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山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20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同学聚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的同学聚会,其实已将世俗嘴脸描述的入目三分。不过,这不是同窗聚会的专利,人~总是会慢慢变的粗俗的,也会变得势力。这几乎是潜意识,根本不用什么言传身教,完全可以自学成才~而且都趋于一个模式。经常鄙视别人变得俗不可耐的时候,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也是个俗人,或者说对自己的问题较为宽容。人,当真奇怪无比,人生百态,如同蹩脚的喜剧。下面说的有点绝对,但确实入木三分。

有钱有势,混得很得意的同学巴不得天天开同学会,在精神上压倒男同学,在肉体上征服女同学,将同学时期的意淫变成现实。而比较落魄的同学则害怕同学会上见面,精神上受到摧残不说,还要作为得意同学炫耀财势的一个比较道具,心里也许还有个小小的奢望,那就是那些混得好的同学能不能帮上自己一把,其实这是幻想,那些混得好的同学之所以乐衷于开同学会,就是来看你的落魄和女同学们的艳羡呢。同学会是又一次的表演罢了。

1 同学聚会的首义者以外地归来者居多,往往已经混得有几分人样。多年衣锦夜行,憋屈得厉害,这回当然在同窗前显摆显摆。他希望来的人越多越好,聚会前夜说不定还要精读《毛主席回韶山》。 确实如此,通常同城市的同学聚会的兴致并不高,或者仅限于小小圈子定时聚会,每每大聚会定是有什么人从外面回来了。但并不是什么人都会有很强的号召力的,这个很难说。

  2 当年有些姿色的女生这回一定会脸上精描细抹,衣柜里千挑万选。如果是提前知道消息的,铁定还要饿上几天,争取能穿进那件卡腰的高级套裙。女人如此,男人也难免。

  3 抢着买单的那位多半当年穷得叮当响,或者成绩不佳。他要告诉大家,象我这样的也是可以混出来的,你们不要老眼光看人。他一定是开车来的。好车。并且他一定很愿意送每一位同学回家,一副情深义重不忘旧谊的样子。宿怨啊,宿怨啊,足见小时候的精神阴影影响到底有多大。

  4 话少的同学并不是老成持重,而是因为经历平淡且混得不好。大家谈论的新潮名词或根本不懂,或掌握不熟练。怕说错了出丑,便索性不开牙。 这个倒是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

  5 有富不显,有车不开,有单不抢。这种人多半当年就很风光,经过了也就不在乎了。当然也有当年就很糗,现在还能不动声色的。这类人比较可怕,要么城府很深,能成大事。要么虚伪狡诈,品质可疑。至少对于我来说,同学聚会,是不会开车的,没有这个必要,想喝酒,哪那里还能开车。

  6、带老婆出席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婆长得比较争气,带出来有面子。二是老婆担心他跟旧相好的擦出什么火花,一同出席能起警卫和监督之效。出门之前,必要叮嘱老婆几句:“平时怎么糟践我都没关系,但这次一定要给我留面子,我说话别插,不许瞪眼,记得要给我盛饭,递杯子……”

7、去了趟美国的一定会找机会说出来,谈资本,谈纽约,最后来一句:“其实也就那样。”这边赶紧接茬谈起欧洲八国游,谈人文,谈艺术。那边去过澳洲的插不上话,急得抓耳挠腮。这时你要是能淡淡地来一句:“不才在伦敦呆了八年。”保管当场鸦雀无声。我只好说不才被逼爱丁堡流放一年。。。  

8、当了官的接手机绝不肯离席,拿着电话指挥秘书或部属开展工作,声音不大但足以保证在座的都能听到。语气较平时蛮横且坚决,表情略显威严且带一丝厌倦,一副运筹帷幄很懂管理的样子。

9、官当得太大的人不会轻易参加同学聚会。这个确实,可能怕给自己添麻烦吧。

  同学聚会,心眼多的钻被窝,心眼少的在唠嗑,不多不少在乱摸,一个心眼在唱歌,缺心眼的死喝。

以上个人以见,看完一笑了之,日子该过的还要过,该会的还需会。

其实~~中学、大学、研究生,同学聚会各略有不同。聚会时大家的心态、谈资和参加的同学都有一些不同。在中学同学的聚会上,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到场,问起才知“他们混得都比较差”。下岗的、在效益不好的工厂上班的同学,事先即已表示不愿来。来的都是“混得不错的”,像老师、做生意顺利的、当了官的等等。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学时大家的变数都很大,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没有考上大学,各自在不同的道路上打拼十几年后,结果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心理落差是很自然的事情。

大学同学的聚会,相对来说,同学之间的差距小了很多。大家都受过高等教育,专业也一样或者贴近,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即使毕业后有同学转行从事其他职业,至少也都有一份工作,基本上没听说过有下岗的,所以组织同学聚会时,一叫就来。有许多同学在本科时比较优秀,喜欢跟人做比较,也有同学并不出众,但更在乎同窗之谊,总之,虽然心态不一,但坐到一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研究生同学的聚会,同学间的差距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落差就更小了。同学的数量也不多,聚会时基本上是一个小圈子。大家的志趣、成就、家庭、爱好差别不大,共同语言更多了,说话时的忌讳也更少了。成家的基本上都会带上老婆、孩子。总之,研究生同学聚会比较随意,心态更加平和,气氛也更和谐、放松。

女同学爱怀旧,男同学爱畅想。不论男女,同学聚会时,产生心理落差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只要在群体中,人就会相互比较,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不比较反而是不正常的。同学聚会也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

