汗马功劳打下的大唐江山,难道只有五里路长么?”

  仙林和尚还当尉迟恭要给他比五里路还多的地方呢,高兴得差点从秃驴上滚下来。尉迟恭跳下马,拿竹节钢鞭在地上画了个十丈见方的圈子,说:“喏,山门就造在这里!”便自顾回京去啦。

   这一来,弄得仙林和尚哭笑不得。他原想拿大唐江山来哄一哄尉迟恭这个老粗货,好把山门以内五里路的田地都划归自己,哪知尉迟恭偏要把山门造得更远!海宁和杭州隔着一府一县,一个和尚怎么能管得上这么宽呢,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直到如今,这座仙林寺还是老样了:寺院座落在杭州,而山门呢?却孤零零地造在海宁。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 乌 蛇

  这一年,铁匠张小泉因为在家乡得罪一个大恶霸,在家里站不牢脚,于是带着三个儿子,挑起铁匠担,到杭州谋生。  

  张小泉家几代人都是铁匠,他十六岁就学会了祖传的手艺,接过了阿爸的大锤。因为他心灵手巧,自己又在熔、炼、锻、打各方面想了许多巧法儿,所以打铁的本领比他阿爸还高出一头。  

  张小泉不但打铁的技艺高,而且还有个好水性呢。 原来他姆妈怀孕到十个月时,有一次在泉边洗衣,不知不觉地生下了他,不小心还把他掉进在水里,因为这样,便给他起个名字叫张小泉。说也奇怪,从此他就与水结上了缘,两岁三岁溪上爬,四岁五岁河里游,到了十多岁,钻在水底下,可以几个钟头不上来,简直成为水葫芦啦。

  张小泉父子一到杭州,便在大井巷搭个草棚棚,开起了打铁铺。大井巷在城隍山山脚下,是一个热闹的好去处。人们见新开了一个打铁铺,打铁匠对顾客又很殷勤,打出的器物式样也很不错,因此都乐意来光顾。过些时候,大家还发现:他铸的犁,耕田特别快当?他打的锄,开地无比轻巧?他制的刀,既不会缺口,又不会倒锋。人们不由惊叹道:“张小泉真是个了不起的铁匠哩!”但是张小泉更有一手出色的水底功夫,这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离张小泉打铁铺不远处有口井,井大水深,很清凉,称为“吴山第一泉”。附近大街小巷的人家,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一天清早,人们从四面八方到大井里来挑水,张小泉的大儿子也担着水桶挤在人群里面。抢在头里吊起第一桶水,一看,又黑又浑,有股腥臭味直冲鼻子。他不相信,倒掉水,再吊一桶,嗨,又是这个样子!大家奇怪了:昨天井水还是清清爽爽的,怎么一夜工夫就变了呢?  

  这时候,人们便把一位住在大井近旁的老公公请出来。问问他到底是啥缘故。老公公已有一百多岁,他捋捋胡须说:“乡亲们,说起来年数也多了,那辰光我还是个小伢儿呢。有一次听老辈人讲起,这大井是通钱塘江的,钱塘江上面有两条乌蛇,每隔一千年下来一次,总爱钻到这口清凉的大井里来生小乌蛇。乌蛇嘴里吐出毒涎来,就会把井水弄脏。现在井水忽然变黑,说不定就是这乌蛇来了。”  

  大家听了忙问道:”那乌蛇什么时候才能走呀?” 老公公说:“这就难讲了。据说一千年前那次乌蛇过来,足足赖了半年哩!” 人们一听这样,都发起愁来。眼望着这口深不见底的水井,有谁能赶得跑这两个古怪的畜生呢!大家你看 看我,我看看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张小泉在家里等了好久,不见大儿子挑水回来,以为在井边看什么热闹啦,就挤进人群里来找他。大儿子见阿爸过来,便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讲了,张小泉想了一会,笑笑说:“好呀,我也有好几年不下水啦。既然井里有这样的稀奇东西,那我倒非要去看一看不可了!”  

