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5595
高级会员
- 经验
- 点
- 和山币
- 枚
- 积分
- 827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11-6-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我骑着自己的“宝马”缓缓地沿着西密湖前行,一个人在图书馆花完一整天看完《挪威的森林》的感觉,犹如一种时光交错,回到自己的那一个时间点,和一群特别的人发生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般地惆怅,那种结局,让你不会觉得哀痛,却只会惆怅,多年之后的飞机上,村上春树的感觉,现在的我已经渐渐可以了解,被时光捉弄,被命运羁绊,年少的自己一直坚信的关于梦想,爱情,友情的定义,最终还是在这淡漠的时间指针中,幻变成了一场欲说还休的沉默哑剧,也许,你现在被工作所累,加班和求职,让你变得心力交瘁,又也许,你和自己的恋人正在热恋,我却在你脑海的另一端看到了一个个的绿子和直子,对了,还有那个自己打开汽车排气管自 杀的木月,这些,日本上世纪60年代末发生的事情,到了现在,为什么还能让人觉得心灵震撼,回味不止,除去性爱,和对于生活的消极态度,这部作品的确值得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们好好研读,读这本书,你会觉得在和另一个自己对话,你会觉得,村上春树,一个类似文化符号般的人物,原来也有过这样敏感的感触,即便是加上那些被反对者们嗤之以鼻的“色情桥段”,我依然觉得,这仍旧是一部极好的作品,因为,他道出了大学生活的真实,被光环照耀下的大学生活,本就是这样培养着一个又一个的渡边,女生们,是否又是一个个的绿子,直子,玲子。我观察了许多人,人对我来说是极好的素材,思考的话,就可以揣摩人的心灵,透过小说主人公的话语,我可以清晰地看清楚作者的过去,那个年代的日本社会,就譬如现在的中国社会,大学里夹杂着性爱,迷茫,懵懂,和对于未来的无限迷茫,以至于20年后的春树同学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仍然是,能将人的内心斗争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而让我们觉得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当然,这也要感谢林少华翻译的成功,我觉得20岁的年轻人都应该好好去读一下这本书,不是那个同名电影,读书,让你在快餐文化中获得一次和自己的内心真实对话的机会,我觉得这就是村上春树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
渡边大概是一个家境一般又对未来没什么幻想的年轻人,经历了木月的死后,直子因为性爱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抑,始终在折磨着他,小说的性行为的描写与其说是在吸引读者的窥私眼光,倒不如说是那个情节下最为真实的场景,我看到了热恋的男男女女为何融为一体,那种过程中的痛苦,直子的理想,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某个女人,她的悲剧在于自己“乌托邦式”的幻想和现实的格格不入,我们无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给予这样一个年轻的女生纯粹理想化的世界,她对木月的感情是“爱”,那么,对于。渡边,我想,大概是“因为失去爱之后的依赖”,但凡女人,皆是一种天生以依赖为天性的动物,想起小说开头她和主人公的对话,理想化的生活不可能存在于一个夹杂着金钱与权力斗争的世界,人,如果都如直子,从小到大依赖着的的木月突然去世,论谁也是无法接受的吧,她敏感,她脆弱,她,试图从渡边身上找回过去木月的影子,找回那份久违的依赖感,但是,最终还是失败的,人,都是唯一存在的个体,没有互为替代一说,木月的死,源于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而渡边只是活得比木月更有耐受力,更无所谓罢了,所以,他活了下来,最终死的是直子,她让我很惋惜,本来这样的女人是不该死的,而于木月,我只能嗟叹,嗟叹她为何不是永泽,既优秀,又可以在这个金钱的世界上不拘泥于丛林法则,游戏自如,而对于深爱着他,又了解他的初美那么的视而不见,这不是我们社会的精英阶级么,偶尔会有一个理性,美丽的女人爱上他,他却如何得不在乎,而初美的坚韧和智慧,也给了我重大的影响,她出场不多,却是和玲子一样,难得在这部作品中性格还算正常的个体,“人类的正常之处,就是知道自身的不正常”,她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还是选择了好好地相信世界,不管生活的悲凉,痛苦,最终还是好好地活着,虽然并不能说多少快乐,但是,活着,才能创造人类的价值,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大含义。
再说说敢死队,这个人物原型,我觉得可以将他描述为那些循规蹈矩又死板努力的人,除去日本人的民族个性,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已变得日渐稀少,但还是存在,他的存在,对我们而言,就是揭示了大学人物的另一种可能,即,那些不懂感情,而古板又努力的人的生活轨迹,安安稳稳,却缺乏波澜,不善交际,虽不至于招来什么大祸,但是,着实,也并不是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大学生想要的人生,经自己这么一说,又想起渡边为了逗直子开心,而对她讲“敢死队”在寝室的故事,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假装敢死队”的形象,有女友的各位男同胞们是否也会在女友面前,提提这些寝室趣闻呢,虽然,这些颇具喜剧效果的谈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诸如,敢死队这类人物的威仪,但是,讽刺的是,这样的人,还是活了下来,而能将这个笑料化为自己生活里仅有一丝快乐的直子,最终还是静静地去了,人,这种东西,又哪能是这么容易就能说明白的呢,最后是绿子,符合大部分大学女生的性格,活泼,爱追求时髦,虽然有时候生活上会拮据一阵子,但是,对于欢乐的追求,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永不停歇,她似乎就是天生和直子这类人物对立的存在,阳光,活泼,长得不一定好看,但是,一定是能幸福活下去的人,诚然,最终直子还是去了,玲子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所以渡边得回去,他无处栖身,一连串的事情已经将他打击得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迷茫,他,在这种时候也要依赖,因为常规的对于世界观的所有定义,都在这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变得天翻地覆,所以,他还是选择了绿子,后者也欣然接受,只是,经历了那么多的他,也已然迷茫,“思考着人生的痛苦而存活下去,还是一无所知的默默前行?”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所以,他迷茫了,他在十字路口,面对着滚滚车流不知何去何从,多年之后他在飞机上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只会淡然一笑,如一场梦一般淡淡地将它娓娓道来,但有谁知道,他的20岁,发生过那么多事情,“喂,我说,20年前,渡边君,你在干什么呢?”我拿起直子的照片静静地问他,抬起头摸摸看他,但是他没有回答我,我只听到小说最后一个场景。。。
“喂,绿子,我想回来”疲惫的渡边淡淡的说。
“嗯,好的,那你现在在哪里啊?”绿子在电话一头低声地回了他一句。
“是啊,我这到底是在哪里啊?”渡边回望四周,突然发现原本熟悉的景色都变得如此陌生,他辨不清周围的人和物,记不清从前的东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一切的一切都在20年后的那场梦中回想起来,然后,飞机上响起那首那首熟悉的《挪威的森林》的旋律,我看到村上春树准备提起笔,在纸上写了起来。。。。
W
2011年6月22日 |
|