男同学在一起不自觉地在心里会比起社会地位,比谁官大,谁的钱多,谁的社会关系雄厚。女同学比的是谁的容颜保养得好,谁穿得好,老公好,孩子培养得好等等。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关心身体健康,无论是自己的,还是配偶的。女性喜欢谈过去在一起上学时的经历和感受,显得比男性更“怀旧”。而男同学在一起虽然也会拿以前上学时的经历来说事儿,但多用于调侃。他们喜欢畅谈未来,比如,来年贷款买辆什么型的车,打算参加一个什么会,跑趟什么业务,与人合伙搞点什么等等,男人对未来的期望普遍比现状高。“他们谈论的其实是理想自我,这样的谈话令男人自己以及周围的女性都会产生一定的错觉,感受到他们成功的体验。

  此外,有的男女同学之间有过感情或爱情交往的,此时再次见面,心态也各不一样。至少,男女恋人(暗恋也酸)都想看看对方怎样了,当然,基本上,当他们十几年后再次聚到一起时,失望是难免的,女性长了皱纹,男性体型走了样。还有一直暗恋对方,却始终没有表白的男女,在同学聚会时,男的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表白:“我以前还暗恋你呢。”令女同学听了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意。当然,激情是不大可能有的了。至于事业发展带来的失望,还都是次要的。

   “嫁得好”和“娶得好”的人在同学聚会中的心理。 “嫁得好”的女人尽管有自豪的感觉,但在面对同学时,也有莫名的矛盾心理,比如,担心同学误会她“傍大款”、“品位不高”等等。但也有人把这当作炫耀的资本,不免引来女同学的忌妒和男同学的自卑。

  而娶了一个有背景的老婆的男人,一般选择尽量少出席同学聚会,即使出席,也会不自觉地找出与之相抗衡的东西,比如把此事当作调侃的对象,以与同学找到平等感。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目标等不同,对此现象不一概而论。

  10年、20年、30年后再相聚,心随境变

老同学见面不自觉地会产生心理落差,而这种落差与同学聚会的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把同学聚会分为毕业后5年以内、510年、1015年、20年—退休、退休后这几个阶段做个比较。

  毕业后5年内,大家对未来充满憧憬。聚会时同学之间即使有差距,也不会太在意。

  毕业510年,有一部分人就不愿露面了,男的或者忙于工作,或者“不太得志”,女的或者结婚生子,正是忙的时候,或者尚未结婚,面对同学感到有压力。

  毕业1015年,正值年富力强。在单位是骨干,要么从科长升到处长,要么由小打小闹成为略有规模的事业。生活上,没有买车的至少也已经买了房,孩子也上了中学。男人事业小有成就,女人有闲追求生活质量,这时,他们更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但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在家、在单位都是中坚力量,压力也更大了,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不愿或无暇参加同学聚会。所以,同学聚会与不同人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减压能力也有关系。

  毕业20年—退休,此时,人已年逾“不惑”,生活和感情上都比较稳定。老同学之间能聚就聚,不能聚的也早就不聚了。人的心态渐趋平稳,相互攀比之心逐渐淡化,也不太追逐虚荣、炫耀,大家在一起喜欢谈论各自的烦恼,寻求彼此的支持与理解,感觉上更亲切了。有的人妻子换了,朋友换了,房子、车子也换了,惟有老同学没有换。  

退休后,往事已成过眼云烟,人们对其他人和事的看法豁然开朗了,互相给对方的心理空间也更大了。老年人开始盘点过去,把美好的事物拿出来重新品味。对于以前的美好记忆由于受到人的愿望的影响,会有“无意识地修改记忆”的心理现象出现。老同学们再坐到一起时,用新的观点、加进新的体验,重新“雕刻”以前的记忆,从而产生了新的体验,比如友谊的加深。所以,老年人爱回忆往事,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重现,更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体验。还有的异性老同学,在过去的岁月中失去了各自的老伴,同学聚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联系和发展感情的机会,这也是令人愉快的。

对于同学聚会时的心理落差如何进行调节,很难一语概之。

  引用了他的同学们聚会时常说的一句谐语:“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的话,跟党走。”这句话中谈到了节食、限酒、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等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对于心理落差,应该是正常现象,它产生于人对自己的高标准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激励的作用。”

客观看待同学间的落差,要意识到:即使能力一样,各人的机遇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机会好,发展得就快一些。机会有早有晚,只要不放弃努力,对自己抱有信心,成功是早晚的事情。”

其实,以一颗平常心参加聚会是最好的,混得好的人不要把聚会当作荣归故里的炫耀机会,混得差的人也不必执着于比较,要把同学当作生命历程中有共同经历的人来珍惜。同学聚会不仅联络感情,还能提供社会支持和信息的来源。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决定,有时就来自同学聚会的灵感以及同学的指点和帮助。

有个学美术的朋友曾经对我说,美是自然的,如果给美加上很多的条条框框,或是刻意去营造美,那美,也就不是极致的美了。由此,她引申到了爱情,爱情若是加上了很多其他的条件和框架,那也就爱得不是那么单纯了。当时,我很受感动。如今若是把这引申到朋友这个概念上,我想也可以这么定义:朋友也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如果友情维系在某一种利益或是索求之上,那朋友也就变得不是那么纯粹了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岁月的歌。”真的很感谢,我的人生路上曾经有过你。。。同学。

沙发
发表于 2010-5-7 20:10 | 只看该作者
入木三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浙江科技学院和山论坛|手机客户端|小黑屋|和山论坛

GMT+8, 2025-5-23 03:24 , Processed in 0.09807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5-2019 和山论坛(www.hsbbs.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