  张小泉这话一说,人们耽心事了:难道他就这样下去么?下去后还能不能回来呀?……但是多年来大家摸熟张小泉有个脾气:他说出的话,必定要做到?他要做的事,就是皇帝老子也阻止不住。这有什么办法呢, 人们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  

  果然,张小泉真的干起啦。他先拉过一个邻居说:“拜托你到酒店给我买两坛老酒来。” 接着又拉过一个邻居说:“麻烦你到药铺给我买两斤雄黄来。” 邻居都照办了,很快买来了老酒和雄黄。  

  张小泉见东西已经买到了,一面吩咐大儿子快点去把大锤拿来。一面将两斤雄黄倒进两坛老酒里去,顺手捧起一坛,“咕嘟咕嘟”一口气喝进肚子里,解开钮扣,脱下衣裳,露出紫红色的身子。人们只见他前胸、后背、胳膊、大腿,全是鼓鼓突突的筋肉,结实极啦。这辰光, 张小泉见大儿子背着大锤来了。于是捧起另一坛酒,往自己头顶上一倒,“哗啦”一声响,雄黄酒从他头顶一直淋到脚跟。张小泉一把夺过儿子手中的大锤,走上几步,“扑通”一声,就跳进大井里去啦。等张小泉一下去,人们便议论开啦。有人埋怨张小泉大儿子道: “他脾气怪,我们旁人难说话。你是他的亲儿子, 为什么不劝他一劝呢?这一去怎么得了!”

张小泉儿子笑笑,说声“不要紧的”,便把他阿爸的水底功夫如此这般一讲,大家才放下心来,于是一起商量,分班换人,在井口守着。  

  再说张小泉一落到井里,倒并不觉得怎样难受,因为他喝了雄黄酒,又淋了雄黄酒,就不怕乌蛇的毒涎了。 他只感到自己的身子慢慢往下沉,浑身凉稀稀的,越往下沉,井水就越凉,过了好些工夫,才沉到井底。他睁开眼睛看看,嗨,井底宽阔得很哩!他朝东找找,没发现什么?朝西找找,也没发现什么。后来找到北边的井底,终于在暗角落头找着了这两条黑得发亮的乌蛇,有手臂那么粗,颈交颈地盘绕在那里。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乌蛇分开就挥起大锤敲过去,“光当,光当,光 当”一连三锤,锤锤都砸在两条乌蛇相交着的“七寸”上。两条乌蛇的头颈被砸得扁扁的,贴在一处,颤着尾巴死啦。张小泉砸死了乌蛇,便一手提着大锤, 一手拎着蛇尾,慢慢地浮到水面来。  

  当张小泉的头钻出水面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天啦。守在井边的人们一见,个个高兴得跳起来,赶紧放绳索下去,一把一把将他拉了上来。张小泉爬出井圈,就把两条乌蛇往地上一摔,只听得,‘当嘟哪”一声响,把人们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两条乌蛇修炼了几千年,早已炼成钢筋铁骨了,要不是交在一起,张小泉恐伯一下子还不好收拾它们哩!  

  除掉了乌蛇,大井里的水又变得清凉清凉的啦,人们都很感谢张小泉,说他是个“奇人”。 张小泉把两条奇里古怪的乌蛇拖回家里,看看又想想,想想又看看,看了三天,想了三夜,忽然想到可做件东西,便在纸上画出个图样来。父子四个就照着图上的样子,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巴弯过来做成把手,又将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挫出口,磨得锋快锋快。这样一来,就制造出一把很大很大的剪刀来啦。他们就用这把大剪刀剪布,不论剪直剪横,转弯抹角,都很灵活。于是照着这把大剪刀的式样,又打造出许多小的剪刀来。

  在这以前,人们是不知道用剪刀的,裁衣得用刀子划,断线要拿刀子割,可气闷啦。自从张小泉制造出了剪刀以后,大家要裁就裁,要剪就剪,才方便呢。因此,用剪刀的人便越来越多。张小泉连儿子只四个人,生活哪里来得及呢!便收来一批徒弟,但还是忙不过来。后来,他索性将那把大剪刀在铁匠铺门口一挂,当作货样,不卖别的铁器,专卖剪刀。——张小泉剪刀的名气 就这样传遍杭州,传遍全国。

  过了好些年,张小泉去世了,他的三个儿子分了家。三兄弟也开起了三个铁匠铺。他们都觉得用阿爸的名字招牌硬,于是都用“张小泉剪刀”这块招牌。张小泉的徒弟知道了,就说:“儿子好用阿爸的招牌,难道徒弟用不得!”于是他们也都挂起“张小泉剪刀”的招牌来。 儿子传儿子,徒弟传徒弟,于是,杭州“张小泉剪刀”店就非常之多。

  因为过去张小泉开打铁铺时,曾经把用乌蛇打的大剪刀为货样挂着,所以直到现在,杭州有的剪刀店还保留着挂大剪刀作货样的这个习惯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4-3-29 15:46 , Processed in 0.12658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